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18 02:40:03

影响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因素分析

【摘要】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在探讨课外作业时,往往局限于课外作业本身,没有从外部去寻找原因。本文从全局的视角,分析了影响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四个主要因素,即教师、学生、课外作业、家庭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为今后课外作业的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课外作业因素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74-03

1.引言

课外作业(extra?鄄curricularwork)又名家庭作业,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课以外的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中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主张“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其中“正业”即正式课程,“居学”即课外作业。近代学校实行班级授课制以后,课外作业更成为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总量中占有一定的时间比例。布置课外作业,经常是各种类型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课后的练习、作业或实习,是上课的延续。通过各种类型的课外作业,学生在课内习得的知识、技能才能得到更加巩固与完善。由于课外作业是在没有教师直接指导的情况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因此它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学习习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知网上从1979年到2012年搜索到的关于课外作业的学术论文中,大部分都是关于课外作业的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办法,如温颜博的《新课改中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蒋亚红的《浅谈英语课外作业设计》、丁仕妹的《反思当前英语课外作业存在的问题》、沈德余的《课外作业中的“四重”“四轻”及纠正对策》等。这些文章主要反思了当前课外作业中存在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单一,作业量大,缺乏趣味性等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主要是增强课外作业的趣味性,层次性和循序渐进性,适当减少课外作业的数量,提高质量,丰富课外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设计个性化的课外作业,甚至让学生自主设计课外作业。

这些文章主要侧重于描述课外作业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很少有文章探讨和分析这些问题和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正是本文所重点探讨的问题。

2.因素分析

影响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教学习惯和性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能力,课外作业的数量、难易程度、重要性程度和多样化程度,以及家庭因素。

2.1教师因素

教师是学生课外作业的设计者、分配者、检查者和评价者。因此,在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下列方面影响着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

a.教师的人格魅力

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喜欢他所教的科目的学生往往也很多,在完成他所任教科目的课外作业时,积极性往往更高。在问卷调查中,有9.6%的学生学习某门课程的原因是喜欢该科科任教师,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

b.教师的课堂教学习惯

有的教师上课喜欢拖堂,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课堂内外很吵闹,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没听清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另外,由于作业布置得很仓促,不可能对作业进行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从而无法完成指定的作业。反之,时间观念强的老师会留出足够的时间布置课外作业,并会根据作业的难易程度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完成课外作业。在问卷调查中,有39.8%的学生认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给他们必要的指导,48.2%的学生认为指导与否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只有9.6%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指导。

c.教师的性格

有的教师对学生要求严厉,有的不那么严格。因此,严厉的教师往往对学生要求严格,对布置的作业往往都要检查,没有完成的学生一般都会受到惩罚。因此,学生往往能按时完成课外作业。而对学生不严格的教师所任教的科目,其课外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往往都要差一些。在问卷调查中,有31.3%的学生做家庭作业的原因是害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和惩罚。21.7%的学生认为,如果老师不检查家庭作业,他们就不会做。

2.2学生因素

学生是课外作业的完成者,是完成课外作业诸因素中的中心因素。如果没有学生来完成它,课外作业布置得再好再合理也是没有意义的。

a.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学生对某门学科有着强烈的兴趣,就会产生强大的动力,引导他认真努力的学习,完成课外作业。在问卷调查中有36.1%的学生是因为喜欢某门学科才去学习它的,44.6%的学生在自己设计课外作业时,总是喜欢优先考虑自己喜欢的科目,兴趣会直接影响到课外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

b.学生的学习动机

强烈的动机是由明确的目标引起的。强烈的动机会产生坚强的意志和行为,去实现既定的目标。兴趣毕竟是偶尔的、暂时的和不确定的,完全靠兴趣来维持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调查表明,51.8%的学生学习是为了高考,高考显然是一个明确的目标,是产生学生学习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它在学生中所占比例要比兴趣因素高出15.7%。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课外作业的主要因素之一。

c.学生的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它包括计划、监控和调节。学生的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因而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控。这样,学生的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渐发展完善的过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逐渐经历了一个非常依赖老师到比较依赖老师到不依赖老师的发展过程。从自我调控的时间跨度看,短期自我调控比长期调控容易。调查结果表明,在一天中,当各科作业比较多时,有79.5%的学生是按作业的轻重缓急的顺序来完成它们的,只有20.5%的学生是没有进行计划和安排的;暑假作业的科目数量和完成的时间都要比平时作业长得多,因此在自我监控方面的难度也要大一些。只有25.3%的学生在完成暑假作业时是详细计划每天做一点的,51.8%的学生是在假期快结束的时候拼命赶着完成的,20.5%的学生是在放假的前几天集中完成的。由此可见,学生的长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d.学生的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认知能力强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完成作业的效率更高;认知能力差的学生,往往不能完成作业或者效率低下。在问卷调查中,有53%的学生不能完成课外作业的原因是作业太难而不会做。难易程度是一个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它是与人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的。

