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翻译之等效理论

时间:2022-10-18 05:43:30

论电影翻译之等效理论

[摘要]作为现代人类社会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电影正以其对世俗社会影响的广泛性、深刻性和时尚性愈发受到政府及众多研究机构的重视,而作为决定电影文化输出倾向的重要决定因素――电影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着眼于电影翻译中的点睛之笔――字幕翻译为重心,结合语言行为理论对电影等效翻译观点予以阐释,并深刻解析了在此观点下字幕翻译之文化替换、解释性翻译、意译及字幕翻译的策略。

[关键词]电影;字幕翻译;等效理论;言语行为理论

电影字幕翻译,伴随着当前人们对视听艺术高水准的追求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加深而增加。电影字幕翻译的工作是把电影的对白或其他说明性信息转变为文字,并随着情节的发展来显示在屏幕上。字幕翻译扩大了电影的信息量,帮助大家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听力障碍者通过文字来准确理解电影的内容。电影字幕面向的是观众,所以翻译出的文字必须要通俗易懂,符合大众口味和欣赏水平。

字幕翻译不单一种语言转化为另外一种语言,字幕翻译要承载更多的文化信息的转换和输入。所以,翻译字幕不仅要坚持文体、风格和原电影保持一致的原则,同时要考虑到电影作为文化传媒的特殊作用。这就是下文探讨的等效理论。我们先从语言行为理论说起。

一、语言行为理论

语言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理论,其核心观点是:人们的语言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选择性表达,语言的使用不单是为了说话,也不仅仅是一种思想的表达,语言的目的在于行事。言语行为理论是指导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语言和其他人类的行为一样,带有目的而且要遵守规则,言语行为是人们交际、交往的最小单位,而单词或句子只能被认为是语言的单位。句子意义的功能就是言语行为的意义。在赛尔提出上述论断后,言语行为理论逐渐被哲学界和语言学界所认可,同时被逻辑学界所注意。按照奥斯汀的分类,语句有叙述句和施为句两种,但是他自己又认为这样的划分存在很大的缺陷,为了弥补这样的不足,他把言语行为分为了三种:言之发、示言外之力和收言后之果,也就是包括了言外行为、言中行为和言后行为。言中行为是指语言的字面意思,需要使用正确的语法、语音、句法和语义来组织和表达。这样的行为,目的是让听话人了解自己的目的,说话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预期的效果,这个效果的达到依赖就是言外行为。如果说话者的语言在听话者身上产生了效果,引起了反应,那就是言后行为。但是听话者的反应不一定是完全和说话者所希望的相一致,当二者相吻合时,就能达到说话者的目的,不一致时,就会发生说话人意料之外的事情。言语行为的目的就是让对方理解,言语行为发生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理解的发生需要相互的作用,通过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交往来实现。没有言语,人们的活动就无法进行。翻译实际上就是言语活动,它的目的是来表达原来文本的含义,它包含了言语行为的完整的三个层次。

译者不能把翻译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表达上,那样的翻译难免会出错的。正确的做法应当是从言语行为的整体意义来着眼,确保信息准确、完整地被传达。言语行为理论对于翻译有很大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做翻译时,译者首先要考虑到原作者的意图以及读者的心理需求和读完信息后的行为翻译,然后要确保忠于原作,全面理解作者当时的主观目的和预想到在读者身上会产生怎样的客观效果,同时要采取正确的翻译方法或形式把作者的主要精神准确地用译文表达出来,使译作和原作在读者身上收到相同的效果。

二、语用等效翻译

虽然语言行为理论不是翻译理论,而是与语言学有关的理论,但实际却是一种等效翻译观。这样翻译的出发点是保持原来的文意,避免受到形式的局限,使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言来复述原文的含义,在读者身上收到等同的效果。而且,对于社交用语也要进行等效处理,从两种不同的文化中找到语言的契合点,传达出相同的意思。

通常翻译的目的决定着翻译的途径。如果是出于描写异国风情,开阔视野,那么译者就要向读者展现那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原文的写作风格。如果是为了翻译出原文的意思,那么翻译就要按照本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原作中的语境来进行,无需进行任何拓展或解释,只要做到忠于原著,让读者乐于接受即可,形式上的东西可以完全忽略掉。

根据语言行为理论创始人奥斯汀的理论,原作者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限于言中行为,还包括了言外行为和希望得到的言后行为。所以,翻译时要做到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与作者的目标相一致。这样才在翻译实践中遵守了等效的原则。等效的原则的实质在于:把译文当成是原作者和现读者之间的信息中介,这样就能确保原有信息被有效保存和传递。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电影字幕的效果,在源语受众身上和在翻译语受众身上应该是完全一致的。如果原来字幕和翻译字幕都达到了同样的以言行事的效果,这样就算是实现了等效翻译。也就是说,电影字幕的翻译,既要对语言进行翻译,也要对语言背后所隐藏的意思进行翻译,才能达到原作者所要达到的目的或影响。

