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

时间:2022-09-23 01:38:10

浅谈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国土资源信息化管理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我国国土资源的高效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国土资源的数据管理工作进程,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加细化和清晰,建设好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任务。在本文中,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并参考有关的文献资料,从数据组织模型、数据管理模型以及数据中心的更新策略等方面分析了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建设要点。

[关键词] 国土资源; 数据中心; 模型; 策略

我们知道,国土资源数据的特点就是多尺度、多年度以及多专题,与不同的业务数据既有关联性,还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其空间性较强。由此看来,对于国土资源数据的管理是一项复杂且需要严肃对待的工作。数据中心的建设作为我国金土工程建设的重点内容,通过建设高效运作的数据中心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数据使用程度、数据储存的安全性以及为数据交流、数据相关服务等各方面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立各种类型的数据库是以网络基础设施作为前提,并结合数据标准和数据中心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而建立的。通过这些数据库对数据中心的数据加以储存、管理和进一步的维护。除此之外,交换系统可以作为数据传递过程的载体,最终的目的是将数据输送到服务数据库。业务系统起到数据支持的作用,便于数据中心的管理。并且,通过业务系统和交换体系的有效结合,数据中心的数据可以顺利进行定期定时的更新,可以使数据具有一定的实时性,保障数据本身所具有的最大实时价值。

1 关于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组织模型的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近几年我国对于国土资源数据的管理现状,我们总结出,虽然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在数据管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创新,但不可否认的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从一些应用系统的功能上来看,有着功能叠加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数据资源的浪费。因此,我国需要建设一种适应时展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用以将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且可以提供服务,并能随着缺陷的不断暴露,能够及时创新和升级,以此来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现今我国国土资源的数据中心应该具有数据仓库和信息服务这两项作用。作为数据仓库,可以根据需求对数据进行组织,数据的组织包括保存和管理各种数据资源以及系统的自身信息;作为信息服务功能,数据中心应具有向外界提供服务的能力。

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现在实行“垂直管理”,其整体框架是一个多级循环的结构,上下级之间进行数据管理上的交流。交流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图件资料流和文本流、表格流等。图件资料流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图和规划图;文本流主要包括红头文件等;表格流主要包括年度计划和土地统计台账等。上下级之间通过数据流的形式进行工作上的交流,上级通过数据流对下级进行工作管理,下级通过数据流对上级进行工作回复,而且上下级都有为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服务的责任。我国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必须是多级分布式的,这是由我国的国土资源所具有的空间特征而决定,只有通过多级分布式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才可以满足我国多级循环的国土资源管理构架。

不同主题的数据根据相关的规则进行组合,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数据中心。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应选择恰当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粒度进行管理。如果所选择的管理粒度过粗,难以满足业务管理的需求。如果所选择的管理粒度太细,无疑会使管理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增加,不能满足较高的经济效益,且管理效率也会大大降低。因此,为了满足国土资源管理的复杂多样性,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粗粒度和细粒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两种管理方式的共同作用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2 关于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管理模型的分析

我国的国土资源数据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文档数据、图形数据等,同时,这些数据还存在多级别、多比例、多专题、多时态等特征,这些复杂的表现形式在管理人员管理以及用户浏览、搜索时是不方便的。如果能将数据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内部存储组织相结合,实现好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好的内部存储组织共同作用,将数据已一定的专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便于搜索和管理。对于已经存储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检索条件分类编码,然后根据不同的主题要求,将这些数据生成一种相应的管理界面。

为了更好的体现国土资源数据多专题、多级别、多比例尺的特点,选择树的表现形式是较为恰当的。在生成树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专题、级别、比例尺等数据特征,根据所需要突出的特点进行树的管理目录分类。需要注意的是,相同的数据对应不同的数据视图,不同的数据对应相同的表现形式。这样,根据具有不同主题特点而建立的目录树,就会便于用户根据主题进行检索,查找所需要的数据。