2.3课外作业因素

课外作业的数量、难易程度、重要性程度和多样化程度对它的完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a.课外作业的数量

适当的数量是保证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业太多,超出了学生完成的能力极限,学生会产生畏难的消极的情绪,反而影响学生完成作业的效率;作业太少,学生会产生轻敌浮躁的情绪,甚至会忘记完成作业。50.6%的学生不能完成作业的原因是各科作业布置得太多,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b.课外作业的难易程度

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难易适当的课外作业学生易于完成。而太难的课外作业超出了一个班级学生大部分人的认知水平,是不恰当的,是无效的作业,不但学生无法完成,还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甚至胡乱抄袭了事。太容易的课外作业一般低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完成这样的作业是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学生的课外作业的难易程度必须把握得当。

c.课外作业的重要性程度

课外作业的重要性程度对学生来讲,它是一个主观因素,因为对于设计教学大纲的教育主管部门而言,学生是应该全面发展的,各门课程没有孰轻孰重的问题。但对于学生而言,基于个人的兴趣,未来的专业和职业发展,各门课程在学生心中就有了一个轻重的问题。例如,致力于学文科的学生对于理化生的作业往往不够重视,往往不做甚至敷衍了事,而政史地作业则会认真完成。兴趣支配型的学生往往会认真完成自己喜爱科目的作业,而动机支配型的学生往往会把更多精力花在自己的弱势科目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6.1%的学生在为自己设计课外作业时会多做自己最弱的科目的作业。66.3%的学生做课外作业是因为课外作业很重要,如果不做,上课会听不懂。

d.课外作业的多样化程度

单一类型的课外作业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厌烦的情绪,不利于作业的完成。目前的课外作业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题型单一,主要以书面型作业为主。对于语言类科目,听说读写类作业都要考虑到;对于理化类科目,要布置实验操作类课外作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作业种类的单一,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还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

2.4家庭因素

课外作业很多时候是学生在家里完成的。因此,孩子在家里的时候,教师是鞭长莫及而无法管到的,这时父母就取到了替代老师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科学的育人方法,他们对子女的影响是积极的。他们能为子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给予子女智力上的支持和适当的指导,还有督促和检查,帮助子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之,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由于方法的失当,常常给子女带来负面的影响。要么过于严厉,给孩子造成太大压力,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要么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在问卷调查中,有27.7%的学生认为父母会督促他们完成课外作业,同样数量的学生认为父母不会督促他们,43.4%的学生认为父母有时会。这反映了父母对于孩子课外作业的不同态度。

以上对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影响因素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

各个因素对课外作业完成的影响

2.5各因素的相互作用

上述的四个因素对课外作业的完成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对课外作业的完成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a.教师与教师

各科教师各上各的课,各布置各的作业,是导致学生课外作业要么过多要么过少的主要原因。教师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各自按照自己的教学需要布置作业,不考虑其他科目的作业情况,而一天中学生用来完成课外作业的时间是有限的,这样就会导致作业完不成,或者太少,学生无事可做。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5.3%的学生认为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有时各科作业都很多,怎么做也做不完;有时各科都没有作业,没有作业可做。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有63.9%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情形有时会出现。由此可见,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各科教师之间的协调是多么的重要。

b.学生与学生

在一个班级集体中,学生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一个好的班级形成了好的班风,学风自然也很好,作业完成情况就好一些。反之,班风不好的班级,学风往往较差,作业完成情况往往不容乐观。例如,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中,一个班班风较好,作业完成情况也很好,每次检查最多只有三五个人未完成,而在另一个较差班级中,每次只有三五个人做了,甚至出现全班无一人完成的情况。这当然与前述的认知能力有关,但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好的班级的学生往往会互相提醒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课外作业。在我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我发现同桌的学生要么学习都很认真,要么都不认真。在检查作业中,我发现有些小组的作业每次的完成情况都很好,有些小组的每次都很差。这都是学生之间互相影响的结果。在问卷调查中,有36.1%的学生的家庭作业是互相讨论完成的。28.9%的学生认为,在不知道课外作业的情况下,同桌通常会提醒他们,55.4%的学生认为有时会,只有13.3%的学生认为不会。

