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

时间:2022-10-06 05:32:17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

摘要:数学综合实践作业的设计,一定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把数学同其它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自觉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关键词:数学实践作业可操作性过程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1]我们学校组织老师们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们精心设计周末的实践作业,我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情况,谈一谈关于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

教师设计实践活动一般要从紧密联系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来考虑,我认为小学阶段常用的实践活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测量型:在小学数学“量与量的计量”的教学中,有很多适合设计成测量型实践活动的内容。如学生学习了《千米和米》后,可设计这样的实践作业:我走10米大约要( )步,大约用( )秒;我走100米大约要( )步,大约用( )秒;估计我走1000米大约要( )步,大约用了( )秒。再估一估从家里到哪个地方的距离大约有1千米,请父母来判断是否合理。再如,在学习了《面积单位》后,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作业:在家里做一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试一试,看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里大约可以放几粒芝麻,大约可以放几粒大米。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用尺子测量出物体表面的长和宽或者边长,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二、游戏型: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社会化游戏。数学有较强的趣味性,如果把它和游戏、竞赛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年级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可以设计和父母玩“扑克牌”的游戏,互相对口令,这样能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提高计算速度。再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中,我们布置孩子们买了一些学具假币,我设计了一个“模拟商店”的实践作业,请孩子在家用学具假币向父母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水果、零食等物品,让学生体验购物的步骤,掌握简单的关于购物的计算。

三、制作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2]操作与制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比如在学习完《简单的图形》后,可设计让学生制作七巧板的活动。在学习完《物体的表面积》后,可以设计让学生制作纸盒并算一算它的表面积的活动。在学习完《锐角、直角、钝角》后,可设计让学生用木条和钉子制作一个活动角并向家人展示什么时候是锐角、直角、钝角的活动。在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可以让学生设计并制作漂亮的轴对称图形。

四、调查型:数学来源于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我们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小学数学中基本上每个学年都学习了统计的知识,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掌握的这方面知识设计实践作业。如一年级的小朋友已经学习了人民币和初步统计的知识,可以设计让学生调查身边小朋友们压岁钱的处理情况并进行统计的实践寒假作业。再如三年级的小朋友可以设计这样的实践作业:调查中山市最近一周的气温情况(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制作成表格并算算这7天的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度。

那么,在设计实践活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问题呢?接下来我就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谈我的想法:

一、实践作业要有可操作性。我认为实践作业既要体现实践性,也要有可操作性。在每一次设计实践作业时,要具体的指导学生如何操作,说明要求。比如,我曾经布置让学生制作一张2010年的年历卡,结果交上来的作业只有几个符合要求。追究原因,我觉得是自己没有讲明要求,于是我在接下来的一周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业:根据要求制作2010年的年历卡(请家长给予一定的指导)。要求:(1)2009年最后一天是星期四,思考:2010年的第一天是星期几。(2)年历卡中要包括有关星期的信息。(3)运用平移的知识设计花边。看谁设计得准确精美。(4)请设计在老师发的作业纸上。说明了要求后,学生就有方向性,也明白老师的要求,所以第二次交上来的作业就很优秀了。所以,教师在设计实践作业时要说明操作的要求,要求中要能反应你设计的意图,引导学生按步完成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达到你所想要的效果。

二、实践作业要重视过程评价。小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所能获得的成果大多都比较微小,但是我们主要看学生是否参与了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了多少问题,解决了多少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重在评价学生参与活动获取知识及信息量的多少,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方式,以及研究性学习方法,注重过程的评价。对于成果的检查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所以,我在每一次的实践作业后面都会附上家长评价,请家长说一说孩子在此次实践活动中的优点和有待进步之处。每次作业后,我都会请学生先自评,说说自己的收获和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我会根据家长的反馈进行师评,说说学生在这次活动中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作业的设计,一定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增进学生对数学的亲近感,使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把数学同其它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自觉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

[2]《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上一篇:试析中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