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控制引领下的国内价值链重构

时间:2022-10-18 10:59:40

终端控制引领下的国内价值链重构

内容摘要: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开始转向扩大内需,因而国内价值链的作用开始凸显。作为帮助我国企业摆脱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情形的重要方式,国内新型价值链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为此,需要通过打造“龙头”企业,实行终端控制来引导国内价值链实现重构,进而推进我国产业的调整和升级。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国内价值链 终端 重构 产业升级

在现有的很多产业中,发达国家企业一般占据高附加值的两端,而我国企业则被挤压并锁定在低附加值的中部。近些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和手段的巨大变化等诸多因素开始对传统的全球价值链产生冲击。发达国家企业开始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寻求成本更低的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我国企业的成本日益增加。在现有的发展方式已不再适合未来发展需要的情形下,我国企业该如何寻求更佳的资源配置模式,谋求长期持续的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

价值链理论回顾

Porter(1985)从企业内部运营的角度提出了价值链概念,将价值创造过程分解为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或称之为“增值作业”,其总和即构成价值链。随后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大型企业集团开始利用全球分工来进行价值链分解,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从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的产品价值增值动态活动(Gereffi,Humphrey & Sturgeon, 2003)。通过这种价值链环节的扩散,开始形成一个覆盖全球网络系统的全球价值链。我国企业也应通过利用全球价值链构建的契机,基于自身比较优势嵌入到相应的环节来实现发展。

然而无论何种产业,多大规模的企业都必然会面临一些不同层次上环境条件的影响,为此企业必须注重对环境变化的认识,并采取合适的措施才能降低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刘志彪、张杰(2007)、赵西三(2010)等学者指出,就现实路径选择来看,我国企业不仅需要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还要加快国内价值链重构来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虽然国内价值链的概念属于近期提出的新概念,但是就其内涵来说,国内价值链在我国经济发展初期就自然存在了。作为与全球价值链对等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国内价值链是基于国内本土市场需求发育而成,由本土企业掌握产品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在本土市场获得品牌和销售终端渠道以及自主研发创新能力,然后进入区域或全球市场的价值链分工体系(岳中刚、刘志彪,2011)。就此看来,国内价值链主要是立足于国内市场的需求来实现国内相关行业的产业链延伸,并通过协调企业间关系来产生良性互动,进而形成相互关联的产业链体系来梳理和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在最大程度上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并实现整体价值增值,为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

价值链体系的动态演变

产业层面的价值链体系包括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因为竞争优势存在于动态的环境中,这就要求价值链必须进行持续地改变来进行优化,如此才能在动态环境中完成自我更新并取得发展,即价值链需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因素来对价值链进行重构,使其能够适应发展。因而,对于价值链体系而言,可能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某种价值链因为具有竞争优势,其重要性会被凸显出来,但却一般较难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即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出现价值链体系的动态演变(见图1)。

在我国企业还未参与到全球社会分工体系之前(T1),即使当时的市场化机制并不完备,但在国内已经具有了较为完全的价值链体系。此时国内价值链Ⅰ的主要特点是整体附加值相对较低,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需求来展开的。当我国企业开始参与国际化分工之后(T2),就出现了价值链重构,即原有的国内价值链体系开始解体,并形成新的价值链。此时,原有的国内价值链会基于发展的需要而发生裂变,以加工制造企业为代表的相关价值链环节开始向国外延伸,相当一部分企业会逐渐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从而获得长足发展,并形成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此阶段中,虽然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都存在,但是国内价值链发展的速度、规模和程度均比不上全球价值链。因而,全球价值链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出来,并成为价值链的主导模式。

随着国际市场环境出现剧烈波动,全球经济发展开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T3)。国际市场的重新洗牌导致原有全球价值链体系开始面临新的压力,此时不仅部分发展中国家成本优势凸显,而且处于终端销售的发达国家市场也出现了萎缩和购买市场转移。这些都会促使发达国家的企业对全球价值链进行治理,寻求成本更低的企业来替代我国企业,导致原有全球价值链中我国所拥有的加工制造环节开始逐渐丧失竞争优势,而面临新的发展压力。此时,相关企业会依托自身的价值活动和产品,由全球价值链相关价值节点向国内价值链进行拓展,培育成新的核心增值活动环节,从而实现业务扩张,并赋予原有业务新的附加功能和更多的利润增长点(李美云,2011)。因而,相关企业会从全球价值链创造环节中逐渐脱离,开始重新转向国内市场,并与相关国内价值链的价值链环节相整合,重新构建新的国内产业价值链Ⅱ。因而,此阶段的国内价值链又开始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

终端控制引导下的产业升级

(一)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升级路径

关于企业如何在价值链中实现自我升级,学者们进行了相关的阐述。Gereffi(1999)提出可以通过“干中学”和“用中学”的方式来实现从原厂委托制造(OEM)到原厂委托设计(ODM),再到自有品牌生产(OBM)的升级路径。Humphrey & Schmitz(2002)也提出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其中前两种升级是属于企业内部升级,后两种则属于企业外部升级。无论采取何种升级方式,其主导方向是企业在价值链中获得更高的附加值。因而,企业在价值链中的升级路径并不存在具体的路径依赖,而是需要结合到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资源有限、技术水平落后的约束条件下,我国企业更需要通过资本积累、人才引进、技术创新等多种方式来完成自身在价值链中的发展,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二)国内价值链的驱动模式