c.父亲与母亲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学习的态度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父亲严厉,母亲宽松;母亲严厉,父亲宽松;父母都严厉;父母都不严厉。如果父母观点一致,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有利;如果不一致,往往教育作用会抵消甚至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学生课外作业的影响也是一样的。因此,父母意见的统一对学生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是有重要影响的。

d.不同的课外作业

不同的课外作业之间也是互相影响的。同一类型的作业比如语文和英语,都需要语言思维能力的参与,完成语文作业之后再做英语作业,可以产生正迁移,但由于同一类型的作业导致思维量消耗过大,可能产生疲劳;不同类型的作业比如文科的历史和理科的生物,需要耗费不同的思维类型,尽管不能产生正迁移,却可以交替休息。因此,合理安排课外作业的顺序是很重要的。另外,作业之间的难易程度也会对彼此产生影响。各科作业都很难,学生容易丧失信心;都很容易,则容易产生麻痹大意的情绪。只有难易适当搭配才是最好的。

e.教师与学生

如前所述,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事实上,课外作业从布置,到学生完成,最后到教师评价的整个过程中,无不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如果采用民主而不是专制的态度,征询学生的意见,作业会布置得更为科学合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更高。如果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能进行及时的检查,进行表扬和批评,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也会好得多。在问卷调查中,98.8%的学生都认为老师应该检查学生的作业,只有1.2%的学生认为不必检查。检查之后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将影响学生以后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在调查中,100%的学生都认为教师应该适当讲解家庭作业。

f.教师与家长

从一般意义上讲,教师负责课内或校内学生的发展,家长负责家里或校外学生的成长。良好的校内与校外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学校和家庭有效的沟通的基础上的,学校负责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家长负责向学校报告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只有这样的双向互动才能最完整的把握学生的全部表现,便于对症下药,及时进行教育。课外作业无疑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内容之一。

g.家长与学生

民主型的家长往往善于听取孩子的意见,能够对孩子的课外作业给予帮助和指导,孩子往往能表现出更合作的态度,当父母的期望与孩子的目标一致时,往往能够产生强大的动力,如果出现不一致时,也能够通过协商解决;专制型的家长尽管也能够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但当彼此的目标不一致时,容易产生冲突,影响课外作业的完成,有时甚至会爆发强烈的冲突。因此良好的家庭关系会对课外作业产生重要的影响。

h.课内与课外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的延伸,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也影响到课外作业的完成。因此,它们彼此密切相关。如果从课堂出发,课外作业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二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即本堂课未完成的教学任务或者下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属于预习型作业)。对于第一种情况而言,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为教师进行下一堂课提供了有效的反馈。如果学生完成情况较好,教师就可以顺利进行下一堂课的教学;如果不好,教师有必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强化。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差不多,都影响到下一堂课的教学,我们把这种关系描述成:课堂课外作业课堂,即从课堂出发,以课外作业为媒介,最后又回到了课堂。如果从课外作业出发,课外作业的数量、质量以及完成情况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再布置课外作业时必然要考虑到本堂课的教学情况和上一次课外作业的完成情况,我们把这种关系描述成:课外作业课堂课外作业,即从课外作业出发,以课堂为中介,最后又到了下一次课外作业。

3.结语

影响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理清了这些因素与课外作业的关系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课外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以往有关课外作业的论文中,主要考虑的问题是课外作业本身的问题,如问题单一,缺乏趣味性等。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中重点关注的是课外作业的设计方面,如设计的层次性,多样性等等。如果只从课外作业本身去找问题,而不去考虑影响课外作业完成的外部的其他相关因素,就可能陷入“当局者迷”或“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困境,最终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如果能从本文上述的教师、学生、课外作业和家庭四个方面的因素来考虑问题,可能会使长期困惑课外作业的许多问题变得明朗,而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徐静.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J].中学英语之友.2011年05期

[2]丁仕妹.反思当前英语课外作业存在的问题[J].文理导航.2011年09期

[3]贺辉.高中英语课外作业有效性的探究[J].中学英语之友.2011年07期

[4]秦萍.优化课外作业设计的几点体会[J].宁夏教育.2010年06期

上一篇:让德育之花在班级管理中绽放 下一篇:关于教师职前学习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