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的自然教育思想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对比

时间:2022-10-18 11:37:53

老子《道德经》的自然教育思想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的对比

摘要:自古以来,老庄的“无为”思想对我国社会的治理和人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在《道德经》中渗透着很多“自然”教育思想思想与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本文旨在通过陈述《道德经》中的自然教育思想和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而对比其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关键词:无为;自然教育

中国分类号:G4

一、《道德经》中的自然思想

(一)“道”即“自然”

在《道德经》中,老子首章就提到了“道”这一基本的概念,“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1]。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实质,天地万物是自然的存在,是有规律的。并且把它落实到了现实的生活当中,并且提出了两大的哲学的法则“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前者要求教育者遵守客观,按客观规律办事;后者则要求教育者正确处理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摆正位置。

1.道法自然

“自然”这一概念,第十七章中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2]。事情办成了,这是自然的事情。这里的自然更多的是一种行不言之教后的取得的效果,二十三章中说道“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3]这里的意思说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老子认为,只要相信道,照着去做,就自然会得到道。反之,就不可能得到道。第二十五章中讲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他认为“道”是独立的和永恒的,不靠任何的外力而具有其绝对性,所以,“道”即“自然”。传统的观念认为世界的主宰者是“天”,老子把天还原为天空,但是“道”是先天而产生的,“道”产生万物,是天地之根,万物之母,宇宙的根源。老子表述了自己无神论的思想倾向。

因此,老子认为万物所遵循的是其内在的自然本性。顺应自然,就可以得到生存和发展;违反自然,就要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所以,不仅“道”要师法“自然”,而且天、地、人都要师法“自然”。

2.无为而治

在《道德经》中,老子的另一主张就是“无为而治”。它是“无为”和“无不为”的统一体,它与“自然”同等重要。“无为”是手段,是一种处事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目的,是指不妄为产生的效果。

老子的无为要求只有对受教育者少干涉或不干涉,保持教育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受教育者以不知不觉的方式进行影响,使受教育者感觉不到教育者在领导和管理他们而又无事不成,这才是最高超的教育境界。老子倡导教育者依照事物发展必然规律因势利导。要教育者相信受教育者有自治的能力,让他们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成。除此之外,老子要求教育者的欲求必须合理、无私,通过满足受教育者各自的欲求,而祈祷自正与自化的作用。他要求教育者不应只着眼于对人的塑造,还必须着眼于对人的开发。

二、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反对中世纪封建教育和宗教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抑,批判传统封建教育制度给儿童身心发展带来的“伤害”。他主张用“自然法则”来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教育要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卢梭崇尚“归于自然”的思想,其理论依据源于他的天性哲学。它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它的主要理论:

(一)顺应自然

《爱弥尔》开卷就写到“凡是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5]卢梭认为,教育顺应自然的原则,就是对受教育者的本性的一种毁坏,所以,他认为坚持顺应自然的原则。在卢梭看来,人们生来都是软弱的,愚昧的,因此需要教育,这种教育不外乎来源三种,或“受之于自然”,或“受之于人”,或“受之于事物”。[6]在这三种教育中,自然教育是最自然的状态,无需我们去改变,只管顺应便是了,物的教育只有在有些方面才由我们控制,而人的教育是完全有我们控制,这三者教育同时顺应于人的发展,互不冲突,才能说教育顺应了儿童的天性发展。卢梭声称:“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原理”。[7]

(二)培养“自然人”

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卢梭认为,在自然的状态和自然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自然人”。但是,实际上由于专制制度的存在和对立,培养“公民”和培养“自然人”是相互冲突的,因此不可能同时教育两种人。他不无蔑视地说当时法国的专制国家已经不像是真正的国家,而在没有国家的地方是不会有公民的,更不用说什么培养“公民”,原因在于:

第一,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他能独自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公民的一切仰赖于专制社会,失去了自身的独特价值。由于天性的发展受到压制,因而自然教育无法,也不应当以培养这样的公民为职责。

第二,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而社会之中,公民是有等级的。“归于自然”的教育当然不培养等级的人,不造就王公贵族或奴隶。

因此,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不受传统(等级、阶段、职业)的束缚,按本性发展;第二,不依附于他人,能够自食其力,具有独立性;第三,具有社会适应性,能够承当社会责任;第四,体脑发达,身心健康,具有独立思考能力。

三、异同点

二者都主张教育应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主张对待任何事物,都应该顺应它本身的内在规律去运行,也就是教育不要违背其本性,主张教育遵循人的自然天性。就像自然界中的生物一样,都是自然而然生长的,气候不同,土质不同,温度不同,湿度不同,环境不同,物种不同,各个物种只有在其适合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地生长。

然而,由于卢梭本人思想的激进,由于缺乏教育实践基础和科学理论依据,自然教育思想中难免出现主观臆断或过于极端的观点。例如:卢梭对于儿童天性的看法过于理想化,过分夸大了天性在教育中的作用;又如:他对各年龄段教育任务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再如,他完全否定课堂教学和系统知识的学习。因此,我们应当历史地、客观地评价自然教育的思想,切忌生搬硬套。

而老子《道德经》中很多的观点虽然反映了一定的哲学观,但是老子对自然教育的观点还没能构成系统的理论性成果。他的无为而治只能在特殊的时期有着特殊的作用,而在社会正常发展期,他的理论对社会会造成一种消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2][3][4]老子.道德经[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49-51

[5][6][7]卢梭.爱弥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3:5,7,80

[5]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6]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5

上一篇:高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创新生产性教学模式的实... 下一篇: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广告学概论》教学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