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途径培养写字兴趣

时间:2022-10-23 11:54:20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一个人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林崇德说过,“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与爱好。”兴趣起源于人类寻求快乐的本能,它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是促使我们在某一领域追求成功的驱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的事情,往往使人废寝忘食,锲而不舍,直到走向成功。

下面谈谈我激发学生写字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挖掘汉字历史,感受文字乐趣

想写好汉字,首先需了解汉字的起源。汉字是从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后来发展至石鼓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直到今天。我告知学生汉字构成的三种主要方法:

1.?象形法。这是形成汉字的最早方法,因此创造了最原始的文字。例:“日”写成,“月”写成,水写成,牛写成等等。这些象形字经过逐渐的演变,后来都改变了原字的形体,变成了后方正的字体,有的笔画减少了,有的笔画增添了,由不规则变成了有规则的字体。

2.?会意法。象形字比较容易看出造字的道理,但它们不能表达抽象的意思。古人便创造了另一种造字法―会意法。就是用不同的符号或借用“象形字”加上一些符号来表达一个抽象的意思。例:“明”字写成,意为“日”和“月”带来光明。“旦”字写成,(意为太阳出地平线而升起。)

3.?形声法。象形字和会意字都能从字形上看出字的意义,但却不能读出声音。因此又创造了形声法来造字。把表示声音的声旁和表示意义的形旁搭配起来,组成很多新字。例:“爸”字是表音的“巴”字和表形的“父”字的结合;“芭”字是由“巴”和“++”搭配而成。这样文字越造越多,据统计,形声字占汉字的90%左右。

课堂中,学生听得饶有兴致,不禁发出感叹和疑问,“原来汉字中着这么多奥秘啊!”“中国的汉字可真有趣!”

二、?倾听名家故事,激发写字兴趣

在中华书法艺术这条浩瀚的长河中,涌现出许许多多令人景仰的大家。古代文人墨客勤学苦练的生动事迹和逸闻趣事成了我课堂上激发学生写字的“佐料”。王羲之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王献之练字,用尽十八口大缸之水;欧阳询露宿碑旁三天三夜,分析揣摩碑文;怀素芭蕉叶上苦练书法;岳飞家贫用芦苇杆在地上练字;《铁钩银画》《怀素写字》等等,一个个故事感染着大家,一次次感动激励着大家。同学们为书法大家们高尚的人格所打动,他们刻苦习字的意志和决心不断在心头滋长,写字的劲头更足了。他们不断追求着写字的高品位,主动自觉地解决学习写字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欣赏书法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鲁迅先生说过:“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由此看出,书法(写字)是“无声的音乐,无色的图画”,其内容博大精深、造型生动优美,陶醉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课堂上我选择一些书法家的作品供学生欣赏,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柳公权的《玄秘塔》,欧阳询的《九成宫》等。平时也常请学校附近的书法家朱永安老师写一些书法作品布置教室。其次,教师亲自挥毫示范,或临、或创具有美感的汉字。此外,邀请学校里写字好的学生做现场表演,展示给其他同学看,并对他们写出的字进行现场评价,让大家感受汉字的“美”,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用汉字本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写字欲望。

四、?编写儿歌口诀,掌握写字规律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写字课显得比较枯燥。而儿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文字简练,琅琅上口。如:在教学字的运笔方法时,编成顺口溜:“小小一点要点好,提钩尖折要有角,学会顿笔很重要,运笔轻重要记牢。”“三点水这样写,上点下提一直线,半点突出才好看。”“撇捺在上像把伞,在中像鸟飞,在下像支架”再如针对部分学生总把左右结构的字写分家的毛病,编一段顺口溜:“左右两边是一家,讲团结,互谦让,两个朋友紧挨上,比例得当字漂亮。”在感知以横为主笔的独体字结构时,编儿歌:“上横平而长,放个东西心不慌。”等等。生动的讲解,准确的示范,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形象动作,亲眼看到了起笔、行笔、收尾的全过程,书写汉字也就化难为易了。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笔画要点、疏密、比例关系编,也可以根据偏旁特点编,还可以让学生自编儿歌。实践证明,把儿歌引进课堂,有效地激发写字兴趣,带动学生自主地学习。

五、?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写字质量

穿插游戏,趣化汉字。写字教学中的游戏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写字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次老师开始教笔画“横折折折钩”时,发现学生总写不好,就和学生们玩了一个“转转转”的游戏,把体育课上的“向左向右转”与写“横折折折钩”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从身体的这一动作中,学到了写“横折折折钩”的方法,尝试到了创造性学习的乐趣,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教“钩”时我说:“这个钩可调皮了,它跳到不同的字中会变成不同的样子:在‘写’字中叫横钩,在‘可’字中叫竖钩,在‘心’字里叫卧钩,在‘象’字中叫弯钩,在‘成’字中叫斜钩,在“勉”字中叫竖弯钩。”然后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从书写规范的古诗中找出带“钩”的字,并问:是什么钩?学生兴趣盎然。一起研究了这些钩的写法。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写定)横钩似鸟把胸瞧,(勉寇)竖弯钩取包揽势,(思必)卧钩弯曲向心挑,(武成)斜钩弯曲力度小,(家象)弯钩弯度莫太大。在这样的趣味课堂中,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轻松,更主要的是掌握了钩的书写规律。

激发联想,活化字形。小学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低年级小学生对不具体、不形象的概念很难记忆。低年级学生容易对具体形象化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教写字,我们通过比喻、联想,使笔画、汉字活化,将抽象符号变得生动形象。教学中,让学生观察笔画、字形,与自己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运用生动形象的物象比喻,如学生发现“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折”像小肩膀;又如“伞”同学们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把汉字的艺术造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画龙点睛,抓住重点让学生想象对比,如在教“鸟”时,许多学生将第四笔“竖折折钩”的第一折写得很短,这样一来,整个字的结构就不舒展,而且又失去了重心。我在帮助学生理解字的关键笔画时,抓住象形造字的特点,启发学生思考想象。许多学生一下子就想象这一笔如同鸟的丰腴矫健的身体,写的时候,第四笔的第一折应写得稍长些,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作者单位:扬州市江都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上一篇:例谈先学后教、顺学而导、互教互学、当堂训练 下一篇:书法教育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