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我国居民国内游的政策因素研究

时间:2022-10-18 08:38:23

影响我国居民国内游的政策因素研究

摘 要: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产业,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国也不例外。"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实施对旅游产业来说是极其有必要的,政府制定和操作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前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旅游产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和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但旅游产业是一个敏感性产业,它不仅受到旅游政策的影响,同时受到我国各方其他政策的影响,这些政策通过影响旅游产生的三个要素来影响旅游业。本文通过对影响居民出游的三个要素的政策的分析,来阐述我国的国内旅游受我国各项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旅游;国内旅游;政策因素;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国民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更带动了国内旅游市场规模的增长。2012年,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数达到29.57亿人次,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2.27万亿元。可见,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效应越来越显著,其发展也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我国旅游业已经从小众消费阶段走入了大众化发展的新阶段,国务院于2009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把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历程中,个体收入水平、闲暇时间、旅游动机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出游决策,而社会环境又直接制约着这三个影响因素。通常所说的社会环境又包括了诸如国家政策、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风气、风俗习惯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居民的出游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其中对居民的出游的影响最大的便是国家政策。

政策制定的主体是政府,而我国政府则主要是通过经济、教育、外交等政策干预和协调旅游活动,这些政策同时也会对消费者和旅游企业产生较强的引导作用(表1)。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之中,政府处于主体地位,通过制定对旅游者的消费行为特点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政策,来调控旅游产业健康运行,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影响我国居民旅游资金的政策因素

(一)经济制度改革大幅提高我国居民个体收入水平

人们的消费主要包括人生存所需的基本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三个方面。基本生存消费是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消费标准;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是人们为了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获得物质、精神上的更高需求的消费。显而易见,旅游消费不属于人们的基本生活消费,只有人们的社会经济实力、收入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产生旅游消费需求。

我国居民的收入逐年增加,2012年城乡居民年底余额已突破了4万亿人民币(图1)。相关学者研究表明,人均年国民收入达400美元时,就会产生国内旅游的欲望;人均国民收入达到

800美元时,就开始产生出国旅游欲望,达到1000美元就有了出国旅游的要求。居民收入的增加,使人们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满足,在这个前提下,旅游的消费需求也逐年增加。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财政、税收、劳动、物价等部门围绕着实现小康生活都制定与实施了大量的经济改革政策,使我国居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为我国国内居民的出游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改变我国居民的消费习惯

根据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旅游消费需求属于第三层需求,处于这一层的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都属于享受发展类型的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存需要得到了满足,物质生活享受也有了基本保证。因此,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也逐渐上升,恩格尔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图2)。由于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旅游消费作为一种先进的、以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生活方式,将会有希望成为现代消费者的新型消费模式。

同时,由于我国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人们不得不将自己的大部分可支配收入作为将来生活的保障储存起来,从而严重抑制了人们用于满足其他方面需求的支付能力,这也是我国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不敢增加消费支出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居民对基于对未来经济的信心,消费、储蓄习惯也在悄悄的发生改变,旅游行为开始逐渐成为人们一种生活方式。

二、影响我国居民出游闲暇时间的政策因素

从1995年至今,我国的假日政策经过了三次变迁,在不同的阶段内都对我国居民的出游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直至今日,我国居民有了更多可自由选择的时间来进行旅游活动,对旅游业而言,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在新条件下的不同假日政策实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双休日对国内居民出游影响

1995年双休日出台,我国居民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相较于每周一天的假期,双休日的出台开始带给我国居民短途的国内旅游。两天的休闲时间,让我国居民在居住地附近进行短途的旅游,这是我国国内旅游开始迅速发展的时期。

(二)黄金周对国内居民出游影响

1999年到2007年,我国实施了以黄金周为代表的全民性的福利性假期,“黄金周”的实施不仅实现了我国公民的休假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它刺激了消费、拉动了我国内需。在这7年间,我国居民每年都可以享受到6 个长而集中的公共假日,从而也引出了火爆的“假日旅游”。我国旅游产业因为“假日旅游”的出现而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并且还促进了交通、景区、信息、住宿、餐饮、安全、娱乐、购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组合,推动了我国旅行社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如国内度假产品的增多、城郊休憩带的形成),加速了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从单一观光向休闲度假的转变。各级政府为了更好的发展“假日经济”,由上而下建立了假日协调机构并启动了城市假日旅游信息系统,从而 “大旅游”的格局逐渐成型,进而使旅游行业的服务、协调和管理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

但“黄金周”的实行,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并不全都是好处,它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矛盾和一系列社会问题。首先,在未实行“黄金周”时,旅游的淡旺季主要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而近几年来,实行“黄金周”之后,旅游目的地在这个时段会突然涌入的大量游客,但是旅游服务和公共设施的供给量是稳定的,接待量是有限的,这种突然爆发的旅游需求与旅游服务以及公共设施常年性与稳定性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在‘黄金周’期间旅游产品供不应求,服务质量毫无保障,“黄金周”之后旅游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反复出现,长此下去我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营和消费基础都将遭到破坏。

其次,国内景区景点,“黄金周”期间都是车水马龙、人满为患,而节后则是门可罗雀、冷冷清清,即使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或者国宝级景点也无一幸免。景区景点的超负荷的接待与经营势必会加速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对环境的损耗。

再次,在“黄金周”内出游,景点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食住行游购娱全部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居民的旅游都在排队与拥挤中度过。这样的现状导致旅游服务质量大幅度下降,并且还增加了旅游的危险性,长此下去,我国居民对旅游持续消费的积极性势必会大受打击。

