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创新市场领跑金融中心

时间:2022-10-18 11:42:46

三大创新市场领跑金融中心

【重庆现状】

在一定程度上,金融中心的博弈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博弈,要想在金融版图上出现重庆的名字,除了构建完善而强大的金融市场体系,重庆别无选择。

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完善,正是重庆与金融中心的重要差距。尽管目前重庆已拥有联合产权交易所和土地交易所两家市场机构,但并未建成要素齐备、层次多样的金融市场体系。虽然重庆是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最多、最齐全的一个城市,但总部特征不明显,外资法人金融机构较少,难以实现全球资金的集聚和调配。必须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总部聚集重庆,强化重庆作为国内外金融机构主要集聚地的功能和地位。

“要成为金融中心可以不靠金融市场发家,但没有金融市场很难成为真正的金融中心。”重庆市金融办主任罗广的感悟,转眼已成为重庆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战略方向。

全国性的证券场外交易市场(OTC市场)、全国性的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全国性的农畜产品期货交易所,这三大创新市场,正为重庆金融中心领跑。

■ OTC市场:谋“金融第三极”

在逐鹿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重庆如何找准自己的坐标?

与京、沪不同,重庆建设金融中心分量最重的就是OTC市场。

OTC市场,也称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

此前没有全国统一的OTC平台,相当数量的非上市股份公司只能通过拍卖、重组等方式进行股权转让,交易不甚活跃。而OTC市场的建立,弥补了非上市股份公司这个市场层级的融资断档,也让各种风险投资有了无缝对接的退出通道。

“现在上市企业有1000多家,而未上市企业有25万多家,如果重庆能如愿建立OTC市场,不仅能为重庆企业融资带来一条好路径,而且能吸引其他企业来融资。对资本市场最薄弱的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而言,意义不言而喻。”重庆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何清这样阐述OTC市场蕴涵的能量。

OTC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上海、深圳以外,全国性OTC市场落户哪个城市,哪个城市就具备了金融业腾飞的基础,未来就有可能成为中国“金融第三极”。

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要求“适时将重庆纳入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体系”,纲举目张的关键一笔,奠定了重庆这一雄心壮志。

早在2007年上半年,重庆就表现出建立OTC市场的强烈愿望。

今年“两会”期间,市长王鸿举和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同中国证监会相关人士进行沟通,并获得了支持。

4月27日,重庆成立了“重庆市证券场外交易(OTC)中心建设筹备组”。

在OTC市场的建设方面,继天津市借滨海新区开发之风喝得“头啖汤”后,试点范围目前扩大到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苏州高新区以及重庆等几个地方。“它们是以工业园区的名义,只有重庆是以政府的名义。”罗广一语道破重庆的优势。

目前,重庆OTC的运作路径日渐清晰:第一步,按中关村模式,组建重庆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中心,让符合条件的重庆企业挂牌交易,形成一个区域性专业市场;第二步,根据证监会的工作进程,将重庆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中心纳入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

在这个基础之上,重庆将根据证监会的要求,共同研究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可能会覆盖其他的交易品种如信托和债券的交易市场。

“资金已经确定,配套文件和管理制度基本成熟,已报市政府,待审定后上报证监会,场地装修正在积极推进,力争12月底挂牌交易。”罗广透露了时间表。

不过,这并非重庆建立多层次资本体系的全部。按照罗广的说法,“希望建立一个区域性的交易市场,门槛比OTC还低,重庆、西部的企业在此交易,达到条件后再上OTC、创业板”。

■ 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威力引爆全国

全国性电子票据交易中心是国家对重庆的另一厚望。

“依托全国金融市场中心建设整体布局,待时机成熟后,优先考虑在重庆设立全国性电子票据交易中心。”3号文件中的这段文字,让重庆对这个众多城市垂涎已久的交易中心有了更多的遐想。

重庆的票据市场是西南地区做得最大的。不过,和其他地方一样,现在的票据交易,需要银行员工背着背包到贵州、云南等地去收票据回来交易,相当于最初的纸质股票交易。电子票据交易就是要让票据脱离纸质,变成电子化的票据,可以在网上传递。

早在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制定的一份重庆建设金融中心的报告就提到,“在全国性票据市场还没有建立的有利条件下,重庆应争取政策成立一个类似证券交易所的票据交易平台”。

“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企业和银行可以在上面报价、交易、背书,票据交易可以更安全,资金流动更为充分。”一银行人士充满了向往。

重庆的设立计划正紧锣密鼓地展开。对于电子票据交易中心的“主题”,罗广的表达简单而直接:“重庆要设立的是一个面向全国,而不是满足重庆自身的交易中心,如果做成了,就意味着我们在这方面将在全世界领先。”

更重要的还不是世界领先的头衔,它还意味着全国区域的票据都可通过重庆这个节点处理,一方面一天可能有上千亿元的交易额,可能产生税费;另一方面有可能形成一种局面:全国范围内的资金融通向重庆集中,通过重庆向各地辐射。

据悉,重庆已多次向人民银行总部汇报争取支持,并正与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研究具体建设方案,希望借助3号文件这一“尚方宝剑”,尽快启动。

■ 农畜产品交易所:叫响“重庆价格”

或许几年之后,全国乃至全球的生猪价格都将受到重庆的影响。

2006年6月13日,随着一声鸣锣,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正式授牌。这是一个大宗商品远期交易市场,它意味着重庆将成为全国农畜产品供需和价格变化的信息汇聚高地,拥有绝对的行业话语权。

消息传来,重庆市委党校教授陈建先兴奋无比:“期货市场终于重现‘重庆声音’!”

十几年前,重庆商品交易所的关闭,一直是曾任其顾问的陈建先心里最深的隐痛。十年后,当重庆申请恢复设立重庆商品交易所而被国务院否定之际,他开始担忧,重庆还有没有机会再次触摸期货交易?

他注意到,目前,大连、郑州和上海的三大期货交易所推出的近20个交易品种中,已涵盖了除畜产品、金融期货品种以外的其他大类。也就是说,重庆如果要恢复设立期货交易所,最理想的选择是金融期货品种和畜产品。但是,在金融期货品种方面,重庆显然竞争不过同时拥有期货交易所和证券交易所,而且经济、金融业都比重庆发达的上海;在畜产品方面,重庆虽有生猪大市和“荣昌猪”的优势,但由于大连商品交易所已准备生猪期货品种,重庆明显又慢了一步。

转机很快到来。在3号文件中,国务院明确表示支持重庆设立以生猪等畜产品为主要交易品种的远期交易市场。

陈建先重新看到了希望。他认为,远期交易是期货交易的雏形,期货交易是在远期交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将来,待重庆的远期交易市场发展成熟,就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组建国家批准的期货交易所。

陈建先的推测得到了罗广的佐证。由于目前缺乏期货交易方面的人才和经验,重庆只能先易后难,先建立畜产品远期交易市场,待积累经验和时机成熟后,升级成为全国性农畜产品期货交易所。在规划中,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将以生猪起步,而作为生猪交易指定交割仓库的生猪综合交易市场的建设正如火如荼。这是全国第一家集期货交割与现货交易为一体的生猪交易市场,位于北碚区施家梁镇,今年8月投入运营后,将辐射云、贵、川,日均可交易生猪2―3万头,年产值可达50亿元。

届时,“重庆价格”将重新跃动在世界期货市场的翻滚屏上。

上一篇:三十老人一个“儿” 下一篇:市场引领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