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18 05:14:04

浅谈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从建设工程项目的源头上抓起,认真搞好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 这对于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实现项目建设周期投资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问题,探讨了搞好建筑工程招投标的有效途径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招投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招标投标制度的推行,改变了我国工程承包方式,也对我国经济秩序和投资效益产生深刻影响。招标投标是为了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市场秩序,加快培育市场机制,遏制腐败现象发生,培育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但由于旧体制的功能与惯性还未消失,新体制的功能尚不完善,致使建筑市场交易成本过高,交易秩序出现混乱,影响了招标投标制度的效率。

一、 建筑工程招投标存在问题

1、 标底不能真实反映工程价格

工程量清单为投标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竞争性投标的基础,从而利于投标人进行商务标的编制及专家进行评审。然而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的准确性存在不足,按国际工程惯例,投标人应对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确认,但目前在我国的工程实施过程中,常常发生中标单位提出因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漏算或少算,而向业主索赔的事件,从而使业主在投资控制方面面临失控的风险。在市场供求失衡的状态下,一些建设单位不顾客观条件,人为压低工程造价,使标底不能真实反映工程价格。从而使招标投标缺乏公平和公正,使施工单位的利益受到损害。

2、评标定标缺乏科学性

评标定标是招标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要体现招投标的公平合理,必须要有一个公正合理、科学先进、操作准确的评标办法。目前国内还缺乏这样一套评标方法,致使一些建设单位仍单纯看重报价高低,以取低标为主;评价小组成员中绝大多数是建设单位派出的人员,有失公正性;评标过程中,存在极大的主观随意性;评标中定性因素多,定量因素少,缺乏客观公正;开标后议标现象仍然存在,甚至把公开招标演变为透明度极低的议标招标。建设工程招投标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目前招投标本身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改革措施滞后。市场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够,配套的改革措施还不完善。这样,就给招投标过程带来很大的风险。

3、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滞后

工程造价不能反映竞争机制的要求。在市场经济范围内,资源实现最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自由竞争市场体系, 建筑领域内的竞争集中体现在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而竞争的核心必然是价格。但事实上现行的工程造价计价方式有碍公平竞争局面的形成。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是对施工方法和施工措施都严格区分,使竞争性费用无法从造价中分离出来。工程招标投标中采用合理低价中标法。合理低价中标方法的目的在于通过专家的评审选择不低于其成本而报价的投标人, 其前提是专家对工程量清单中各项内容的企业成本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但各企业的成本为其商业秘密, 因此,专家在评审某投标单位的报价过程中,很难保证有充分理由肯定某家企业报价是否低于其成本价。在大多数情况下,除非投标单位在报价中有明显错误, 否则很难确定报价是否真正意义上的低价合理。

4、招标中有些未尽事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

招标文件中出现工程量的差错, 特别是工程量增加或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新增的项目, 业主对这些增加的投入往往采取打折或回避的方法, 甚至采取否定的态度, 从而导致承包商在承受这笔难以兑现的工程投入时, 便从其它项目中通过减少工、料、机等费用投入予以补偿,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另外, 有些承包商本可对招标中的某些未尽事宜向业主提出索赔, 然而为了搞好关系却不敢索赔, 使明正言顺的赔款变成了偷工减料的不当行为。

二、搞好建筑工程招投标的对策

1、深入地学习宣传招标投标法

各级招标投标部门应当将招标投标法纳入普法的重点内容,加强招标投标法的学习和培训 增加依法行政、 依法规范招标投标行为的自觉性 。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开展贯彻 《实施招标投标法的宣传》 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招标投标当事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2、严把招投标程序关

建设单位在招投标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办事,做到公开透明,科学规范。在招标过程中,招标单位必须通过相关报刊媒体等载体及时向社会公开招标信息。这就要求:(1)招标的组织者与具体操作者要行为公正,对其工作内容要严格保密,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2)认真编制招标文件,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的原则,工程量清单要尽可能准确,以确保合理的标底。工程定价模式则要尽可能采用目前通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确保编制出严谨、科学、高质量的招标文件。(3)严格管理合同的签订,编写的合同文本应合法、全面、详细,技术规范,内容应详实、准确、具有可操作性。中标人在投标文件上涉及到的工期、质量、造价及造价的调整和调整依据、方法、保修等承诺的事项应全面、明确,同时还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4)控制好招投标过程中的四个时间段,即:编制招标及投标文件的时间、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评标时限及签订合同时间。完善投标、评标、定标过程,制定严密的评标细则,做好投标文件的技术评审,并采用综合评估(分)法、经评审最低价中标法、合理造价区间随机抽取中标人办法或其它先进方法进行评标。同时作为要约和承诺的条件,招标文件中一定要注意将评标时采用的方法、规则表达清楚。

3、加强建筑企业内部造价管理

促进企业内部定额体系的建立,并把是否具有完备的信息作为企业入准市场的一个条件,由于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过程中,政府逐渐开放价格,定价的自落到企业手中,企业理所当然地应该建立一系列可行的报价制度,企业内部定额体系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和自主报价的依据。 同时也要求企业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并能发挥显示企业实力的传递功能和促进企业对现有水平的提高。 同时加强工程造价人员的在职培训,通过经济手段如法律手段激励造价人员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投标艺术和策略观念,制定科学的投标策略。

4、强化工程招投标监督执法力度

项目法人招标自依法受到保护,对依法制定招标工作的一切活动,应当依法由项目法人自主决定。 任何政府部门 、机构和个人不得直接参与或者干预具体的招标投标活动。 及时向社会招标投标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 强化监督执法的公正性。 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应当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招标投标活动的全过程监督 特别是在开标厅和评标室配备先进电视监控系统、 录音、 录像系统和大屏幕显示系统,实现对整个交易活动的全程录像和实时监控 。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利用信息网络技术,逐步实现网上招标投标和评标,使“ 有形市场 ”变为更加高效便捷的 “无形市场”。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变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商品经济体制的具体体现,是工程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随着国家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 在当前加快推进我国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法制化的进程中,研究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有关问题,对建立完善的建筑市场体系, 有效发挥招投标机制的功能作用,实现扩大内需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孔庆旺, 张铭. 建筑工程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1,(18)

[2] 肖方.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中的问题及对策[J]. 建筑设计管理, 2011,(09)

[3] 党斌, 徐云志. 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21)

上一篇:MBR污水处理系统常见通病 下一篇:市政工程中回填土夯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