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管理的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新模式

时间:2022-08-26 04:57:01

基于和谐管理的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新模式

摘 要:将和谐管理理论首次引入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中,通过建立“谐则”“和则”两大机制,实现档案管理整体和谐。“谐则”机制是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档案标准化管理;“和则”机制是从工作便捷维度进行完善,研发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开发手机APP等,进一步提升档案数字化和便捷化管理水平。该管理模式对保证归档真实、齐全、完整、规范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档案管理 和谐管理 输变电工程 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a)-0094-03

随着天津市特高压工程及500kV工程趋向于规模化建设,建设体量越来越大,工程建设档案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然而,当前档案管理理念相对陈旧、责任意识相对欠缺、标准化制度有待完善、工作便捷性有待提高等问题凸显。因此,为确保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保证档案资料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成为必然。

档案管理一直以来是各行业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加强档案过程管理是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关键。张淑婷[1]对电力工程档案质量管理控制要点进行了探析,构建了电力工程档案质量管理体系,对档案前期规范化处理,加强过程管控,提高档案管理质量。钟志平[2]对电力施工企业工程档案形成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档案形成过程控制的几个主要环节。陈铁山[3]通过分析电力工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队伍建设、制度建立、管理方法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档案数字化管理是档案管理趋势,同样是学者们研究热点之一。陶琨[4]对电力工程档案管理流程、档案类别、档案标准化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同时引入现代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电力工程档案信息的查询、统计。陈炜[5]从国家电子档案产业政策、信息技术应用等角度,探讨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途径。罗琴[6],首次将和谐管理理论应用于企业档案管理中,实现了企业档案的和谐管理,达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发展。该管理理论为文章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提供了新思路。研究新的档案管理模式,旨在促进档案形成的同步性、真实性和完整性;落实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档案管理理念;提升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1 基于和谐管理的档案管理模式

1.1 实践思路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首次提出,以提升档案过程控制为核心,基于和谐管理理论,分别从科学管理和工作便捷两个维度进行制度优化和工作环境改善。一是建立“谐则”机制,即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使归档同步化、责任明确化、资料标准化;二是建立“和则”机制,以用户为根本,研发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和手机APP等,提高归档便捷性和高效性。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对科学管理办法进行了固化,科学管理办法推动了系统的准确、有效运行,最终实现档案管理整体和谐。具体实践思路如图1所示。

1.2 体系架构

该管理模式以《输变电工程档案深度规范管理指导手册》为标准管理依据,依托档案动态管理系统落实执行,互联手机APP辅助管理,创新应用NFC技术和OCR技术,自主研发新型档案柜。旨在提升档案管理标准化、数字化、便捷化水平。其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

1.2.1 编制《输变电工程档案深度规范管理指导手册》

通过对各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建设管理单位档案管理专责、质量管理专责等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调研,梳理行业规程规范以及企业内部管理规定,完成本手册编制。其特点如下。

(1)过程全覆盖。覆盖项目前期、工程前期、工程建设和总结评价工程全过程。其中,业主项目部分册,归档范围共计858项;监理项目部分册,归档范围共计218项;施工项目部分册,归档范围共计1289项。

(2)专业全覆盖。覆盖进度、安全、质量、技术、造价全部五大专业,涉及专业管理全部环节。

(3)岗位全覆盖。首次将归档责任主体下沉到业主、监理、施工项目部专责人员。

(4)标准化管理。①归档时间节点统一。归档时间节点与工程建设节点挂钩,保证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②归档模板样式统一。编制档案文本标准化模板202份,负面清单146条。

1.2.2 研发“工程管家”电网建设全过程档案动态管理系统

以档案归档同步化、规范化、标准化、明确化为目标的档案动态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实施监督和检查、各管理专责检索、查看和提交,以及管理员信息维护3个子平台。

(1)管理人员实施监督和检查子平台。通过选择工程名称、工程建设阶段,管理人员随时对各参建单位归档现状检查,包括:查看当前应归文件资料内容和应归未归资料内容;对已归档的资料内容,可以点击文件填写正确性、规范性等;对于应归未归的文件资料,可以点击提醒相应专责,督促其及时提交资料。

(2)各管理专责提交档案子平台。通过点击样例参考,查看系统内资料内容标准化模板,按要求填写相应档案,并完成提交。

(3)管理员信息维护子平台。管理员对不同工程归档范围、资料标准化模板和工程一级网络计划等信息进行更新维护。

建立手机APP与档案动态管理系统互联,作为档案管理辅助手段之一,进一步提高了档案过程管理的便捷性。

1.2.3 创新应用NFC技术和OCR技术

通过NFC技术使手机APP与打印机无线连接,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和WIFI传递档案信息,实现远程自动打印,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利用OCR技术将纸质档案利用扫描仪,通过关键字识别,实现自动分类、智能化上传至PC端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并建立目录索引。

2 案例分析

该管理模式已应用于天津静海500 kV输变电工程、南蔡500 kV输变电工程、蒙西~天津南1 000 kV输变电工程、锡盟~山东1 000 kV输电工程档案过程管理中,取得经济效益明显。

(1)该管理模式明确了资料标准模板,节约了各专责档案填写时间,尤其减少了档案资料重复填写次数。根据调查,应用该管理模式的4个工程,节约495 000元。

(2)OCR技术的应用,使档案扫描工作由两人一周扫描4 h,减少到1人2周扫描2 h,此项工作节约327 600元。

(3)档案动态管理系统和手机APP实现了管理人员随时随地在线检查档案。据统计,应用该系统检查档案共计42次,节约126 000元。

3 结语

文章对档案管理新模式实践思路进行了介绍,对其体系架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对指导手册、档案动态管理系统、手机APP和新型档案柜的内容、特点和功能进行了具体介绍,对NFC技术和OCR技术应用原理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模式的应用效益进行了分析。新的管理模式从科学档案管理和工作便捷两个维度进行了全面优化,对提升档案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淑婷.电力工程档案质量管理控制要点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3):189-190.

[2] 钟志平.电力施工企业工程档案形成过程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2(23):39-40.

[3] 陈铁山.浅析电力工程档案管理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11):246-247.

[4] 陶琨.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新探[J].中国电力教育,2013(33):179-180.

[5] 陈炜.档案信息数字化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101-102.

[6] 罗琴.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企业档案管理研究[D].湖北大学,2013.

上一篇:基于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农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 下一篇:秸秆材料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