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18 01:38:55

浅谈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及分类

1、教学设计

运用系统方法对教学的行为进行设计,它是一个分析教学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并在实施中加以评价和修改,使之达到教学优化的微观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2、教学设计的四个原则:目标性原则;程序性原则;整体性原则;趣味性原则

目标性原则:教学目标由教学大纲所决定。由学科课程目标到学段目标到单元、章节目标到课时目标,形成系统的教学目标序列。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具体、明确。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方向。

程序性原则:课的设计,必须依循学生的认识水平、认识过程,有序地编排教学内容和采用恰当的教学对策。学习程序的编排要有利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对所学内容的同化或顺应,利于学习内化,而且又可供教与学的操作。

整体优化原则: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在教学过程各个因素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将诸因素加以科学的组合,充分地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趣味性原则:在课堂上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主导一方,学生是学习主体一方,而教师的主导又是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服务的。要使学生在课的学习活动中保持注意和向往的心向,保持对学习内容的积极探究的认识倾向,十分重要的方面是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教学设计的分类

整体:课程设计即以地区性的某一学科为设计对象;学段整体教学设计即以某学段、某学年或某学期为设计对象。局部:单元教学设计即以某一单元的教学为对象;课时教学设计即以某一课的教学为对象。

课的设计可分为三大部分

(1)、教什么,即是对学习需要的分析,明确要教什么。

(2)、怎样教,即教与学活动过程的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的部分。

(3)、教学的效果怎样,即一堂课的总结,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操作步骤

1、学习需要分析。要弄清为什么要开展教学;课程教学目标应是什么;教学设计具备哪些条件?

2、教学内容分析。把课程教学目标分解成为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进行学习任务分析,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确定要教什么。

3、教学对象分析。了解学生学习心理,认知水平,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习起点的能力与学习特点等。

4、确定教学目标。根据课时或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使他们心中有数,围绕教学目标开展学习活动。

5、教学策略设计。主要解决”如何教,如何学”,运用系统方法,从实际出发,从争取整体教学效益的角度正确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

6、教学媒体设计。根据学习目标、教学策略特性加以选择适合的教学媒体,根据教学实施计划中的具体要求,将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转换为印刷或视听媒体(包括课件),并把各种教学媒体进行最优组合,提高教学效果。

7、教学过程反馈调控设计。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师生教学活动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预计学生将会作出可能反映,如过深或学浅,预先设计另一种教学方法,一旦课堂上出现非常规状况时教师就可以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教学要求、教学策略和方法。

8、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它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检测不同层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课堂教学形成性测试和总结性测试的设计。

三、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成为必修课单独开设。从课程特征角度认识设置教学目标的原则。

1、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对社会的影响。

(2)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掌握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的技能,初步学会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

(3)树立正确的态度,自学依法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2、教学要求

认知领域:了解、理解、掌握

操作领域:初步学会、学会、比较熟练

情感领域:愿意接受、感兴趣

3、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

(1)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课的设计

把握好认知水平的了解、理解,在情感领域,破除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媒体组合教学,按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过程。围绕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

(2)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的课的设计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认知领域与操作领域两者必须结合,不同的学习阶段两者的主次要分清。

程序式的训练是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的主要方式加强操作训练阶段性的整体规划,要认真研究上机训练内容的合理编排组合充分发挥即时反馈、评价、调控在技能训练中的积极作用。

四、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基本格式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分析

3、教材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2)本节主要内容(3)重点难点分析

4、课时要求

5、教学理念

6、教学策略

7、教学环境

8、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张莉.《信息技术基础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2]朱光明.《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饭桌上,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中的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