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时间:2022-10-17 11:23:36

浅谈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目的在于弱化评价甄别与选拔的功能,通过评价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唤醒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由此可见,评价已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评定,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那么,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呢?

【关键词】 教学目标 实践训练 思维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075-01

何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效率。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简而言之,有效就是达到了效果,产生了效益,提高了效率,完成了预期的教学计划。反之,就是无效。依据以上衡量指标,应该如何落实与评价有效教学呢?

1 真正落实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语文课堂上,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可以作为衡量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的重要指标。《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部分的第一段有这样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新课标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基本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两个指向性目标:一个是让受教育者掌握适应社会生存必须的技能性目标;另一个是让受教育者的心灵得到陶冶、灵魂得到滋润的精神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强调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使他们获得现代社会必须的语文实践能力,包括识字写字的技能、以获取信息为主要目标的听读技能和以表达交流为主要目标的说写技能等。这些基本语言技能习得程度的验收(测评)方式,应以应对一定社会情境的处理能力为主要指向。精神性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阅读欣赏等语文实践活动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二是通过思想传播、文化熏陶影响审美倾向、人文气质、价值取向等,进而培养才情和塑造心灵。这种思想认识上的收获和精神感悟程度的验收(测评)方式,应以个人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体验是否独特为主要指向。技能性目标和精神性目标的共同达成不仅彰显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性,而且还真正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具体进步和终生发展。

2 真正落实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的实践训练

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一项主要要求。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打破学生间相互封闭的状态和僵化沉寂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和教学效率的提高。真正的合作学习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实实在在的语文基本技能方面的锻炼和提高。开展合作学习,普遍的做法是建立异质合作学习小组,每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每位组员又有不同的角色分配,如主持人、发言人、记录员等,但教学实践中应该灵活处理。比如,教学《曹刿论战》,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有位教师就没有采用所谓的最好4-6人一小组的分组法,而是多次安排学生先两人一组互读互听(一生读,另一生听)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互讲互听(一生讲,另一生听)文句――疏通文意,发现问题。这样的两人合作学习,不仅避免了组内成员间复杂的角色分配,节省了时间,而且操作形式简单可行,要求学习任务具体明确,谁也偷懒不得,进而避免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真空现象”的出现,以及因实施不当而导致的华而不实的“课堂虚假繁荣”。显然,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每位学生都能在明确的目标引领和具体的方法指导下,以最有效的形式实实在在地参与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的话,他们的语文能力必定会得到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必定能得到提高,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必定是有效的甚至是高效的。

3 真正落实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生成

语文课堂上的迁移拓展和动态生成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真正动态开放的课堂应该从“教师带着问题走向学生”转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问题”。课堂上,真正的有效思维应该是学生带着问题在阅读中不断释疑或于无疑处生疑,让智慧的火花永不熄灭。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智取生辰纲》时,由于创设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学生很快就探讨出吴用等人的“智”具体表现在“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矛盾”和“智用计谋”等方面。接下来,这位教师给学生留足了思维空间,让他们将思维向更深更广的空间延伸。结果,有学生很快就对“智用矛盾”这一结论提出这样的质疑:吴用他们是怎么知道杨志等人内部矛盾重重的呢?还有学生则提出问题:白胜是如何算时间的,他是怎么做到能在那个时候挑酒上黄泥冈的呢?这些疑问的生成,或来自学生对文本的叩问,或来自学生对教师解读的思考,或来自师生对话后产生的思维撞击。总之,教师精心预设问题情境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不仅有思维的纵向深入,更有思维的横向延伸。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向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课堂上的“生成”才会更为精彩更有价值,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真正得以落实。

总之,课堂评价的运用是一门艺术,它总是伴随着教学的始终,贯穿整个课堂。成功的课堂评价,能催生出美好融洽的师生之情,点化出和谐理想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成长。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单词记忆策略 下一篇:论文化视角下高中物理新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