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会否引发经济“二次探底”

时间:2022-10-18 07:34:23

危机会否引发经济“二次探底”

如果欧元区不正视自身缺陷,那么,欧元的震荡会波及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从而会带来欧美国家财富的收缩,并由此造成投资和消费信心的疲软,这样就会进一步恶化欧美经济的基本面,出现所谓的“二次探底”。

欧盟5月10日凌晨推出史上最庞大的救助计划――投放总额高达7500亿欧元的急救资金,以期拯救债务缠身的欧元区国家,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这一剂“猛药”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教授孙立坚看来是非常及时和必需的行动。

救援不能再延误

孙立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缓解市场对希腊危机可能波及国际经济的恐慌,就必须当机立断采取救援希腊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如果还是停留在口头讨论中,争论来争论去,那可能错过救助的好时机。使得危机更趋严重。

“就像一个病人已到了危险时刻,如果不及时出手抢救,那病人的病情可能更加恶化。”孙立坚说,“现在光有巨大的救助规模还不够,最多影响市场几天,关键要迅速启动救助计划,让市场看到它的实施过程是有效的。否则,市场还会担心这套救助方案无法有效实施,希腊和欧元区还是不能摆脱危机的缠绕。”

从去年12月希腊危机爆发至今,是什么最终促使欧盟和IMF出手采取了坚决行动救援希腊?

孙立坚分析说,在一国的问题没有达到威胁整个地区的时候,欧洲央行或欧盟政府是不会轻易动用宝贵的财富资源去救助一个有问题的成员国家的。这样我们就看到,希腊债务问题出现的时候,欧洲决策部门的表现是消极的,甚至公开声明不会救助希腊,这给市场释放了非常错误的信号――希腊自己已经没有手段自救,而欧盟又没有任何意思赶走希腊,还认为它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结果事情顺着市场的预期越搞越大,直到现在被逼到一个越来越难收拾的局面。

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让市场能够改变现在的担心,不至于让社会认为希腊经济无可救药。但是,这在一个政策相对独立的国家可能办到,或者即使办不到,也可以通过申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谋求解决系统性危机的办法。而希腊目前做不到。因为它加入了欧元区,放弃了自己独立货币政策的实施,其处于严重问题状态的财政政策失去了”自救”能力。所以,挽救希腊的办法就只有靠欧盟政府和欧洲央行这一组织。它的政策推行往往要基于欧元区或欧盟成员国整体的经济运行状况。

另外,欧盟成员各国对希腊问题的发展状况的判断存在分歧,里面也有受主观情绪的支配做出了非常不客观的判断。这大大拖延了唯一能够采取最后贷款人职能的欧洲央行或欧盟政府的出资救助。

IMF在这个问题上一开始一直扮演着局外人的角色,只是从口头上呼吁欧洲政府和希腊政府尽快拿出解决危机的有效办法,以防债务问题蔓延成一个国家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甚至蔓延到欧盟整体乃至全球国际金融市场。当发现欧盟的救助机制存在效率缺陷,而且希腊对自己的SOS呼吁一浪高过一浪,IMF为了重建国际信誉,最后终于达成了和欧盟一起救助的方案。

监管做空力量

孙立坚认为,在出手救助的同时,欧美还要联手加强监管,禁止做空力量再大肆做空欧元。其实,希腊政府存在的财政问题,很早就被不少人意识到了。市场做空力量就利用希腊经济存在的缺陷开始不断打击欧元。他们在高位借入欧元,然后集体大肆抛售,打压欧元;欧元下跌后,再买回欧元,偿还借入的欧元,以获得丰厚的差价收入。

由于做空欧元力量强大,全球股市也为之震荡下行,市场悲观情绪一时放大到极点。“所以在危机时刻,政府加强监管,限制做空,也是十分必要的。”孙立坚说。

那么,是否是做空者很早就设计好了的通过希腊危机从而进一步打压欧元的“阴谋”呢?孙立坚认为,现在是有“阴谋论”的说法,但主要还是希腊本身机制存在问题,被做空力量利用了。

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源就是这个国家经济的运行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希腊经济发展相对欧元区较为落后,但是高福利、高公共服务的谋求方式让其政府处于一个持续高支出、高财政负担的不利状态,而希腊实体经济的活力非常有限,造船和旅游等主打行业又十分依赖国际市场。因此,一旦外部需求大幅下降,希腊的收入能力就出现了巨大的缺口。

“当然,美国政府也要负一定的监管责任。如果尽早对做空力量加强监管,或许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市场恐慌情绪,市场动荡也不会这样剧烈。”孙立坚说。

如何走出危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潘英丽对记者表示,是不是“阴谋论”很难作出判断,但从国际货币体系上看,需要有4~5种货币一起承担国际货币的权利和义务,平衡国际经济事务。因此,如果欧元崩溃,对世界经济发展没有好处。

潘英丽认为,欧元区虽然是统一的货币政策,但财政没有一体化,这是其主要问题。欧元危机的爆发从欧元区加快扩张速度就埋下了祸根。欧元区扩张后,后进入的一些国家经济基础并不好,拖累了欧元区整体经济水平。“欧猪五国”财政赤字高企,由于缺乏统一财政、信用良好具有充分流动性的国债市场,就难以支撑起其脆弱的财政。

“希腊走出危机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目前高福利和高公共支出的经济运行模式,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振兴产业,促进出口。”孙立坚表示,“或者欧盟应建立很好的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机制和社会扶持政策,促进区域内的投资和人力流动,来形成共同市场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财富放大效应。”

“二次探底”之忧?

至于希腊危机是否会引发经济二次探底,孙立坚认为,如果欧元区不正视自身缺陷,那么,欧元的震荡会波及整个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从而会带来欧美国家财富的收缩,并由此造成投资和消费信心的疲软,这样就会进一步恶化欧美经济的基本面,出现所谓的“二次探底”。处在欧元机制缺陷状态下的“欧猪国家”,一旦受到信用评级下调的冲击,就会造成欧元大幅震荡,这种跌宕起伏的命运当然很快会冲击股市、大宗商品价格,造成美元和美国国债价格大涨的“避险”格局,这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资本的稳定流入和建立在稳定汇率水平上的贸易增长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于欧元的前景,潘英丽表示谨慎乐观。她认为,欧元区的形成发展历经半个世纪,它不愿毁于一旦,终结欧元倒退回去更是死路一条,而且成本也更高。因此,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团结协助走下去,需要大国作出更多的承诺、国际组织的帮助协调,以及国内的团结一致,共同渡过目前的难关。

上一篇:应对“五穷六绝” 下一篇:危机影响短期难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