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 第5期

时间:2022-10-18 11:44:57

思维 第5期

思维

改善劳工标准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马宇

不少专家担心劳工标准成为发达国家限制我国产品出口的新型“壁垒”。当我们把劳工标准有意无意加以忽略甚至当作洪水猛兽加以防范的时候,却忘记了发展经济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 8% 的 GDP 增长率?是为了完成每年 5000 亿美元的出口任务?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更高的回报率?还是为了让劳动者有一份不能体现自身劳动价值、不能保证个人健康和尊严的工作?假如我国的竞争优势要靠损害劳动者权益来维持,那这样的竞争力还有什么意义?即使短期内可以这样做,这种竞争力也难以长期保持。而建立在这种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可能会对某些人有益,但对于这些劳动者来说,势必为经济发展付出高昂代价,那么这样的发展就决不是科学的,也是难以持续的。

至于某些专家论证的提高劳工标准会降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之类,除犯了根本性的理念错误之外,也犯了基本的学术研究错误。因为提高劳工标准,会产生提高劳工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劳工供给、协调劳资关系等一系列正面效应,也会在更高层次上降低劳动力成本,这在理论上、实证上都不乏证明。况且我们一方面在用一些不合适的手段维持劳动力的低成本,另一方面又有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和收费在抬高劳动力成本。如果仅仅把目前对劳动力管理中的不合理费用转变成劳工的收入,那么劳工的工资待遇起码可以提高 20% 左右,而其积极意义,绝不仅仅是提高了劳工工资那么简单。

亚洲各国需要加强能源合作

联合早报

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是亚洲。随着亚洲石油消费国对中东原油依赖程度的日益加深,以及缺乏稳定有效的长期供应机制,亚洲能源安全面临长期挑战。在亚洲,虽然印、中、日、韩在保持地区石油市场稳定方面具有共同利益,但在获取石油资源方面也存在很大竞争。如何有效避免恶性竞争,是对各国外交政治智慧的考验。中国政府主张在能源开发与合作上既要维护本国权益,也要照顾他国利益,通过协商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印度一些专家指出,在全球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加强亚洲各国的能源合作,是顺应时展的必由之路。不过,亚洲各国要真正实现能源合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世界经济用泡沫招待中国

谢国忠

在当今的全球经济体系内,以资产为基础并由债务来资助的美国消费和政府推动并由债务来资助的中国投资成为创造需求的两个轮子。全球经济的其他部分则被这辆“摩托车”拖着前行。因为中国的投资泡沫不断增长,引发了全球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上涨,目前这种全球经济增长模型中的乘数效应来自于各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通货再膨胀。

这种“摩托车”型的增长模型倾向于创造通货紧缩,而不是通货膨胀,因为需求创造了它自己的供给。限制这种增长模型的因素并不是通货膨胀,因为全球竞争的存在,商品价格的不断高企所带来的通货膨胀并不能必然导致工资和商品价格的螺旋式上升。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经济中的生产能力过剩对金融稳定性的威胁和美国的贸易赤字应该会成为对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构成限制的首要因素。

是什么导致中国企业

千亿海外欠款

和讯网2005年4月10日

商务部新近的调查表明,中国企业海外业务现有超过1000亿美元的欠款待收,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50亿美元的规模递增。

中国长期执行严格的海外投资管理政策,通过操纵海外应收账款科目,企业可以规避管制。在决定对外投资时,企业可以用海外应收账款名义将出口收入留存境外,规避国内严格漫长的审批过程;而为了满足境外子公司的资金需求,境内企业也有可能借助出口应收账款名义向境外子公司提供资金。相比之下,更多的欠款则是出于业绩压力而被迫国际化的结果。

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称,中国企业不太可能再次遇到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样的高速增长,因为这些企业尚未积累到应对海外市场的足够经验,向海外扩张时还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战略重点,一些投资决策带有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但与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购买洛克菲勒中心的标志不同,很多中国企业尚不具备势不可挡的工业实力,其国际化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被动的防御。本田和索尼全球扩张是基于确实出众的产品和生产方式。而中国却没有企业具备这些优势,这是中国企业试图重复历史的最大障碍。

中国纺织品出口争端

进一步升温

亚洲华尔街日报2005年4月4日

今年随着中国服装出口急剧增加,批评人士指责中国的自律措施力度不够,且动作太晚,造成了柬埔寨等国服装出口行业的大量失业现象。柬埔寨服装行业今年以来失业人数达到26,000人,占该行业劳动力总人数的10%。

行业观察家认为,对中国进口服装实行保护性配额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根据协议,保护性配额可要求中国今年服装出口增幅不得超过7.5%。

由于保护性配额制将在2008年以后取消,而且在此之前配额需每年确定一次,许多分析师估计,最终的结果是全球服装贸易市场仍将是中国占据大半天下。

美国前商务部长坎特(Mickey Kantor)说,不管怎样,中国都将是最主要的服装出口国,保护性措施也只能起到暂时的效果。

据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最近对生产商和零售商所作的调查显示,配额制取消后的两年内,中国在美国进口服装市场的占有率将增至20%-40%,随后还将进一步增加到40%-60%。

上一篇:很久很久以前...... 下一篇:房价上涨到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