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

时间:2022-10-20 09:30:36

饭桌上,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

在我们每个家庭的饭桌上,或许都有这样一个人: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总是最及时地站起身来。这个人,如果不是我们的母亲,就一定是我们的父亲。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母亲总是最后一个才上桌。她忙好了饭菜,又将饭菜一碗碗端上桌,连筷子都摆好了,这才高声喊我们:“开饭了!”于是,一家人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开始聊一些五花八门的话题。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好像与生俱来就是这样的。

话题是聊不完的。儿子在学校里的新鲜事;妻子单位里的同事哪个又结婚了,哪个又离了;妹妹的生意,永远像股市一样波澜跌宕;我的写作进度,还是像老驴拉磨……在所有人中,儿子抛出的话题,常常获得最高的关注。难得发言的是母亲,她端着饭碗,眼睛盯着讲话的人,似乎插不上一句嘴。

忽然有人喊,汤勺呢?闻声一看,鸡汤盆里,漂浮着缕缕香气,却没有汤勺。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母亲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

大家继续吃饭。儿子突然一拍脑袋,给我们讲了一个班级里发生的笑话。笑话一点儿也不可笑,但我们大人们还是很配合地笑着。

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不小心,筷子被碰落到了地上。儿子弯腰捡起筷子,我正准备让他自己去厨房再换一双筷子,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又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递给儿子。儿子接过筷子随口说了声,谢谢奶奶。母亲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这孩子,跟奶奶客气啥啊!”

大家埋头吃饭,谁搛起一口菜,嘀咕了声:“好像有点凉了。”

是啊,外面天寒地冻,这么冷的天,难怪饭菜吃着吃着,就凉了。

母亲放下饭碗,站起身:“我去热一下。”说着,她端起两盘炒菜,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两盘热气腾腾的菜,回到了餐桌旁。

大家都将筷子伸向那两盘热菜,真好吃……

突然,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了起来:“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母亲的饭碗,搁在桌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热气,估计吃了一半的饭,都凉透了。我突然意识到,仅仅这一顿饭工夫,母亲就已经放下饭碗,站起来三四次。

饭桌上,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而就是母亲一次次的站起来,才让我们每一顿饭都吃得这样的安心。

(选自《北京晚报》)

【读与悟】

母爱是无处不在的,像空气,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正是因为如此,有时候我们会把这种爱当作理所当然,以至于忽视、漠然。是不是读罢此文,我们大多会停下在脑海中搜寻一番,然后恍然大悟:还当真是的!饭桌上,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可不就是我们的母亲吗?这一浸润着母亲温情的生活场景,平时被我们怎样地忽略啊!感动之余,更多的是几分后悔、几分自责、几分惭愧。但是最重要的是,自责惭愧过后,我们是不是也能行动起来,为母亲做点什么呢?不是为了回报母爱,而是因为我们也是那样深深、深深地爱着我们的母亲!

【读与写】

在写作过程中,有许多主题是同学们乐于去表现的,比如亲情友情,因为这是大家最为熟悉的,然而这类作文却往往很难拿到高分。究其原因,就在于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泛泛而谈,人云亦云,选材重复,满篇编造,作文难有新意。有这么一句话:唯有思维的火花可以驱逐大脑深处的黑暗,如果你的眼光永远都是直的,要看到别处的风景,只有两种方法:扭头或者移步!同样的颂扬母爱,例文的选材就非常新颖,作者别出心裁地挖掘出日常生活大家再熟悉不过,但却最容易忽略的场景加以发挥,文章不落窠臼,还广泛引起读者的共鸣。对于同样一处风景,我们选择不同的角度去拍摄,呈现出来的照片自然不同。对于同样一个主题,我们组织不同的材料去表现,当然也会收到不一般的效果。

上一篇:《英俊秀》:就是这么哏! 下一篇:浅谈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