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8 06:27:59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也越来越聪明了。但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有极少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数学不感兴趣,消极应付,学习失去自信心,习惯差,破罐子破摔。随着年级的增长,导致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受阻,坏习气愈演愈烈,个别的学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他们就会厌学、甚至逃学。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是比较正常的现象,而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转变心态,获得积极自我的学习动力,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从用爱心感化、激发兴趣、分层布置作业三方面浅谈一下后进生的转化。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爱心;兴趣

一 、用爱心感化学困生,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学困生有成功的潜能,也有成功的愿望,所以,我们应该用平等的心态帮助学困生,提高其素质。用“爱心”温暖他们,锲而不舍地施以爱心,不断帮助,耐心观察,根据学生的变化逐步改变教学策略。一切以提高为着眼点,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公平对待,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常沟通交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镜”捕捉他们的优点,用“缩小镜”去看待他们的缺点,给他们提供一个契机,一块土壤。

就拿我们班的学生王×来说吧,他虽然聪明、活泼,却不按时交作业,违反课堂纪律,学习成绩差,老师都很反感。我担任他三年级的数学课,为了寻找病因,首先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活动,我得知他父母常年打工在外,很少回家,爷爷奶奶只知溺爱,对他的学习不闻不问。而他在家沉溺于看电视,不做作业。通过沟通,他爷爷奶奶接受了我的意见,积极配合,共同督促。

其次,我常寻机接触他,同他谈心。在一次篮球比赛中,他的表现很突出,我和全班同学为他加油,结束后,我对他说:“你在篮球场上堪称英雄,若你对待学习能和打篮球一样拼命卖力,你一定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他朝我投来了异样的目光,我趁热打铁,指导他如何学习,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常来我宿舍向我请教数学题,渐渐地,他的学习成绩有了起色,我用心去抓他的进步,及时表扬。到了第二学期,他的学习成绩不再是倒数了,且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时,他的数学成绩进入班级前十名了,他变得自信,也更喜欢和同学一起玩了,并能和同学和睦相处了。他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和喜悦,一路上进,如今他上了中学,还是老师、同学眼中的一名优秀学生。

二、激发兴趣,使学困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兴趣是促进自觉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不会把它当作苦差事了。因此,我常通过以下途径,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首先,我根据教学内容,用做游戏、计算比赛、找朋友、找规律、夺红旗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让学生将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一口说出得数,让学生计算验证。学生便产生了好奇心,然后告诉他新运算“乘法”,这样就能很快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其具有极大的乐趣投入学习。

其次,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引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时,让学生用小木条钉成三角形,四边形演示;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计算”时,通过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最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如,在教“比的基本性质”时,由“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借助原感知内容,展现出对新知识的概括过程,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更好地练习实践。

三、分层布置作业,耐心地教育

布置作业因人而异,把作业题系统分类,难易筛选,让不同程度学生都能从中受益;或给予学生机会,寻找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以此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设计既能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实现了因材施教。学生完成了自己的作业,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即使做错了,也能心平气和地指出错误原因。做对了,就投去赞赏的目光,热情表扬。或者把信任的目光投向他,给他一个宽容的微笑,一句体贴的话,一个会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触摸,让他树立学习的信心,让他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从而缩小差距,减少分级分化,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努力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所在。而关注它们的心灵成长,分层布置作业,平等则是转化后进生的主要方式。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到同学、老师、班级、学校的温暖,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愉快地与同学交流、玩耍,促进其心灵成长,相信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

上一篇:关于如何提高初中九年级学生几何综合题解题能... 下一篇:对小学数学练习课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