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案件中的民事司法管辖权

时间:2022-10-18 01:40:24

【前言】浅析网络案件中的民事司法管辖权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动摇了属地管辖权原则的根据 首先,由于网络的全球性使得网络空间本身无边界可言,其不像物理空间那样存在着地域的划分,所以网络空间无法和物理空间一一对应,试图通过技术找到某一网络活动实际对应的物理地点是很难实现的。而且由于网络的弥散性,使得几乎任...

浅析网络案件中的民事司法管辖权

摘要:网络空间的全球性、虚拟性、弥散性和非中心性,使得传统的民事管辖权根据受到了冲击。针对网络案件提出的新理论、管辖相对论、网址作为新的管辖基础论都有相应的缺陷。通过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分析,探讨如何确定网络案件的民事司法管辖权。

关键词:网络 民事管辖权

一、网络对传统民事管辖权根据的动摇

从各国关于涉外民事管辖权的规定来看,民事案件的传统管辖权原则主要有三种:1.属地管辖权原则;2.属人管辖权原则;3.实际控制管辖权原则。

民事案件的传统管辖权原则中,与当事人有关的任何因素之所以成为法院行使管辖权的依据,是因为其满足了两个条件:一是稳定性,即该因素自身有时间和空间上的稳定性,至少是可以确定的;二是关联性,即该因素与管辖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度。而网络的全球性、虚拟性、非中心性等特点,使得这些因素一旦适用到网络空间中,其与地理空间的那种稳定的关联性便立即消失,因此,以地理区域的划分为基础的传统管辖原则便受到了冲击。

(一)动摇了属地管辖权原则的根据

首先,由于网络的全球性使得网络空间本身无边界可言,其不像物理空间那样存在着地域的划分,所以网络空间无法和物理空间一一对应,试图通过技术找到某一网络活动实际对应的物理地点是很难实现的。而且由于网络的弥散性,使得几乎任一网络行为都可能是跨国的,因此引起管辖权的冲突问题。所以想要找到某一网络行为所对应的管辖权区域更是难以实现。其次,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所以想要找到用户的住所地、居所地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再次,在网络案件中,无论是案件事实还是双方当事人都和有关国家缺乏实质的地域联系,相应地属地管辖权原则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动摇了属人管辖权原则的根据

由于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时并不需要确认身份,而且其所填写的资料多是虚假的,所以就无法确定当事人的国籍,那么属人管辖权原则在网络案件中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三)动摇了实际控制管辖权原则的根据

在网络案件中难以确定被告出现在哪国,诉讼标的物大多数情况下更是和物理的区域划分没有联系,无法确定其处于哪一国境内,所以这种“实际控制”联系就显得相当脆弱了。

二、有关网络案件民事司法管辖权的几个理论

(一)新理论

新理论又称“网络自治论”,其认为网络世界是一个完全独立于现实世界的空间,该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点:第一,网络具有非中心性的特点,即网络用户只服从于他的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的规则,而各ISP之间又通过技术手段和协议来统一他们的规则。所以对于网络成员之间的纠纷就应该由ISP以仲裁者的身份来裁决,并执行裁决;第二,在网络空间中正在形成一个完全脱离于政府而具有自治权利的全球性市民社会,其有自己的组织形式、价值标准和管理规则,所以现实中各国的法律和法院管辖在网络空间中都被否定了。

新理论认为网络空间完全独立于国家所在的有形地理空间,而忽略了其具有客观真实性和对物理空间的依赖性。网络空间的外在物质设备都是有形的存在,是和地理位置紧密联系的;通过网络空间而产生的纠纷都是现实主体之间的纠纷,不是虚拟的。所以网络世界中的物质冲突最终要反映到现实世界中,新理论过于强调网络空间的非中心性和超然的独立性,是不可能有效解决网络中的物质利益冲突的。

(二)管辖相对论

有的学者从网络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出发,认为应在网络空间内建立新的管辖权原则,并以此提出了管辖相对论。该理论有三个基本论点:第一,网络空间应该作为一个新的管辖区域存在,就像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南极洲一样,应在此领域内建立不同于传统规则的新的管辖原则;第二,任何国家都可以管辖并将其法律适用于网络空间内的任何人和任何活动,其程度和方式与该人或活动进入该国家可以控制的网络空间的程度和方式相适应;第三,网络空间内争论的当事人可以通过网络的联系在相关的法院“出庭”,法院的判决也可以通过网络手段来加以执行。

