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大爷”:一句善意的谎言

时间:2022-10-17 10:12:37

“中国好大爷”:一句善意的谎言

新闻回放

2013年12月19日,在沈阳市黄河北大街附近,一名老人被雪后骑电动车的年轻人撞倒,老人对撞人者说:“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随后自己步履蹒跚地离开了事发地点。

12月20日,《沈阳晚报》以《“沈阳大爷”:咱不干那讹人的事儿》为题率先报道了这一事件。老人叫王福顺,今年60岁,是一名月薪只有1750元的保安,根本没有医保,甚至连养老保险都没有。他说那些话,只是为了给撞人的小伙子解围。这个善意的谎言,成为寒冷严冬中一抹感人至深的温暖,在如今撞人者与被撞者之间微妙的氛围下,引来了数以万计的网友点赞,更一夜之间变身“中国好大爷”,成为央视、新华社等众多媒体追逐的焦点。

媒体评论

《西安晚报》:眼下而言,无论是为老不尊的尴尬,抑或是目无尊长的轻狂,道德规制不了的事情,靠法律等更为刚性的秩序来调整也会徒然。有人将“我有医保”称为2013年度最暖谎言,更有人将王福顺称为“中国好大爷”,这些发自内心的民间褒赏,既是主流价值取向的彰显,更折射出民众对真善美的“刚需”。

《济南日报》:一个干了8年保安的老人,居然没医保,谁更该尴尬?“他的医保问题能否解决?”这是媒体的追问,毫无悬念的是王大爷的医保不仅能快速解决,还将获得更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问题是,王大爷的医保解决了,其他保安的医保呢?这种大度的个案值得激赏,但不应该推广,关注这个老人的善良,更应该关注他的困境,关注这个群体的命运。

《凤凰评论》:人人都羡艳并期待和谐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氛围,但是这样的社会氛围指望着泛道德的高谈阔论来达到真的是天真烂漫。媒体和公共领域的发言不能只停留于肤浅的情绪,一番道德化的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远不如说理来的有效。这就是为何我们敬佩王大爷的宽宏大量,却不鼓励其他人像他一样这么做。

无论是“宽宏大量”还是“倒地讹人”,公共领域中表现出的汹涌的社会道德诉求都应被导入冷静平衡的法律框架内予以解决,这也是法治社会治理的基本模式。同时,微观个体也应积极响应,让社会的法律制度运作得更为顺畅。在制度与公民的良性互动中,法律刚正不阿的骨骼之上才能生发出柔软弹性的社会肌肤,让每个人感受到一个健康社会所具有的畅快淋漓。(肖国吉)

上一篇:路,在脚下延伸…… 下一篇:走近“微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