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时间:2022-10-18 11:37:47

浅谈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摘要: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有效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两方面考虑:它包括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两个方面。教师有效的教是前提,学生有效的学是根本和落脚点。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两方面考虑:它包括教师有效地教和学生有效地学两个方面。教师有效的教是前提,学生有效的学是根本和落脚点。

“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课堂教学强调在课堂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以此来促进教学成绩大面积提高。反对课内损失课下补,课外损失校外补那种单纯靠延长教学时间,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成绩的做法。反思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我们切身感受到教师教得很辛苦,效果不佳;学生学得辛苦,收获甚少。这说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行为。这种行为导致了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在课堂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课下抢时间、争学生。课堂上讲不完,自习课上继续讲,学生疲于应付。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悟,谈谈点滴体会。

一、着眼课改,树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在教学中有定向的作用。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目标的恰当与否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得与失。具体地说,教室上课先要明确要教什么的问题,有“听、说、读、写、译,特别是词汇、语法”等等。根据英语的学科特点,教师要有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及每一节课的目标。必要时还需制定课时目标,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目标,只有实现了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和学期目标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全面、准确、明了。全面指的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准确性体现在不仅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应着眼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明了是指在一节课中,对知识的了解、理解、应用,以及学生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达到何种程度都应明确到位。要做到这些,需要结合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每一节课的内容,理解透彻,预设好每一节课的目标。

二、创设情景,进行有效地课堂提问

要想进行有效的提问,教师必须做到:

1.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不能一味地“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询问。

2.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使学生通过努力才能成功回答出来。

3.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在讲“现在进行时”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考:怎样判断现在进行时?现在进行时怎样构成?时间状语有哪些?否定句和疑问句怎样构成?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讨论,从而获得知识。其次,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发现、提出问题的氛围,让其通过观察、讨论,独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氛围,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激发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这个问题以前讲过,为何学生考试时还是不会?其实道理很简单,答案是教师“教”出来的,是教师包办代替的,不是学生自主学习得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 的观念很重要。教师应该一切从学生学习动机出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光讲大道理、明确学习目的是不够的。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把培养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四、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有效的能力发展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有效推动和促进中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堂教学实践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课堂的民主性,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场地,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开放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的思路,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学的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注意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予以高度的关注。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生的“学”为重心。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把研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探索,自己去发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反复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达到让学生“自求得之”的目的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五、运用小组合作,增强有效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面对学生全体,全面进行教学”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班额普遍较大,无法兼顾全体,大部分学生因此而无法得到语言实践的机会;而课堂环境几乎是外语学习的唯一场所。

英语课是语言课,是训练课。许多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靠学生“练”出来的。小组合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全体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言语表达活动,从而达到学生个体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会进行各种内容的交际活动,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对话中去,我都会把对话操练放到小组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中展开对话操练。人人参与了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他们在活动中各司其职,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六、立足课堂,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对一些问题的探究。学完这节课后,你有哪些与别人不同 的收获?你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如在学习 “感叹句”时,对于“how”和“what”的探究时,可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我先说一个陈述句:It is a beautiful building.然后再改成感叹句,What a beautiful building it is!/ How beautiful the building is ! 让学生自己说出变化,感受感叹句结构。思考问题时注重多思路、多发案;解决问题时注重多途径、多方式。教学应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层次,适时提出大家熟知而又难以解释的问题,培养创新思维意识。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全集》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

[3]《教育的智慧》林崇德 开明出版社

上一篇:音乐课《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下一篇:《比例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