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杂交种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时间:2022-10-18 02:39:54

玉米杂交种产量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摘 要:本实验选用了九个杂交种及两个对照,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时各种杂交种的产量和综合农艺性状的分析,比较出了一些较优的杂交组合方式,通过对产量、千粒重、出籽率、穗长、穗粗等相关分析得到了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r=0.589)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穗粗(r=0.2064),出籽率(r=0.3075)和穗长(r=0.2828)与产量相关。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粗和穗长,提高出籽率并兼顾其它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S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5-01-01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实验选用八个杂交组合及东农9702和两个对照:366*368,393*394,397*398,399*403,400* 403,401*403,402*403,404*408,吉单180(CKl),本育9(CK2)。

1.2实验地点及实验设计

实验地点设在农场实验田里。实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双行区,行长6米,行距 70厘米,小区面积为8.4m2,收获时以两行区计产,在测取株高,穗位高,茎粗每。小区取五株,收获后每小区取五个有代表性的果穗测其穗长,穗粗,穗行数,脱粒后称取千粒重并计算出籽率。

1.3分析方法

有方差分析和LSD对产量进行显著性分析并借助计算机求出相关系数。

2结果分析

2.1产量结果分析

将各个杂交种的产量和方差分析结果列于表1,表2,从表2中的方差分析结果得知,重复的F值是1.517,差异不显著说明试验数据可靠。品种间的F值是6.524,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参选杂交种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通过多重比较可以看出吉单180 (CKl),404*408,402*403及本育9(CK2)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与其他杂交种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产量最高的吉单180,而在供试的杂交种组合中404*408的产量最高比本育9(ck2)高6.0%,比9702增产12.0%。产量超过本育9 (ck2)的杂交组合是404*408和402*403,而超过东农9702的是404*408,402*403,401*403,400*403,增产幅度在4.2%-12.0%之间。综合农艺性状较好,其余的均低于东农9702。

2.2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在农业生产时间和科学研究中有许多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而相关分析的目的就是定性地研究两个变数间有无相关,相关的程度,相关的方向和形式等。因而利用数学的方法求出各个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从而来表明各性状间的相关程度。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5895),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出籽率,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余与产量呈弱相关,株高与穗位高和茎粗(r=0.7249,r=0.7726**)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穗位高与茎粗和千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穗位高和穗粗及千粒重呈负相关,在进行性状选择时,应注重对千粒重桩粗、出籽率穗长的选择。

表1各参试杂交种产量结果

序号 来源 小区产量 比CK1 比CK2 比9702

Ⅰ Ⅱ Ⅲ 平均

1 CK1 10.84 10.54 10.37 10.58 0.0% 10.4% 16.7%

2 101*40 10.50 9.66 10.33 10.16 4.0% 6.0% 12.0%

8

3 402*40 9.70 10.04 9.87 9.87 -6.7% 2.9% 8.8%

3

4 Ck3 9.45 10.33 8.99 9.59 -9.4% 0.0% 5.7%

5 401*40 9.62 8.95 10.16 9.58 -9.5% -0.1% 5.6%

3

6 400*40 8.78 9.95 9.62 9.45 -10.7% -1.5% 4.2%

3

7 9702 8.48 9.32 9.41 9.07 -14.3% -5.4% 0.0%

8 397*39 8.44 9.24 7.35 8.34 -21.2% -13.0% -8.0%

8

9 399*40 8.36 8.40 7.94 8.23 -22.2% -14.2 -9.3%

3

10 366*36 7.52 9.11 7.81 8.15 -23.0% -15.0% -10.2%

8

11 393.39 7.18 8.15 8.82 8.05 -23.9% -16.1% -11.3%

4

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千粒重与产量的关系:千粒重与产量的关系最大。其相关系数r=0.5895*,达显著水平,在其它农艺性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千粒重每增加―个单位,产量就会有相应的提高。说明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很大,增加千粒重,可提高产量,但千粒重增加可导致穗粗,出籽率的下降,对其余的农艺性状都有一定的提高。所以通过对千粒重的选育是增加产量的有效途径,但是在选择时不应单纯地追求千粒重,也必须兼顾其它性状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

2.2.1出籽率与产量的关系:出籽率与产量呈正相关(r=0.3375)。通过其它性状对产量的正负向间接作用相互平衡。说明出籽率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来自其本身,采用直接选择效果较好。

2.2.2穗粗与产量的关系:穗粗与产量的相关系数为r=0.2064。对穗长与穗位高及出籽率的关系均为负相关,因而着重对穗粗选择不易得到满意的效果,必须协调好与它们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

2.2.3穗长与产量的关系:穗长与产量呈正相关r=0.2828,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即在其他性状保持不便的情况下,穗长的增加同时产量亦有所增加,在增加穗长的同时,伴随着穗粗,穗行数和出籽率的下降,下降幅度不大,穗长的增加有利于千粒重的增加。所以,通过增加穗长来提高产量,相对容易,也是较理想的途径,但不能单一地追求穗长,也必须兼顾其它的性状,才可能获得好效果。

2.2.4生育期与产量的关系:生育期与产量呈负相关r=-0.5150,为负值,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通过其它性状对产量所起的正负向间的作用不太大,说明生育期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不大。在选择时,对生育期进行适当的选择以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不宜选择生育期晚太晚的品种。

3结论

综上所述,这些品种中,除了吉单180外,所选育的杂交组合中404*408的产量高,而且各个农艺性状也较好,不对照2高产,且比东农 9702高产达12.0%。但这些仅仅是一些杂交组合,其稳定性还没有得到证实。

在对其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的过程中,表明:要提高单产应该抓住几个主要农艺性状如千粒重,穗行数等等,在提高一个性状的同时应该注意对其他的副作用,这样才可能有望获得成功。

在查阅大量的资料的同时,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一些结论存在着差异,也许是实验数据的局限性,也许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对试验结论的影响,这些结论差异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去研究。

上一篇:服务质量在三网融合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