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如何进行人才培养

时间:2022-10-18 01:18:02

浅谈中职学校电子专业如何进行人才培养

【摘 要】目前职业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分析并结合作者自身的中职电子专业教学经验,从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改革考试模式、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面阐述了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子技术;人才培养

方案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制定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开创了新局面。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要在2020年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实现全面小康,迫切需要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组建一支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主的专业人才队伍。因此根据劳动部门的统计,目前电子工业高技能人才极其缺乏。对中职学校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就业能力,使其迅速适应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的需要,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这就对我们的电子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传统内容为主的实验项目,与目前的科技、生产严重脱节,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例如,在电子技术领域,大量使用的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器件,组成电路既方便又快捷,而我们电类专业的学生在以电子技术为其主要内容的电路电子实践教学中却几乎没有接触。又如,在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试验中已经广泛使用计算机,而很多中职学校在电路电子实践教学中以前也很少涉及,甚至计算机机房的配备都缺乏,实验教学手段还比较原始。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重新学习,不能很快很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因此,需要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改革, 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的电子专业应用人才能够适应生产、服务、管理等第一线需求。

一、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较差,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心理脆弱,责任心不强。大部分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高,缺乏钻研精神,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并且他们热衷于网络、游戏、追星、享乐等根本无心学习。因此单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代中职教育的要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们很大一部分的课程确实与社会需求、学生的发展相脱节,不得不引起思考。而且专业开设的课程过多,且学时有限,导致教师讲解深度不够,使学生疲于应付,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没学精。此外,专业课程的内容大多数都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或压缩,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难以把握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没有考虑到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3.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以我的经验,我认为原因主要有几点:一是教师授课语言枯燥。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听的无精打采,甚至会出现成排睡觉的现象。二是教师心中没有学生,只顾自己讲,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课。不和学生交流,没有师生互动的教学,课堂肯定是一潭死水。

二、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对策

1.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展开思想教育,对学生正面引导: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面对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信任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2.优化教学内容与模式,注重“实践性”

实践性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后工作内容相结合,运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课程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岗位资格所需的实践能力,体现岗位资格所需的实践环节及内容,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即专业模拟实训基地(车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地成为具有实践智慧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其次,学校要从专业教学的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产教结合,建立“特色班”、“订单班”以企业需求进行定向培养学生,给学生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帮助学生更早、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3.结合岗位需求,分层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实训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根据专业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应关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是电子产品装配、检测、调试、维护与维修。根据学生的职业定位,把实践能力的培养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基本能力训练环节

主要是常用元器件电阻、电感等元件的识别,测量仪器的使用和焊接技术练习。比如利用万用表测量电阻阻值,判断三极管的极性,电容内部是否漏电或短路等。

(2)实验教学环节

主要是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动手能力。教会学生使用仿真和制图软件,学生在动手实验前先仿真,以验证电路正确与否,避免实验的盲目性。在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将原有的实验项目进行扩展,以部分验证性实验为基础,增加应用性、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能力实训环节

结合本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工作岗位的不同,根据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不同依据,进行岗位的分配。使学生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并能使较好的学生得到能力全面提升。

4.加强“双师型教师”和“骨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源动力。学校应有意识地安排好教学计划,加强校内培训基地建设,使专业教师能有时间和机会与生产工程紧密联系,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技能全面的人才。此外,也可从企业聘请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高级技师为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指导实训环节等,打造一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校内校外互补、适应电子技术专业发展的新型师资队伍。

三、结 论

针对现在中职院校发展遇到的电子专业如何进行课改问题,还需要一个摸索和探究的过程,不能盲目挪用国外的课改内容,应该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的需求进行合理改革,真正培养出能够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1):311-314.

[2]吴亚敏,丁如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08,10,(1):22-24.

[3]吴全全.关于职教教师专业化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12(1):33-36.

上一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校学生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