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班级人文精神培育的三个基点

时间:2022-10-18 08:42:56

论高职班级人文精神培育的三个基点

[摘要]人文精神培育是时代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发展的要求,本文从班级人文精神培育应立足三个基点进行发展论述,明晰班级人文精神培育目标;精心营造班级优雅人文氛围;专业教学有机渗透人文教育。

[关键词] 班级 ;人文精神;基点

人文精神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它是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作为整个人类优秀文化积淀、凝聚、孕育而成的最根本的自我完善的思想感情、精神品格和人生追求,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一种追求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理想态度,,即强调人的作用和地位,关怀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由,追求人性的完善,致力于人与人的平等,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人与自然的同一等。总之,是一种立于现实去追求理想、实现信仰的观念形态,诸如自由、民主、公正、仁爱、宽容、和谐、尊重、追求美好、为理想献身等。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为社会培养高等专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兢兢业业,功不可没。然而,由于受历史贯性形成培养方向的偏重、学制的限制、课程安排的弱化、班级管理没有相应的重视体现、进入高职的考生素质较次等诸多原因左右,高职学生人文精神比较缺失已成为不争之实。主要体现在相当部分学生重技能学习、轻人文认知;重商品意识、轻理想信仰;重个人主义、轻团队合作;重感官享乐、轻内涵构建;重金钱实利、轻理性道义。从目前我们对部分高职学生的调查情况看,学生商品化、私利化、享乐化、游戏化现象比较严重,凡于赚钱无实用价值的知识一概弃之于弊履,他们自以为在高职学院学会掌握了技能,而其实是被技能所掌握,这样的学生感情干瘪,思想空洞,不知道社会会把自己带向何方,也不知道人为什么活着,他们以为掌握了一些技能就有一切,鄙视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结果被最低级甚至肮脏的所谓“文化艺术”所俘虏,变得粗鄙浮浅、自私猥琐、毫无责任意识。

人文精神培育是时代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发展的要求,也是现实社会潮流进步的必然。班级是高职院校管理的基本单位,对高职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首先的落脚点在班级,班级人文环境的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心理具有辐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要对高职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就必须十分注重班级人文环境的建设,从具体实践看,我们认为班级人文精神培育应立足三个基点进行发展。

一、明晰班级人文精神培育目标

大学新生入学之后,班主任应有序的组织班级全体学生通过召开如“谈谈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大学生的理想”、“我最敬重的人!”、“一本好书对我的启迪”、“什么样的行为最美丽?”、“我的责任和荣誉!”、“高职大学生,难道只会技能妈?”等班会、竞赛、辩论,引导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定位,对班级建设培育人文精神有比较明确清晰的认识和理解,一起确定未来三年班级要营造的班风和追求的精神,例如我所带的班,班级人文精神培育的目标:近景目标是“建设和谐班级,每个同学都成为有理想、有作为的人”,远景目标是“成为优秀班级,每个同学都成为优秀的人、有使命感责任感的人”,为此目标,之后班委、各宿舍又组织学习先进班、先进团支部的相关条件,制定班级、宿舍、个人制度规范、使命责任、努力方向,让同学们思想清晰,行动明确,目标有指,深刻的认知和理解班级人文精神培育建设的意义所在:没有一个优秀的班,就不会有每一个同学成长的肥沃土壤,同时,每一位同学作为班级的一分子,应切实履行好自己应尽的义务、责任和使命,品行向上、学习向上、能力向上,做一个最好的自己,做一个理想的自己,最一个健全的自己,班级应通过全体同学不懈的协作努力,成为学院“三一”班级,即:品行第一、学习第一、能力第一。

二、精心营造班级优雅人文氛围

高职院校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道德行为规范、精神追求,这对学生会产生深刻持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从这个意义出发,学校、班主任应当共同致力于营造一个优雅高尚的班级人文氛围,充分发挥它的隐性育人作用。