3 关于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更新分析

在我国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当中,对于土地的相关数据采取的是日常变更,然后在年终进行一级一级的向上统计并汇总,最后逐级上报。由于我国的网络建设还存在滞后问题,而且汇总上报的过程也难免会存在延迟,这直接导致许多地区与主要负责部门不能及时沟通,及时将数据传递并汇总统计。因此,数据中心的更新与维护对于数据的交换以及与不同系统的相联系是相当紧密的。数据中心位于我国国土信息统计系统的最底层,其任务主要是为上层的服务系统和应用提供满足各种主题数据需求的平台。现今采用的SDE,即GIS的空间数据库引擎,可以对国土资源的一系列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商业关系数据库当中加以管理,其中,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放在本地,还可以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上,当用户需要操作这些数据时,不需要对其存储位置进行考虑,操作网络服务器上的数据可以像操作本地的数据一样。这有利于对不同类型商业数据库中的数据在不同的存储位置加以管理和应用。

网络上关于国土资源数据的相互交换模式主要有实时更新、文件传输以及数据库周期更新三种模式.

实时更新:由于实时更新的次数较为频繁,因此,选择实时更新的前提是网络的畅通性较好,且数据更新量较少,数据会发生随时变化。

文件传输:文件传输由于不要求网络实时在线,因此,对于网络性能较差的地区在向上级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上报时多采用此种方式。

数据库周期更新:因为此种模式更新的次数相对较少,因此比较适用于网络性能要求不是很高,需要定期对数据进行更新的数据更新。

对于不同的模式的选择应结合实际情况而确定,在做好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选择最佳模式将更有利于对国土资源数据的管理。因此,在关于模式选择的问题上需要将其列为重点内容。

4 关于国土资源数据中心与国土资源电子政务关系的分析

在本部分当中,将介绍数据中心与电子政务的关系。国土资源的电子政务系统是建立在此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并且与远程的相关数据中心结合,将省市县综合起来建立的一个网络化信息应用系统。在各项政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内部,可以实现数据的横向及纵向的共享。

同是作为电子政务系统,但是其他政府部门的同国土资源的相比较而言,除了平日的办公和其他的信息文件的流通转换之外,从总体上来说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为国土资源的电子政务系统要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这是其中一项突出的区别之处,关于矿政和地政这两项政务就占据了整个政务系统的半分之七十。因此,作为矿政和地政基础的数据中心,就需要更加严肃地对待,开发诸如土地规划、耕地保护等服务于矿政和地政的功能服务器是相当有必要的,这种具有多级分布式特点的应用系统将更有利于国土资源的管理。

对于国土资源数据进行多级管理,其存在的模式有很多,经过不断的探索和试验调整,我们发现在这些模式当中,更加适合多级管理的还是分布式框架体系和运行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对国土资源数据进行更加行之有效的管理。对国土资源数据进行管理,前提是要做到安全管理,没有安全基础的管理称不上是有效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因此,在对国土资源数据管理期间保障好安全是格外重要的。其中,所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第一种是系统遭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导致系统异常运行,比如环境因素等;第二种是系统自身出现故障,比如设备老化、

人为操作失误等造成的系统故障,并可直接造成数据丢失,使得数据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对于这些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作为有效的国土资源数据管理系统,应该具有系统数据备份和自动恢复的功能,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所接触的空间对象是繁多且各不相同的,可能是涉及一种空间对象,也有可能是涉及多种空间对象的结合体,因此,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需要的数据中心应该是可以处理数量更大、维度更多的数据的。利用多级式分布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更新,可以实现不同级数据的同时更新,进而更好的管理和维护各级的数据中心,解决一些常见的关键技术问题。

5 结语

建设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可以有效地将各种类型的数据加以汇合,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加工,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的支出,更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将不同业务的数据,比如土地利用、规划、地形等数据加以分析与整合,通过处理之后集中显示,这样可以使用户更加方便地使用国土资源中繁多的数据,减少操作的复杂程度。总而言之,我国的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利于信息系统的规范和深入开发,为向社会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铺垫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志斌,谭海樵,史永锋,王继尧;用XML实现CNSDTF的矢量数据交换格式[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常远;秦小麟;王筱成; 王新峰;夏斌;;基于CNSDTF和OpenFlight的空间数据互操作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5年12期

[3] 张志进;操瑞红;纪青;;市级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初探[A];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4] 马宏斌;宋爽;;面向电子政务的空间信息服务研究[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上一篇:基于灰色熵权聚类的物流上市公司绩效动态评价 下一篇:小型通用航空飞机复合材料修理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