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技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

时间:2022-10-18 02:32:58

在劳技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我在劳技教学中,深入理解生本教育的理念,集合劳技教学的学科特点,努力在教学设计中彰显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重点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交流探究……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

如教学《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一课,我并没有按书上要求用单一的方法来介绍“电”,而是先出示一段有关电的用途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后说说自己想了解有关电的什么信息?同时,由于学生课前搜集了有关“电”的资料,相应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问题,如:电还有那些用途?生活中的电是从哪里来的?什么样的电没有危险?同学们兴致很浓,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大家也带来用干电的电器,随身听、MP3、手提吸尘器、笔记本、微波沪等一一展现在面前,学生们学得特别开心。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探究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二、?突出学习的实效性

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1)课前的学习准备;(2)上课时的小组讨论,发言、聆听、质疑、探究……(3)课后的追根究底……让学生学会学习。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丝网花》时,由于丝网花涉及面较广,可以采用选择性教学,我以直观的录像展示操作步骤和讲解解决重点,以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来短时有效地突破难点。这样一来,学生们立刻变得兴致勃勃,再通过小组讨论、自我理解、实际操作后,对于所学的知识更容易理解、接受和巩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让学生停下来,强调一下丝网花中蒙、拉、扎操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这样,在全面关注学生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巧手造物的神奇和不同作品的美。真正优化了劳技教学过程。

三、?突出合作中的交流

学会合作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素养之一。在劳技制作中,要使学生能够运用语言和肢体语言,有效而愉快地与他人合作交流。学生们在交流中得到启示,促进技能的提高,在交流中发展认知。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和经历做出缜密的思考,为了有助于自我学习和个人发展,他们能够评估和了解自己的长处和局限性。

如教《缝沙包》一课,我先让学生自主设计沙包造型,然后小组开展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设计的合理化和美观程度。同学们设计出了各种形状的沙包,有鸡心的,有五星的,有三角形的,有圆的,方的……还有人想出了与书本上不一样的封口缝制方法,运用了回针法,沙子就不容易漏出来。通过这样的学习,他们深刻认识到“书”并不一定是权威,我们也能行,大大增强了自信心。

四、?突出探索和思考

生本教育强调让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切入口要低,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老师在认真倾听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点火”,让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让智慧之火熊熊燃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与拓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热爱学习,勇于求知探索,学习掌握开展探索和研究的必要技能,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自主性,积极主动地思考、识别和处理复杂问题。

由于劳技课的特殊性,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单一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新课程的发展要求。五年级下册的劳技教材中的《小金工》单元,涉及面很广,单靠学生原有的认识已不够。我就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参观周边的炼钢厂、五金店、模具厂,了解什么颜色的石头里含铁、炼钢废水如何处理、怎样巧除铁锈……让学生自主地为探究项目的结果进行有目的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使学生在所有活动中真正有收获。同时,学生也形成了对自然、社会、自我以及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了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劳技教师要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富有实效的评价体系,借鉴、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成功经验,让劳技学习的课堂充满乐趣,这样的教学才更为有效。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木渎第五小学)

上一篇:语文积累的“长效”机制 下一篇:在科学课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