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

时间:2022-10-18 04:27:00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及发展思维能力,体验数学乐趣、感悟数学的作用。因为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因此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大千世界五彩斑斓的生活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厚的课程资源,数学教师要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开放学生的空间、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如何使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去实施:

一、创设生活情境,亲近数学知识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使教学内容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化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生动活泼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例如,正负数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基础的基础。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我运用多媒体放映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的一系列场景,如冰箱里的温度与冰的关系,冰琪淋在常温下的温度变化,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以零度为界限,那么冰块的温度在零度以下,融化了的冰琪淋温度在零度以上,用既简便又直观的数学方法表示“零上”和“零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完成了对珠穆朗玛峰高度的数学表示,地下商场离地面的高度的数学表示。这一环节的创设,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巩固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讲授轴对称这一知识点时,我先带领学生参观美丽的西湖中学校园,再问学生印象最深的校园建筑是什么?学生都说新校门特别气派,我们都引以为自豪。我接着问:“新校门有什么特点呢?”有的说有两个一样大小的自动门,有的说医务室和保卫科的外观一模一样,顶上的造型也一模一样……学生各抒己见,兴致很高。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于是我不失时机的引入了数学概念轴对称,由于把学生带入了熟悉的可以形象感知的具体情景中,这节课的课堂效率也特别高。

在讲水位的变化时,当我按部就班的讲完教材上的例题后,发现学生还是没有弄明白实际水位、警戒水位、历史最高水位三者的关系。怎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呢?我在讲台上踱来踱去,突然,我灵机一动,教室的地面、讲台、将桌不正好可以类比实际水位、警戒水位、历史最高水位三者的关系吗?于是我利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跟学生讲解完后,同学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这就是情境带来的效果,它比抽象的讲授要强百倍,有的甚至会让学生终生难忘。

二、内化生活经验,抽象数学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中,内化生活经验,抽象数学问题。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平行”这节课的教学时,我把学生带到了学校的操场上,先引导学生观察操场边四号公路两旁的电线,并让学生知道,如果空中的两根电线如果相接的话就要短路了,那么空中的两根电线这么长怎样使它们不相交以此避免电路短路呢?大家通过观察明确,这两根电线只要保持平行状态延续架设,就永远不会相交,同时也对“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有了直观的印象。这时让学生单独或分小组再去观察操场上或附近有没有这类平行现象,并要求学生尽量把观察到的用图画下来。学生经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了很多的平行问题,如:操场直线跑道上的跑道线之间是平行的;两根双杠也是平行的等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平行”的定义:即“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在归纳了平行的定义后,学生很有成就感,这时教师可再让学生想想平时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平行的例子。凭生活经验,学生自然会想到火车的两根铁轨;商场自动扶梯的两根扶手等等。这样学生在既愉快又轻松的气氛中学会了“平行”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融入生活实践,体验数学情趣

数学既然是从生活中来的,就应该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学生在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后,就应该把这些知识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应用,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的情趣。

讲完三角形的稳定性后,我带领学生参观了枝城长江大桥,学生被大桥深深吸引了,个个发出感叹,太宏伟了!我趁机让学生观察大桥上的钢架有哪些几何图形,学生说有三角形、四边形等,我接着问,哪种形状最多,学生经过争论,最后一致同意,三角形最多。我趁热打铁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马上想到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在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我们又组织学生去测量旗杆、树木、房子等等不太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这样学生觉得所学的知识派上了用场,都非常兴奋。学生在这个过程既体会到了成功乐趣,同时也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从内心深处喜爱上了数学,学习数学的热情不断高涨。

“众数”与“中位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两个重要而又基本的统计特征量,结合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反映“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的良好素材。在进行众数与中位数教学时,首先我用手机号码进行讲解,效果不错。

例如,周老师的手机号码是13677177973

老师:这组号码出现最多的数字是什么?

学生:7

老师:把这几个数由大到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看看中间的数是什么?

学生:还是7

老师:由此推知,什么叫作一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呢?

(学生按自己的想法阐述……)

然后给出数据个数是偶数的继续讨论……,学生很快便掌握了这一基本概念。接着,同学们又把兰老师、刘老师、张老师等的手机号码拿来分析、验证,加以巩固。

其次,结合测试成绩进行分析 ,通过求一次数学测验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让学生自己根据每人的成绩从不同角度评价学习成绩的好坏,并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还通过把每册的课题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研讨,再引导学生利用已学习过的知识解决此题,这可使学生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巩固了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解开了学生客观现实生活接触的诸多难题,

在这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中,学生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促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所焕发的热情,能对学习数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生活数学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想象、去思考、去创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和生活间架起一座桥梁,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使他们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这样,学生就一定会热爱数学,亲近数学,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就得到增强,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 下一篇:浅谈怎样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