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课程要以“审美为核心”

时间:2022-10-18 04:44:20

高中音乐课程要以“审美为核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6-0265-01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与科技进步需要素质全面、身心和谐的人,而人才的标志并不仅仅依靠智商参数,情商、审美修养、文化底蕴亦是代表高素质的重要方面。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是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音乐审美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同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教育活动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相互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之一。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高中音乐课程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点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高中音乐教育的基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因此,音乐教学的重要机制,在于有情感的教师面对有情感的学生,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体验过程。这个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只有在长期的、反复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使人格得以完善。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对所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时,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只有把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想像与音乐情感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体现音乐审美的意义。

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

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概括地说,它遵循着下面一些原则:

一、情感性原则

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感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情抒性。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是音乐教学优化审美功效的重要标志。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施教者与受教者凭借音乐审美媒介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建立这种良好教与学的关系的关键在于施教者,音乐教师应把情感的纽带首先抛向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气氛。

二、体验性原则

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自参与和体验。因此,音乐教育和教学基本上不能通过讲授的方式来进行,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音乐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尽量要少,而且不要总是试图诠释音乐。音乐课堂中的教师语言应以描述性为主,目的是创设审美情境,渲染艺术氛围,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音乐体验。良好的音乐教学过程应体现为各种有利于学生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造活动等,同时将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融进音乐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中自然地学习。

三、形象性原则

形象性是音乐艺术的主要特点之一。由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语言所创造的音乐形象,具有声态、情态、形态、动态等一系列形象化特征。音乐审美教育正是借助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引发和感染受教者。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贯彻形象性原则,以美引真,最易为学生所接受,尤其是在音乐知识、识读乐谱等教学中,变抽象、枯燥的概念为生动有趣的形象,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愉悦性原则

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因此,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其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获得成功的前提,也是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

音乐教学的愉悦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当学生处于愉悦状态的时候,最有利于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使“学习是一种艰苦劳动”披上一层乐于主动接受的色彩。这种变“苦学”为“乐学”的状况,最适于在音乐教学中体现,这就是所谓“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音乐教学方法的趣味化和游戏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乐趣,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进而产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动力。

五、审美性原则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性,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两者间的和谐,这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

音乐是声音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的听觉带来,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的音响产生。

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极重要的。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并利于小组交流与活动,歌片、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其他音乐教学手段的运用无不应遵循努力创设一个审美氛围与艺术情境的原则。

上一篇: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中学音乐新课程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