关于高校审计实践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18 05:51:03

关于高校审计实践教学研究

摘 要: 本文从审计学的学科特点入手,根据审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分析在审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审计学的学科特点及审计教学的一般规律,探讨审计学实践教学的若干问题。

关健词: 审计学特点 审计实践教学 目标 问题 改革

审计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有着自己完善的理论基础和独特的方法体系。而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扩展和深化,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审计学的学科特点及审计实践教学的目标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审计学知识的运用要与社会直接接触,其应用的结果同样也要受许多外部因素影响。从渊源上看,审计学产生于会计学,会计学的理论、方法的运用与发展都会影响审计学的发展。现代审计学的专业性很强,与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相互渗透,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特点。综上所述,审计学是一门具有应用性、综合性、边缘性和经验特征的学科。掌握并应用审计学知识,仅仅依靠传统的、侧重理论传授的授课方式是行不通的。

十七大报告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为高等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办学的永恒话题,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兼顾的培养模式始终是衡量高校人才质量的依据和标准。实践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最能体现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从被动地获得知识和一般技能转为积极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审计实践教学改革对于完善审计学科的建设,更好地实现审计课堂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的结合,提高审计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目前影响审计实践教学的关键问题

1.实践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应用型学科的特点

经验型、应用型学科开设的相关课程应体现出其实践应用的特点。审计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致命弱点就是授课时间太多,练习时间太少;理论课时太多,而实践性教学环节太少。学校教育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教育环境,它脱离了真实的社会生活,限制了人的社会化,如果再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训练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难以适应复杂的现实社会。

2.缺乏可以参考和借鉴的经验

审计学体系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覆盖业务、人事等方面的监督和促进体系,其实验项目设计需要相关人员精通组织的财务会计和业务事项,把握组织整体的运作脉络。既涵盖会计、审计业务范畴,又要把握审计实务的关键环节,突出审计技能和专业培养;既具备系统的相关专业知识储备,又具有相关的实践操作经验;既体现业务训练,又注重思维培养和逻辑推理。而目前国内各高校开设此专业的院校尚不多,能够推广和借鉴的有关经验更少。

3.实验教材研发滞后

审计模拟实验知识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等特点对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资料的准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到目前为止,审计模拟实验教材仍然很少,教学内容简单陈旧,难以适应审计实务发展的需要。一些学校现有的审计模拟实验教材大多是一些实验指导教师根据一些会计师事务所的现成审计工作底稿,然后加上自己的理解编制而成的。这些模拟材料纯粹是素材,未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它们往往“过于真实”、“过于虚拟”或“过于简单”。而“过于真实”或“过于虚拟”的材料会影响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过于简单”的材料又达不到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进行审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

审计学虽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它跟其他学科一样,仍然有一个理论结合实际、理论转化实际的问题。将审计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审计实践,这不仅是审计教学改革中的重点,而且是高校审计学教学工作者致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1.转变思维模式

受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审计学的实践教学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要提高审计实践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摒弃这一错误观念,以培养审计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目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的有效融合。其次,要结合审计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需要,理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以审计学理论为基础,将审计学理论融于实践教学之中,强化实验、实训和实习等实践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不断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再次,要有开放的、兼容的眼光,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将校内课程模拟实验与校外基地实践相结合,将直接操作与间接训练相结合,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在教育实践中开拓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途径。

2.构建与优化审计学课程体系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整合、重组课程无疑是构建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审计学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和实验课程体系两部分。对于审计学课程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审计学理论知识和审计学技能,还要掌握会计学、成本管理、税法、财务管理、经济法、数理统计等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从审计学的角度将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各方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强化审计实践教学的课程建设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是人才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基础。强化审计实践教学的课程建设,在强调理论教学的同时,对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进行规划,确定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中应有的地位,将实践教学穿插其中(或者进行课堂案例分析,或者进行专业模拟实验教学等)。

(1)案例教学

审计学案例是对审计学理论的支持和具体应用。案例教学法是将源于实践的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案例作为桥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教学方法。在审计学案例教学过程中,案例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好的案例应该既能融会相关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代审计学实务已经涉及经济管理和经济监督的领域,这就决定了审计学的全过程必须是错综复杂和千变万化的。在审计学教学中,通过给学生提供有案情、有场景的“审计实务”,将有利于深化理论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审计学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审计专业模拟实验

由于审计学的应用性特点,审计专业课程中应渗透实践教学,每门课程都应提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审计工作的直接载体是各种票据和账表,涉及商业秘密,审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往往阻力更大。相比之下,审计模拟实验通过创造一个模拟的审计系统,使学生在模拟的审计实务环境中,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从头到尾自己动手操作。通过这样的模拟实验,学生对审计工作的全貌会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既提高了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对审计工作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这种实践效果,是审计社会实践所不具备的。由于审计学的基础是会计学,因此,现代审计实验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有赖于学生会计课程实验基础和计算机操作水平。做好审计专业模拟实验教学,重在构建和规划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信息技术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强化审计实践教学的课程建设,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和其他专业相关知识进行科学梳理,确定会计学与审计学的关系,确定审计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关系,为审计专业实验课时安排、内容组合及人员配备等进行有机融合,能为学生积极参与审计实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好知识储备工作。

4.加强审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审计学是一门强调应用性的学科,审计专业师资的培养取决于两方面。

从教师的角度看,审计学的授业者应该主动地、经常地加强自我修炼,使自身具有培养学生获得真正创造力的能力;应该主动参加实际的审计实践,利用实践的经验提升自己掌握和驾驭知识的能力;应该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懂得如何获取和运用信息,具有帮助学生释疑解惑、领悟真意的能力;应该能够洞察审计实践的细微变化,捕捉将有可能导致审计学概念、理论和方法体系变化的迹象,能够提出自己的创新性的观点。

从学校的角度看,高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对审计专业教师的培养:

(1)在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制定相应政策,在现代化教学、实验、科研条件上为教师充分发挥才能创造广阔空间,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加强与国内外审计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创造机会使审计教师能够参加地方或全国甚至国际的会计、审计社会团体活动,增加同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交流的机会。(3)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进行讲学、指导工作,以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

5.开发优秀的实验教材

从审计教学的实践来看,审计专业模拟实验教材在审计专业模拟实验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较为完善的实验教材应该能体现审计学相关课程的系统性和审计教学的逻辑性。因此,实验教材应囊括会计学的主要课程,不仅应涉及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内容,还应包括和涉及税收、财务管理、审计等相关内容。高校审计专业教师应主动加入到审计专业模拟实验教材的研究与编写中,按照规定程序收集、整理审计专业模拟实验教学所需资料,力求所选资料有代表性、全面性和合理性,并促进教材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刘海燕.实践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综述.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11.

[2]何秀英.创新审计实践教学之我见.财会月刊(理论),2007.4.

[3]郑新源.审计教学模式创新探讨.会计之友,2008.8.

上一篇: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下一篇:如何将高校体育教学融合思想品德评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