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

时间:2022-10-18 12:36:17

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后前后两年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3年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药学干预,分别统计2012年和2013年经药学干预后各种存在问题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此次药学干预具有明显效果和肯定意义。结果:干预后抗菌素平均费用519元明显低于以前1632元,平均住院天数8天明显少于以前16天,选药不合理2.4%明显低于2012年12.3%,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2.8%明显低于2012年11.9%,无剂型或剂型错误4.8%明显低于2012年12.6%。结论: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经统计效果十分明显,对临床所存在的各种用药问题取得较可观的改善,适合继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药师;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分析

【中图分类号】R99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047-01

应用药品与疾病抗争,是人类生存繁衍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盲目地追求“最好最贵”的药物等错误用药观念所造成的危害性已经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患者的致死原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医院用药的不合理情况也是比较的严重,用药不合理占到用药者的11%~30%,造成用药不合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临床医生、药师的用药不合理[1]。面对该种现象的长年持续增长状态,我院临床药师经过长期研究分析,制定了一系列监督改善计划,本文就干预后改善情况和干预前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013年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药学干预,分别统计2012年和2013年经药学干预后各种存在问题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本研究选择临床用药处方单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为2012年处方数25483张,2013年43875张。

1.2干预方法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查房、会诊以及具体用药,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记录登记,并制定一系列相关整顿调节制度进行药学干预,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规定,定期调查处方与病历,专题调查,通过药品消耗量排序、药品用量动态分布等分析,掌握临床用药动态,对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记录及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依据医师级别不同,给予相应的处方权,加强抗菌素临床应用的监督,限制滥用抗菌素的情况,对相同的病例及抗菌素应用进行监控排队,查看抗菌素应用数量,并且取消与科室经济利益的经济链条,缩短住院天数,防止术前预防性及无症状性的应用抗菌素,减少患者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药师在审核处方时严格按照抗菌素应用规定进行调剂,避免大处方及抗菌素滥用药物的流出药房,设置药师咨询岗位,对患者进行合理地咨询服务[2]。

1.3效果分析

比较分析药学干预前后抗菌素使用种类、抗菌素费用、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前后变化情况,以及干预后2013年较2012年在选药不合理、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无剂型或剂型错误、字迹不清、涂改处方不签名和未使用专用处方等方面占全年总处方数比例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比较分析药学干预前后抗菌素使用种类、抗菌素费用、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前后变化情况 干预后抗菌素平均费用519元明显低于以前1632元,平均住院天数8天明显少于以前16天,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在我国各大中小型医院里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就是临床不合理用药,其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抗菌素使用种类过多,导致抗菌素费用上涨,住院天数一再延迟,周转率持续下降,整体住院总费用高涨,临床医生选药不合理、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无剂型或剂型错误、字迹书写不清、涂改处方不签名和未使用专用处方等方面均逐年上升。面对该种现象,各地临床药师都一直热衷讨论着解决方案,我院也同样重视该问题。2002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并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要求: “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工作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3]。临床药师通过查房、会诊等方式,深入到一线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凭借着自身专业的药学优势对医师在临床用药方面进行指导,规范了临床医师的用药行为,同时也及时地纠正了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抑制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保障了医疗质量及安全[4]。从上述结果中可见,干预后抗菌素平均费用519元明显低于以前1632元,平均住院天数8天明显少于以前16天,选药不合理2.4%明显低于2012年12.3%,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2.8%明显低于2012年11.9%,无剂型或剂型错误4.8%明显低于2012年12.6%,数据中发现,经药学干预后我院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用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合理药物,不仅是医师的责任,药师也要提高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临床治疗团队中发挥作用,医院要进一步加强处方管理,定期检查和质量监督; 通过再教育提高医生和药师的业务素质,强化医生书写质量意识和药师对处方的监督作用; 不断分析、纠正处方中出现的不足与错误,才能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5]。综上所述,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经统计效果十分明显,对临床所存在的各种用药问题取得较可观的改善,适合继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凤霞.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78-79

[2]高艳萍.对临床药师在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19-120

[3]邹士宗.临床药师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7):43-45

[4]吴建国.探讨临床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作用[J].北方药学,2013,10(3):89-90

[5]叶银梅.临床药师干预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6):59-60

上一篇:应用纤维桩进行牙体修复的分析 下一篇:拯救生命,普及心肺复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