管辖相对论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由技术所造成的司法困境,各国对网络空间的管辖权大小完全取决于其对网络接触和控制的范围大小,显然这对网络技术弱国不公平,是不会为他们所接受的。而且管辖相对理论意味着任何国家的法院有权对任何国家的公民行使管辖权,这与国家原则是相违背的。

(三)网址作为新的管辖基础论

网址作为新的管辖基础主要有两个理由:第一,网址具有稳定性。网址在网络空间中的位置是可以确定的,在其ISP变更前也是稳定的;第二,网址和管辖区域之间存在着关联。网址是受制于其ISP所在的管辖区域的,并且当网址活动涉及到其他网络参加者时,网址就和其他参加者所在的管辖区域产生了联系。

网址作为新的管辖基础论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第一,网址的确定性并不代表着网址使用人的确定性。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网络用户所填写的资料多是虚假的,并且网络用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隐藏其网址,这些都使得无法确定网址使用者的真实身份;第二,网址和管辖区域之间的联系缺乏稳定性。例如通过电子邮箱发送邮件,收件人所在地法院便可据此行使管辖权,但是发件人并不能通过收件人的网址来确定其真实所在地。第三,一个信息一旦到网络上,就有可能被任何国家的任何人所获取,那么网址的使用人就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所可能会受到的管辖做出预测,这显然会影响到网络的发展。

三、我国关于网络案件民事管辖权的司法实践及司法解释

(一)我国的司法实践

在被称为“中国第一网页侵权案”的“瑞得集团诉东方公司案”中,原告瑞得集团(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车道沟1号)诉请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判决被告承担侵权责任,东方公司(住所地:四川省宜宾市刘臣街14号2楼)就本案的管辖权提出了管辖权异议。被告认为“其住所地在四川省宜宾市,而非北京市海淀区,而瑞得集团也未能向东方公司提供可证明其诉称的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内的证据”,因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本案无管辖权,应由四川省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海淀区法院驳回了被告的管辖权异议,主要有三点理由:第一,瑞得集团的主页在制作完成后,是储存在其特定的硬盘上并通过自有的www服务器向外界的,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主机接触(包括浏览、复制)该主页内容,必须经过设置在瑞得集团住所地的服务器及硬盘。鉴于瑞得集团以主页著作权为由提讼,是基于其主页被复制侵权这一理由,因此本区应视为侵权行为实施地。第二,瑞得集团不但诉称东方公司复制其主页这一特定的行为,而且还诉称该行为的直接后果是东方公司的主页为访问者所接触。鉴于我国目前的联网主机和用户集中分布于本区等一些特定的地区,因此,本区亦应视为侵权结果发生地。第三,东方公司在提出管辖异议的同时,并未举证证明瑞得集团的主页内容是瞬间存在的或处于不稳定状态。

在这个案件中,法院实际上是通过扩大解释“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使得“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这一传统管辖理论得以适用。笔者认为本案发生时,我国尚未有关于网络侵权纠纷管辖权的规定,受理法院仍以传统管辖理论为根据来做出裁定,是值得认同的。

(二)我国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域名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对网络案件的管辖权有所规定。

四、关于如何确定网络案件中管辖权的几点思考

1.尽量使用协议管辖。使用协议管辖,首先体现了私法领域中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其次避免了不同法院间管辖权冲突的情况,再次也提高了网络案件的可预见性。

2.通过国际条约确定管辖权。网络案件很容易成为一个国际民事案件,而通过签订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来统一管辖权的规定,可以有效地解决管辖权冲突的问题。

3.有一些因素应该禁止作为网络案件民事管辖权基础,如:(1)当事人的国籍;(2)接触的管辖权。

参考文献:

[1]蔡虹.民事诉讼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刘仁山主编.国际私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上一篇:浅谈移动支付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下一篇:税收筹划与理财活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