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8 03:35:13

新疆昌吉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昌吉州200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效益,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但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对此,解决的对策是: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宣传,转变观念,营造氛围;积极加强同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协作;建立和完善劳动中介机构服务体系。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对策;新疆昌吉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1昌吉州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2006年,昌吉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通过各种转移形式和转移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6.4万人次,其中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93万人次,有组织转移1.4万人次,长期转移1.81万人次,季节性转移2.11万人次,本县市转移2.51万人次,州内外转移1.42万人次,务工1.31万人次,个体业主2 582人次。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务创收25 442万元。转移劳动力人均创收3 952元,其中:季节性转移创收8 028万元,人均创收1 933元;务工创收12 713万元,人均创收2 409元。个体业主创收7 322万元,人均创收5 404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创收在农村人均收入中占353元,比上年增加63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效益,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缺乏就业竞争能力,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就业层次低。从转移的时间来看,季节性、临时性打工的多,长期转移的少。大部分农牧民只能从事简单、粗笨、危险的体力劳动,不仅收入低,而且生活、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创收。

(2)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不够。各乡镇在培训内容、形式和方法上还停留在一般性宣传和引导上,技能培训工作的师资和资金严重不足。

(3)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变和提高,再加上当前种植业耕作技术等许多因素,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4)劳务中介组织不健全、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够,转移的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

(5)县市、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办公室工作人员调动频繁,特别是乡镇一级较为突出。大多数县(市)和乡(镇)无工作经费。上下级办公室管理不对口,严重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开展。

3解决对策

3.1进一步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要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列为各级党政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切实加强领导。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业化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加强督促检查;完善工作考核机制、约束激励机制和物质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3.2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力度

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农牧民自谋职业、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综合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长期转移、稳定就业,从根本上减少农民。一是州及各县市财政都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专门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二是做好技能培训长期规划,探索劳动技能培训的渠道和途径,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和素质。三是积极争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关项目,把项目与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大型项目需求进行定向培训。四是整合当地现有教育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引导性培训、技能培训和定向培训。五是利用农村农闲季节,加大引导性培训力度。六要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省区经验,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切实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3.3加强宣传,转变观念,营造氛围

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宣传力度,努力转变农牧民思想观念,切实做到在全社会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良好环境和社会氛围。

3.4积极加强同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协作

全面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项政策措施,做好协调和中介服务工作;切实解决转移过程中诸如人身保险、社会保障、子女就学、法律援助等实际问题,确保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3.5建立和完善劳动中介机构服务体系

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先进省区经验,研究制定鼓励和支持本地劳动力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支持和扶持劳动中介机构建立和规范化运作,充分发挥劳务中介的作用,为农村劳动力寻找就业岗位,提供就业服务。

上一篇:对家庭农场农机具更新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论实现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