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10-18 02:42:17

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摘 要:针对当前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根据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结合农学类专业综合改革目标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主线,遵循学生能力培养由低到高的教学规律,在实践教学中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三平台八模块”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校企合作 农学类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a)-0130-03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对高等农业院校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高等农业院校有必要对农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综合改革。而实践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学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1 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

1.1 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农学类专业培养目标和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主线,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专业与行业的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创新教学手段,以培养复合性、应用型和创新型农学类专业人才为宗旨[1-2],构建基于校企合作的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

1.2 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农业生物科学、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调控、作物遗传规律与品种选育、农产品采后处理、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生产经营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国内外农业及相关部门从事生产与经营、研究开发与教学、技术推广与服务、管理与决策等工作的应用型、学术型人才。

2 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目前在高等农业院校从事实践教学的老师一般是青年专业课教师,理论基础扎实,但是实践教学经验相对不足,而年老的教授由于科研任务重,参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少,以至于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无法了解生产中急需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

2.2 实践教学基地资源不足

目前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资源还相对不足,一是真正有一定规模的能够容纳大批学生实习实训的对口企业不多;二是企业目前对于人才培养的认识还停留在教育上,认为学生的实训会打乱企业正常的生产节奏,加大企业的负担,不愿意与学校合作建设实践基地;三是实践教学基地管理不规范。校企合作背景下,目前该校的实践教学主要由教务处基地科负责,院系具体执行,没有专门的机构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具体的管理,例如实践教学基地的筛选、考核、维护等,可能有些实习基地签了协议,但是协议已经过期,没有续签;有些实习基地与学校一直在合作,但是却没有签协议;或者是有些基地的经营方向发生改变,已经不符合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求,但是学校没有及时的做出调整。

2.3 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加上高等农业院校办学资金不足,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投入少,表现为实验仪器设备老化,实践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条件跟不上社会发展需求,实践教学还徘徊在过去的旧模式,因此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4 实践教学环节与社会需求脱节

当前农业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已由过去的小规模种植方式向规模化种植方式转变,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也应改革,但当前实践教学体系没有更新,一些实习环节的实习内容不适应社会需求,有些非常重要的技能因种种原因不能进行训练,有些仅仅是为了实习而实习,并不是以提高学生技能为目的,致使培养出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差,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3 农学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构成

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我校农学类专业培养目标和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主线,遵循学生能力培养由低到高的教学规律,在实践教学中构建“三平台八模块”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新体系:第一平台为实验教学平台,下分为基础实验模块、综合实验模块和创新实验模块。每个模块下安排不同层次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第二平台为实习教学平台,下分为认知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四大模块。每个模块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安排不同的实践内容。第三平台为个性拓展平台,通过军训、社团组织、社会调查、科技下乡、“六求”活动教育体系及各种比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见图1)

4 农学类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特色

4.1 “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学生对知识认知与技能提升过程,将大学四年实践教学(主要为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划分为四个阶段,具体为第一阶段为大学第一学年,主要完成基础实验模块和认知实践模块的实践教学;第二阶段为大学第二学年,主要在校企共建实习基地或校内实习基地完成专业实践模块的实践教学;第三阶段为大学第三学年,主要完成创新实验模块和科研实践模块的实践教学;第四阶段为大学第四学年,主要完成综合实验模块和社会实践模块的实践教学,确保四年实践教学不断线,切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上一篇:西瓜基因组框架图绘制与果实品质基因挖掘 下一篇:基于和谐管理的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