首先,通过主题班会、参观走访、宿舍小组讨论、学习座谈、名师讲坛等多样形式,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校训、班训的高尚文化培育,让校训、班训所凝聚的内在精神、文化气质有机溶入大学生的心灵。校训是一所高职学院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的集中表述,它最能反映一所高职学院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是最富渗透性的一种教育因素,它深刻而持久地陶冶和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价值观、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励志、崇实、强技、尚新。充分折射出学院所追求的高新发展理念,这个校训明白无误的宣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只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更注重学生做人高度和宽度的养成和训育,更注重在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上做功。班训是在谨守校训大方向的前提下一个班级个性化、目标化、理想化发展的追求,如我所带的班级班训是:集体、责任、荣誉。是希冀全班学生贯穿始终的把自己融入团队集体建设中,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急人所急,理解、明晰、履行好自己肩头的义务责任,养育强烈的荣誉感、使命感促进自己精神的健康成长。因此,高职学院要特别重视培育校训、班训精神,精心设计校训、班训,不遗余力的利用一切有利时机、优良形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进行校训、班训教育,让学生秉成和发扬校训、班训的内涵和精神,以启迪激励自己在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上不断奋进。

其次,学校、班主任要有这样的认识,人文精神的获得,需要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熏陶,需要繁荣人文科学,因为人文知识的宝库中积累着人类的优秀文化,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历史的智慧,思维的启迪,可以展示高尚的情操、人生的哲理,使大学生得到高雅审美情趣的陶冶,所以应通过举办班级人文读书沙龙、人文讲座、人文演讲比赛,如:“读读古希腊,谈谈古希腊”读书活动;“走进哲学,走进美学”讲座;“大学生心中的不朽经典”演奖比赛,让高职大学生在读、听、讲的积极参与中,使学生产生共鸣,有利于拓展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受到文明思想的感染,形成良性循环,形成良好的班级人文环境,从而产生强大的人文精神辐射力和教育效应。

再次,班主任积极组织、介绍、引导班级学生加入学院学生会、团委、各种协会、社团组织,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各种组织举办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摄影活动、书法活动、舞蹈活动、旅游设计活动、辩论活动、征文活动、绘画艺术欣赏活动、观看高雅文艺表演等,一方面充实学生的课外生活,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们在各种优雅高尚的文化活动中提高组织能力、社交能力、欣赏能力、判断能力、理解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品格,陶冶人文情操,逐渐培育其人文精神,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完善精神品格,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专业教学有机渗透人文教育

高职专业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大学生人文教育,培育人文精神的主阵地。

我们的专业教学必须是关心人的教学,以人性完善为终极目标,专业教学要充分体现正面的时代精神气息,要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所以在高职专业课堂学习中,必须渗透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又要塑造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为此,班主任应就此问题多向学院建言献策,协调班级的课任教师,如在学院的统一组织安排下,召开班级课任教师关于“专业教学如何渗透人文教育?”、“专业教师应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育?”、“我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观”、“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融合”等主题研讨、主题座谈,通过一系列座谈、对话、沟通、研讨,力求班主任与课任教师在对班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培育人文精神目标上达成共识,由此激发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是努力挖掘和把握教材包涵的感情底蕴,注意观察和研究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特点,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唤起他们积极的内心体验,特别是面对困难的学习问题,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情感宣染,使学生能被教师所吸引,勇敢面对学习困难,积极思考、积极破解,增强学生战胜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二是通过专业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矛盾的普遍存在原理,在专业学习中教师不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严谨求是,理智自律,执着求真,不断进取,开拓创新,完善学生的精神品格;三是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教师在讲授课程中要有意识去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各种思维活动,使得学生因人制宜地发挥最大的学习效率,达到学习创新的目的,力求在自由、民主、开放的课堂里,打破因循守旧,崇尚权威的文化气氛,让清新、有生命力的人文精神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 教育新理念 教育科学出版社

[2] 唐思群 师生沟通的艺术 教育科学出版社

[3] 王连升 中国文化要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黑龙江工程学院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与探索 下一篇:美国影片中蕴含的英语教学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