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时间:2022-10-18 10:33:56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推行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模式,因此,教师在传道授业的过程中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每一个概念。这并不符合新时代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课改过程中,“课堂有效性”成为一个高频词汇。试图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着笔,结合初中生物的教学模式,探讨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建议

初中生物是学生探索自身及自然界奥秘的初始,在树立个人意识方面以及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身为一线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着一些尝试,希望能够引导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并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希望我的一些建议能够给同行以帮助。

一、明确生物课堂的教学目标

只有明确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才能迈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坚实的第一步。目前初中生物教学很大一部分是服务于中考,以提高成绩为目标。这是不可跳脱的时代诉求,但是我们也应该在这种诉求之上,让学生通过初中生物的教学,以生命的视角,了解、认识我们所处的自然与社会,而不是麻木于提高成绩,机械地背着一些高频的考点与知识重点中。身为教师,我也会主动去思索将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相结合,让学生不是以成绩为最终目的,但也可以在寓教于乐中掌握住生物课堂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成为生物课堂的主体,而我只是一个知识的引领者,带领学生走入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生物世界。让学生对生命、植物、动物有一个科学的、全新的认知,这也许才是初中生物课堂应有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熟悉掌握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教材,对课堂进行一些有趣的设计,让生物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创造性与针对性。这才能够使课堂效果更加符合预设的要求。生物学科是一门动态性、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比如在讲授食物链的知识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一些学生扮演食物链低端的草、虾米等,再有一些学生扮演一些小型、中型、大型的生物,穿着不同生物的衣服,生动地展现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状态,同时也展现了生物进化的知识点。扮演的学生和观看的学生都能通过这一情境,掌握住这个知识点,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还可以让学生养一些花草鱼虫,通过每天观察变化,了解生物孕育、成长、衰亡的过程,并记录下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三、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活跃的课堂气氛建立在良好的师生互动的基础上。这种互动应该是话语、知识、信息的交流,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式的传导。例如,我可以把学生引导到讲台上,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与同学们共同分享知识,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我还会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让一些难以观察的内容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不只是让学生静态地看着书本上固定的图片。利用网络上对于色盲识别的图片,让学生亲身体验各类不同色盲、色弱者眼中的世界,这样才能对其他人产生同理心。只有参与到实践中来,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强烈的好奇心,这远比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进行题海战术更加具有吸引力,对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四、结合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兴趣

可以说,生物课堂是与现实生活较为亲近的一个学科,很多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加以了解与深入研究。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生活问题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加强自身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例如,从2003年爆发的“非典”,到“H7N9”“埃博拉病毒”等,都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这种病毒的爆发机制、传播过程、危害、预防等,形成连锁式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以发散性的思维对一个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以生物学的角度认识这个世界,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有更深入的了解。通过以上这种流行病毒的了解,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预防、急救的知识,让学生带着这种求知、好奇的意识主动参与到生物的学习过程中。

五、进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每一个生物课堂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进行课后的反思。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掌握学生接受信息的状态与习惯,然后在课后进行反思与改善。可以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比如,多提问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并在回答完毕之后,鼓励其他学生对其进行鼓掌、鼓励等,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对于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可以让其进行一些动物的模拟,既可以展现自身,又可以感受生物孕育、生成、生长、衰亡的动态过程,更好地理解生命。课堂中出现的每个问题与效果都值得我去深入分析。我也相信,每一个学生的进步,都离不开这种课后的教学反思。以上几点建议是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可能存在不足与缺憾。我相信,任何课堂都会有提升的空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课后反思与琢磨。因此,正是在不断追寻真理、探索课堂有效性的方式方法中,在不断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了课堂有效性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飞跃。

参考文献:

[1]林建坤.生活教育与课程改革[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杨守菊.新课程生物课堂中学生有效探究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生物教学,2007(7).

作者:徐延磊 单位: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实验中学

上一篇:初中生物课堂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下一篇:儿科护理细节对护理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