同全球价值链的驱动机制一样,国内价值链也存在生产者驱动和采购者驱动两种模式。生产者驱动是由生产者来推动市场需求,形成生产供应链的垂直分工体系;采购者驱动是指拥有强大品牌优势和国内销售渠道的经济体通过采购来组织商品流通,形成强大的市场需求(张辉,2004)。两种模式主要的区别在于主导价值链发展方向的不同,前者是通过对上游核心环节的控制来主导价值链中下游环节发展,而后者则是通过对下游核心环节的控制来主导价值链上中游发展。在不同产业会出现不同的驱动模式,同样在同一产业中也会因为各个国家内部价值链的差异而导致价值链条的驱动方向不同。

例如,在服装行业中的ZARA和凡客就属于完全不同的驱动模式。国外的ZARA主要是通过上游的快速创新,利用强大的创新力量不断设计出最新款式的服饰,并实行柔性生产体制和速通物流体制,使各个环节的速度或通过能力匹配起来,使得整个系统协调起来以缩短价值链的通过时间,实现了减少各环节存货,保持盈利性,系统配置资源等效益,并消除短板、强化薄弱环节,确保生产过程能够按质、按量和按期完成。国内的凡客则是采取的从下游开始向上游延伸的战略,作为交易服务中间商的零售企业通过利用信息化来直接面向客户,将自己培育成具有渠道控制能力的新型网络零售企业,即通过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建立虚拟交易平台来形成市场驱动,进而引导整个价值链的发展,达到重构国内价值链的目的。

(三)以“龙头”终端企业引领国内价值链重构

要实现国内价值链的重构,首先是需要打造处于价值链下游,具有高附加值的“龙头”企业,即能面对终端市场提供完整或整体功能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同时引领行业技术创新、制度与管理创新的企业(吴金明、钟键能、黄进良,2007)。通过“龙头”企业来进一步梳理价值链环节,提高对价值链各环节的控制能力,推动国内价值链的创新与产业升级。在具体的企业升级方向上,可以通过利用交易平台载体模式(如专业化市场、大型零售商)来控制品牌营销等高端环节。这不仅能预测产品需求的动态变化,还可以利用自主品牌来推动品牌营销。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得到充分利用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国内价值链的进一步优化,如此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保持竞争优势。

其次,需要处理好价值链条关键环节的关系,做好分别对待。对于加工制造企业而言,可以采取吸引和承接全球价值链裂解过程中所分离出来的加工制造企业的方式,来指导企业制定产品生产计划,与制造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加快产品流通来降低库存水平。特别是这些加工企业在以往的发展中已经为发达国家企业充当了OEM的角色,具有更高的标准和相当的技术能力,这会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的前提下整体提升价值链的价值创造能力。对于上游研发企业和机构而言,应当瞄准世界发展前沿,依靠国内、国外两个技术源头,采取对外学习、嵌入式发展和独立R&D 三种方式相结合,通过吸收先进的外部知识,引进和培养优秀的人才和管理机制,在消化的基础上加大集成创新力度,继而完成自主创新,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在对配套服务机构的关系处理上,需要以全新的技术标准来将物流、中介等服务企业纳入到价值链重构活动中,进而带动价值链实现整体的跨越升级。

结论与建议

重构国内价值链战略是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的一个方式。如此我国企业就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自身高速增长的本土市场需求规模和空间结构变化,来有效抵御潜在的风险,实现国内国外共同发展的战略。在此战略模式下,我国企业还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继续依托国内的现有加工制造优势,培育出具有自主品牌的大型零售企业,实行终端控制来推动国内价值链重构。这将为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庞大生产能力找到“泄洪”通道,从而推动本土企业的发展。其次,注意利用信息化来打造新型国内价值链,以速度经济来推动国内价值链的快速变革和发展,进而将帮助企业提高响应市场的速度,减免销售机会损失或机会成本,进一步降低成本和风险,增加收益。最后,在稳固中下游价值环节的基础上,加大对上游研发设计环节的资源投入,推动实现研发自主化,完成由外部引进向内部自建的转变,打造完整的高附加值国内价值链,强化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Porter.M. 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M].Free Press, 1985

2.Gereffi, G., Humphrey, J. & Sturgeon, T. The Governance of Global Value Chains:An Analytic Framework [OL]. http://www.ids. ac.uk/globalvaluechains/, 2003

3.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07(5)

4.赵西三.新形势下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国内价值链重构的视角[J].企业活力,2010(7)

5.岳中刚,刘志彪.基于渠道控制的国内价值链构建模式分析:以苏宁电器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6)

6.李美云.基于价值链重构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间产业融合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1(10)

7.Humphrey, J, & Schmitz, H. 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 industrial clusters?[J].Regional Studies, 2002,36(9)

8.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5)

9.吴金明,钟键能,黄进良.“龙头企业”、“产业七寸”与产业链培育[J].中国工业经济,2007(1)

上一篇:论奢侈品品牌权益构成及管理 下一篇:扩大内需背景下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