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专计算机信息教育发展的创新教学

时间:2022-10-18 07:35:21

论中专计算机信息教育发展的创新教学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集时代性和信息性于一体,在学生的教育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它不仅能够促进学校教学的效果,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推动作用。所以,研究中专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创新教学,进行课堂实践和理论的探讨,对于中专生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两个大部分,首先分析中专信息技术教育的角色定位,以此来说明其重要性。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中专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创新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 创新 教学

一、中专信息技术教育“三位一体”的角色定位

信息技术课具有非常突出的学科特点:突出的技术应用性、迅速的变化性和鲜明的社会时代性。因此,其教学方法绝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应该说,中专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三位一体”的角色定位。

1.学生素质教育的“先锋者”

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技能性为一体,最具现代教育特色,理应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成为素质教育的“先锋者”。信息技术课的先进性和实践性也决定了这门学科的教学应该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努力发掘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2.中专新课改的“实践者”

信息技术课一定要突出实践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使教学过程具体化、直观化。

3.网络道德教育的“导师”

当今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很快。多样的信息获取方式、人际交流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我们的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内容,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促进其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力,责无旁贷地成为学生网络道德的教育者。

二、中专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的创新

1.课堂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讲授理论知识,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教师不讲,只让学生盲目地上机练习,那么,学习效率也难以保证。

信息技术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它的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十分强。讲课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力求精讲、少讲,仅把同学们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把时间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思考。

2.“发现教学法”

“发现教学法”主张在生动自由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教师要引出“发现点”。

这个“发现点”既不能让学生对于其结果一目了然,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而是提出以后,让学生觉得有思考的余地。围绕“发现点”展开讨论,提出多种设想。在围绕“发现点”组织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抛砖引玉,启发学生从以往的知识、类似的软件使用经验等角度展开思维,防止出现离题千里,不着边际的局面。

3.尊重个体差异,开展层次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中专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让同学们认识计算机,培养同学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开始学习新一类内容时,先测试一下以前学习的东西,基础薄弱的学生按教材学习,从易到难,逐步认识、使用计算机。对教材所要求的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练习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安排他们另外的任务。实践证明,这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兴趣,任务结束时,他们不仅学会了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思考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集体协作与组织创新

“集体协作”是以几名学生为小组组成学习的基本单位,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共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协作式教学可以采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教师向各小组布置研究课题,给以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和网络资源,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订解决方案,最后将结果(可以是解决问题的方案、电脑作品等)展示出来。

作者单位:徐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上一篇:工作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所以它应该是快乐的 下一篇:多元智能理论在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