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简述

时间:2022-10-18 03:14:19

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简述

【摘 要】在我国提倡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交通运输作为一个高能耗、高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业,其节能减排势在必行,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是实现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从低碳交通的内涵、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必要性、影响因素、构建策略四方面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低碳交通;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策略

一、低碳交通的内涵

低碳交通是低碳经济在交通领域的延伸和发展,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交通与经济发展动态平衡的一种理念。低碳交通并不是一种新的交通方式,而是核心在于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交通运输的用能结构,优化交通运输的一种交通发展方式。低碳交通的目的是在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量的同时,增加运载能力,为人流和物流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服务,不断满足人们的交通运输需求。

二、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必要性

1.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可以实现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温室气体高排放领域,能源消耗居高不下,并且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能耗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据统计,十一五期间,除2006年、2007年交通运输业能耗增长率稍低于全社会能耗增长率外,其他年份都要高于全社会的能耗增长率,并于2010年开始呈现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在全球呼吁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和我国倡导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实现节能减排,对交通运输行业、我国整体经济大局和自然环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应对气候变暖的迫切要求。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可带来一系列危害。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伴随经济增长,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实现碳排放控制目标压力巨大。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提出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战略目标。作为国家确定的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三大产业体系之一的交通运输业必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建立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以应对气候变暖的趋势。

三、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1.城市化发展水平。根据城市发展进程,城市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发展初期、高速发展期以及稳定发展期。不同的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活动都有不同特点。在城市发展初期,经济发展缓慢,交通流以向心交通为主,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起到对经济的引导和拉动作用。因经济发展以粗放式为主,城市交通低碳化水平较低。在高速发展期,伴随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规模也逐渐扩大,居民平均出行距离增加,交通需求日益增多,尤其是机动化交通需求膨胀。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加剧,城市交通低碳化水平急需提高。在稳定发展时期,城市的功能布局,经济发展等都已处于稳定状态,交通系统已能很好的满足居民的出行和各种交通需求。与此同时,各种新能源、新工艺的研发已逐渐成熟,并在交通运输系统中实现应用,交通运输系统向低碳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2.城市机动化发展水平。城市机动化发展水平是影响交通运输系统碳排放的重要因素。机动化发展水平与城市发展阶段关系密不可分,一般来说,城市化发展初期、高速发展期以及稳定发展期的机动化水平依次提高。不同的机动化发展水平,对应不同的低碳交通发展模式。当机动化水平处于高速增长期时,仅依靠能源、技术的更新很难抑制机动化碳排放的持续增加,且强制性的减排措施很有可能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机动化发展水平处于相对稳定阶段时,城市的交通方式结构已趋于稳定,必须依靠新能源、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来实现低碳化发展。

3.城市交通发展模式。不同的城市都有各自独特的发展道路,呈现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而也形成了城市独有的交通发展模式,大致分为三种主要模式:小汽车模式、小汽车和公共交通并重模式、公共交通模式。不同的模式分别指相应的交通方式在城市交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不同的城市交通模式,交通方式组成比例不同,碳排放量也有很大差距。据研究表明主要交通方式碳排放强度由低到高为:步行、自行车、电动车、轨道交通、常规快速公交(BRT)、常规公共交通、摩托车、出租汽车、私人小汽车。所以三种交通模式按适应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程度高低,依次为公共交通模式,小汽车和公共交通并重模式和小汽车模式。为适应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模式,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更好地促进城市交通低碳化发展和低碳城市建设。

四、构建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策略――基于公路运输角度

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门到门”运输的特点,可以为铁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起集散作用。公路运输作为城市客货运的主要方式,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化、集约化。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交通运输活动的根本性物质基础,只有实现基础设施低碳化才能确保整个交通运输体系的低碳化。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强调“交通先行”的导向作用,路网规划、客货运枢纽站场规划都要融入到城市总体规划、土地规划中。在道路、枢纽站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绿化工程,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绿化率。加强综合运输枢纽和换乘站场的建设,逐步实现客运的“零换乘”和货运的“无缝衔接”。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投资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优化路网结构,加快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一体化进程。

2.建立低碳运输装备服务。从实际需求出发,结合每条运营线路的具体情况,合理配备不同车型。推广使用天然气、纯电动、混合动力各种新能源车辆,优化车辆的用能结构。建立相应的车辆更新淘汰机制,加快淘汰低效率、高能耗的车辆。加强车辆检测和维护机制,严禁不合格车辆上路。建立低碳驾驶技术培训机制,提高驾驶水平,降低碳排放。

3.建设低碳智能交通系统。要实现交通运输系统低碳化,就必须加快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研发应用,建设智能交通系统,逐步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管理。城市客运方面,通过完善地面公交、出租车的智能调度系统,提高满载率、行程利用率等。完善轨道交通智能信号控制系统,提高其运载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建立停车管理和诱导系统,实现车辆就近停车,减少因寻找停车位而造成的无效行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货运方面,加快物联网技术在道路运输领域的推广使用,推广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射频识别(RFID)、智能标签等技术,提高运输生产的智能化程度,从而提高运输效率,减少碳排放。为方便居民有效出行,重点建设居民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移动平台,及时城市交通状况,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张陶新,周跃云,赵先超.中国城市低碳交通建设的现状与途径分析[J].城市交通,2011(1).

[2]来逢波,任建兰.中国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治理模式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12(04).

[3]王光荣.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简论[J].前沿,2011(13).

[4]侯兆收.低碳交通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

[5]欧阳斌.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战略思考[J].综合运输,2011(11).

作者简介:邓一凡(1990.10―),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人,现就读于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管理专业。

上一篇:个人信息法律问题探究 下一篇:2010-广南县孕产妇死亡分析与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