最后,由于游客接待量的大起大落,使旅游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无法找到平衡点。如按照“黄金周”的需求量来建设交通、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则一定会出现非“黄金周”时的供给过剩;但若不能满足“黄金周”时的集中需求,供远远小于求,大量游客无法接待。前者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可能会导致基础投入过高后的亏损,后者引起企业的破坏性运营,两者同样都会使经营成本提高。这种两难境地使旅游企业长期在亏损的边缘徘徊,挫伤了旅游企业增加投入去升级服务设施和提高服务质量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旅游者无法享受更优质的服务。

(三)取消五一“黄金周”对国内居民出游影响

从2008年起,我国取消了五一黄金周,但是新增了清明、端午、中秋3个法定节假日以及形成的小长假。新的假日制度为居民的出游提供了更丰富的时间自由度,但是由于小长假时间较短,居民在小长假期间多选择短途旅游。我国大多数居民的长途旅游都集中到了十一黄金周,从而加剧了十一黄金周的拥挤程度。在取消五一“黄金周”前,李剑锋、邵国军推测认为,

5-7 天的长线旅游井喷现象将更加明显,必然造成春节黄金周和国庆黄金周旅游流量空前膨胀,从而给交通、旅游服务接待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届时人们以往头疼的乘车难、住宿难、吃饭难、价格贵等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假如年假制不能落到实处,情况可能更加糟糕。事实上,在新的两长五短的假日制度实行了五年后,他们的推测被一一证实。

其次,小假期的增多刺激了短途的城市周边旅游和自驾游的快速发展。自新的假期制度实施后,我国居民每年有清明、劳动节、端午、中秋四个为期3天的小长假,这种新的放假时间无法实现居民的长途旅行要求,但是当天往返的城郊旅游不能满足人们的出游需求,于是2-3天的行程开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这样的行程多可以由家庭自驾车满足。

(四)“带薪休假”对国内居民出游影响

我国自 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带薪休假制度,我国居民开始真正享受到带薪假期,带薪休假对我国居民的出游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首先,旅游活动的实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客观条件――闲钱和闲暇,即充足的可支付旅游活动消费的金钱和可出游的时间,而带薪休假制度则为人们开展旅游活动创造了更多的条件。目前,我国居民旅游意识日益增强,旅游需求不断增长,旅游消费能力也逐年提高,但闲暇时间的缺乏则是限制人们出游主的要原因之一。多年来,“黄金周”的施行,导致我国居民的旅游需求在这七天中集中释放,拥挤的人群和有限的旅游供给、旅游资源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这些矛盾严重打击了我国居民出游的积极性,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其他的社会问题,盘点我国每年的旅游投诉事件,大部分集中出现在的“黄金周”时段,这多是因为企业接待量过大而降低了提供的服务质量所致。若薪休假制度能良好的执行下去,那么人们外出旅游的需求就可以选择适当的时间来实现,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强的自主性,还可以满足旅游者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而旅游的淡旺季差别变小之后,旅游接待也能够更有序进行,旅游者的满意度自然得到提升。

其次,带薪休假制度推行之后,旅游活动的季节性将会逐渐减弱,集中假期所产生供求矛盾将会被消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生活安排,将旅游活动安排在适宜、方便的时间进行,旅游的季节性将被逐渐降低,而旅游客流量在时间段的分布上将会更加合理,供求之间的矛盾也会缓解或消除。这样旅游目的地也可以保持合理的容量,更加有利于保护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提高服务质量,旅游者的旅游享受也将有所提高。

第三,带薪休假制度将会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使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和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由于我国集中假期的实行,使得假期时旅游客流量猛增,给旅游企业接待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旅游从业人员连轴转,工作强度极大,食、住、行、游、购、娱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拥挤、疯抢的状态,而使投诉却不断增多,利润反而下滑;而非集中假期则会出现企业门庭冷落,企业销售下滑,利润下降,旅游从业人员无所事事,收入锐减,期间不得不去寻找其他的途径来增加收入,或者直接离开本行业。带薪休假则保证了旅游企业常年客流量分布合理,不会出现大起大落,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随之提高,企业盈利增多;旅游从业人员工作量稳定,收入稳定,将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本行业内,进而更好的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影响我国居民出游动机的政策因素

(一)教育对居民出游动机的影响

图3 1998-2012年高等教育毕业生数

高学历人群对于满足精神需要的需求更高,故学历高的居民对于旅游的需求要高于学历较低的居民。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实施扩招政策, 2012年我国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达到了6247338万人(图3),我国居民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逐年增加,从而有外出旅游需求的人群比例的随之变大。

(二)精神文明建设对居民出游的影响

图4 1985-2012年我国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

为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我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政策。例如,我国电视节目的覆盖率由

1985年的68.3%增长至2012年的97.5%(图,4),人们在家即可欣赏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进一步的刺激人们出门去旅游;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5.8%,人们有了更加主动的途径去选择旅游;各种旅游广告、旅游信息和影视剧作品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促使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最终做出旅游决策。

四、结论及展望

总体上来讲,我国居民出游深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政府应充分重视旅游业发展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作用,积极运用“看得见的手”。深化旅游活动的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以促进现代休闲旅游活动的纵深发展,应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和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刘文彬,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社会因素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09(15)

[2]李剑锋,邵国军,基于新假日方案分析的旅游消费变动趋势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7,(12)

[3]张广瑞,刘德谦,宋瑞主编.2013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王大悟,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钟海生,郭英之.中国旅游市场需求与开发.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1

[6]刘长生.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影响因素研究[J]. 产业经济研究,2006(4).

[7]杨瑞霞,休假制度变革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22)

[8]梁燕君,“黄金周假日旅游”暴露的问题及对策[J]. 价格月刊,2003 (6)

上一篇:煤田地质勘探队经营管理的新思路探究 下一篇:关于煤业集团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