三、字幕翻译方法

翻译是一种复杂多变的语言行为,需要跨越不同的文化与语言。言语行为理论的原则是:要准确把握原作者的目的和动机以及原文读者对于作品所做出的反应,然后把这种目的、动机和读者反应转化到译文当中去。所以,在顾及到翻译效果的同时,要考虑到读者的接受程度,只有读者接受了,才能算是翻译过程的结束。常见的电影字幕的翻译方法有:

(一)意译

在实际翻译中,首先要注意到译文所对应的读者们会有怎样的反应,在他们身上想要收到怎样的效果。要了解读者群的文化历史背景、风俗习惯、阅读习惯和语言特征等因素,对他们可能做出的反应有一个正确的估计,有目的地去进行翻译,以收到对等的效果。可见,读者的反应就是语言群体对译出的成事性言语行为。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语言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译者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把原文中的语言和语境完全转化到目的语言中去,只有通过揣摩原作者的意图和他的语言习惯,才能够体会到原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如此译者才能以原作者的心理来向读者翻译作品,把与原作者相同的影响和效果施加给新的读者,从而在目的语言中呈现原作文化氛围。如果译者感觉自己的翻译不能够让读者从字面意思体会到原作者的目的,那么就要果断地舍弃掉字面意思的翻译,而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处理文字,只求达意,实现传达原作者意图的交际效果,这样的翻译才是成功的翻译。

英语和汉语就存在着很多差异,英语中的习惯表达、成语往往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这时就要使用意译法来进行翻译。如电影《总理》中有这样一段话:“When is the s idewalk fully dressed,When it is wearing uh sd uc ek r.”

字面翻译后,就是“人行道什么穿得最干净? 当它穿着哈德萨克的时候”。这样的翻译显然是不合适的。哈德萨克是电影中的一位公司总裁,他事业获得了成功,但是从46层楼上跳下来,摔死在了下面的人行道上了。因为叫名Waning的音和 wearing 的读音相近,所以电影中的电梯工在说那句话时,就开了 一个玩笑。显然这里如果直译,没人能够理解,也失去了原来的幽默效果。这时如果采用意译法,汉语意思就是“为什么人行道那么整洁,因为哈德萨克躺在那里了”。这样就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 解释性翻译策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文字的东西都反映了某种文化。中西方观众生活在有着巨大差别的不同社会里面,但是字幕翻译必须要在这样的差别下来让本国观众去理解异域风情,了解来自不同语言的文化,所以,译者就要全面了解两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了解不同的文化现象和语言现象,从本国观众的理解能力出发,找到两种语言里的相似之处,尽量采用本国观众能够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表达原文的意向,找到和源语观众相同的感受,比如,电影《小鸡快跑》里的一个句子是:was your father by any chance a vultuer,字面意思是: “你父亲是兀鹰吗?”这样的表达中国观众很难理解,但是在字面意思后面加上进一步的解释,意思就明白了:“你爸爸是兀鹰转世的吧,如此狠毒”,这样的翻译,观众自然就能理解其意了,而且从中能够感觉到这个角色说话的语气,完整地传达了原话的言后行为。

(三)文化替换法

译者不能认为翻译仅仅是把一种语言换成另外一种语言,服从译语的文化要求,跨越文化障碍,舒畅表达原意,实现有效传递原作者的表达意图是非常重要的。好多因素影响着文化词语的翻译,包括了译者的倾向、电影的题材和受众的特点等。所以,在词汇上,字幕翻译要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突出体现透明顺畅的风格。电影《阿甘正传》中有这样一句话:“It was like olden times.We was like peas and carotrs again.”译文是“当年的我们,秤不离陀”。直译就是“豌豆和胡萝卜”,汉语中没有这样的比喻,出于文化的陌生,观众是无法理解含义的。而“秤不离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二人的关系,同时也符合中国观众的语言特色,自然而亲切。

译者要按照目的语的特点去翻译,使用人们易于接受的大众语言。如许多武侠电影中出现的“江湖”一词,中国观众很熟悉,但是老外是很难理解的,仅仅简单说成是“Jiang Hu”,恐怕会闹出天大的笑话,许多字幕翻译成了“sword and warrior days”,虽然有失简洁,却能完整准确表达中国词汇的原意。

四、结语

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接方式,电影字幕翻译对于不同国家间的电影交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译者的翻译工作必须要在理解了原文目的的基础上来进行,表达出源语的字面含义和言外之意,语用学理论能够很好的指导和支持字幕的翻译。言语行为理论让译者科学地认识了翻译语言的目的和过程,具体地指导了电影字幕的实践活动。成功的译者在这些理论的帮助下,克服字面意思的束缚,恰当使用各种翻译策略,为观众呈现出众多趣味盎然而又格调高雅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 金.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3] [美]尤金・奈达.翻译科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刘艳群(1972―) ,女,江西萍乡人,硕士,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民革党员。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上一篇:英语原声电影字幕翻译策略探讨 下一篇: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协作式Web服务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