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时间:2022-10-18 04:59:00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由于受认知结构、生活经验、思维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借助一定的直观形象来掌握事物的规律和特征,这为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提供了充分条件。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数学课程的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将对中学数学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将带来课程实施的变革;将有助于课程评价的变革与改善;更重要的是将带来学习方式的革命,为新一轮课改推波助澜。

一、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海量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而且能够增加课堂信息密度,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交互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1.习题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方法是学生到黑板上演板,完毕后教师再讲评强调。人机交互则会出现另一片天地。用微软Office组件PowerPoint制成交互型习题训练课件,学生笔算后,选择正确答案。若答对了,窗口立即弹出激励性文字,一旦三次尝试失败,则逐步显示解题步骤。这样,学生学习兴趣浓,效率高。若在网络教室上课,利用电子教室软件,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老师也能从教师端上迅速查出答题的正误率,借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2.初中数学复习课或习题课,特别适合人机交互的学习环境,因为初中数学教师完全有能力制作这类课件,从前置知识复习,精选例题讲解,到巩固练习作业,这种交互性所提供的多人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三、凭借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取与掌握

1.从无形到有形。初中数学理性知识成分比重大,传统的教学片面强调逻辑思维训练,缺乏充分的图形支持,缺乏供学生探索的环境,于是只能靠学生的死记和教师的说教了。比如,九年级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最终学会知识“位置”关系是圆与圆距离发生变化产生了位置关系,但学生对“位置”关系是缺乏想象力的。《几何画板》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它显示的“圆”与“圆”一步步地动态有形地组成各种“位置”关系,旁边还能显示圆运动的轨迹,这种动态的、有形的图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远远超出老师“把圆与圆比喻成天狗吃月亮”的典故来得更加直观。

2.化抽象为直观。初中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几乎被动地从教师那里接受数学概念,只有靠强化记忆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质特征。例如,“镶嵌”一课学习中,首先让学生欣赏一组平面图案,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初步形成对镶嵌的直观感知,进一步提问:这些图形拼成一个平面图案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没有空隙,不重叠。然后再引导学生结合图案用规范化的语言描述镶嵌的定义。

3.变静止为运动。运动的几何图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还是在“镶嵌”一课学习中,利用几何画板工具,通过拼图和图片在课件中的动态演示,把本来是静止的物体动态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感受到颜色各异、形状不同的地板砖是如何把我们的家装饰得如此漂亮和温馨,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热情。

4.去繁杂为简捷。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就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平移”一课探究活动中: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利用一张半透明的纸附在上面,绘制一排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图案,引导学生找规律,发现平移特征,进而得到平移的概念。

5.从被动到主动。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较普遍,被动地走进校园,被动地步入课堂,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甚至更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样的教学模式离素质教育的方向太远了。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能够将课堂还给学生,打破过去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接受知识从过去的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升教学效果。

上一篇:如何提高中专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如何让快乐走进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