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17 09:58:11

浅谈文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文学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分析、鉴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文学课既为全面学好英语这门学科所必需,又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知识营养素。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不仅获得了对文学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同时也从作品中了解到英美的地理历史、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社会风俗。因此笔者认为:文学对于提高文化理解度,使学生受到文学语言的熏陶,扩大学生总的知识面都是很重要的。

一、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部文学作品是对语言的创作性的运用,是语言的精华。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其他的语言技能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首先,文学作品提供了应用中的语言结构,这些可以作为语言技巧训练的基础,特别在阅读理解后可附有不同的语法分析和解释。此外,也可设计些句型和其他练习形式,以此把语言练习转移到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上。毫无疑问,广泛阅读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向更活跃的知识形式转变。在阅读小说和戏剧中,学生可以根据语言学线索(linguistic clues)作出推理和判断,又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出词、句的意思,这两种阅读技巧在阅读其他文章时也是很有用处的。其次,阅读文学作品还能扩展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文学作品提供了最优秀的语言写作范本。阅读一篇语境丰富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学到许多语言的写作特点――词的妙用、句子的构成及结构的多样化,连接意思的不同方法;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还会接触、掌握不同的文体风格、体裁及修辞手法。文学课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使他们的写作更多样化,更丰富。再次,一篇文学文本,也可用作口语练习材料。无论学生阅读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其中都包含着某种价值观和对某一事件的评价,同时,学生也想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就他们所读的作品发表评论。这样,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课堂交际。最后,听一些优秀的散文和诗歌录音,学生能够学会辨别语言在使用中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也必然会引起他们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更大兴趣和自觉性。

二、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和鉴赏能力

文学语言不总是日常交际使用的语言,它具有其特殊性。它是语言的精华,有时复杂、细腻,有时又极其简洁,但寓意却丰富无穷。为了达到欣赏文学语言这些特性的目的,就要求用非本民族语言阅读文学作品的学生付出巨大的努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对语言的学习开始进入提高阶段,有了质的变化,不应局限于语言的表面,而应该接触语言的社会文化(语用修辞)的深层。文学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工具。通过对语言本身(语言结构――语音、语符、语义、语用)的分析,既可以明确作品的特色风格,也可以透视出语词、语句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文化意蕴,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提高运用语言的灵活度,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通过学习文学,学生可领略到语言之美、形象之美、音韵之美,自觉不自觉地,他们就能提高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同时,在课堂讨论和备课中,教师也可提高自身的修养,文学学习又可帮助中等和优秀生接触到更广泛的语言使用范围。

三、有益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恩格斯说过:看巴尔扎克的作品,比读当时法国所有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的所有著作学到的东西还多。在语言这种跨文化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时空、文化所带来的障碍。学一种语言而不了解该语言国家的文化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到家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文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缩影和民族心理透镜。它不仅反映出某一种社会生活和人的主观世界,还深刻地透视出整个人类共有的基本问题。文学不是稍纵即逝的现象,而是持久永恒的文化积淀。文学作品传递的意义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如莎士比亚戏剧被重新用精神分析法和辩证法加以分析、理解以迎合现代读者的口味。这样,一部文学作品超越时间和文化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历史时代的人们直接交流,文学作品的意义不再是静止不变的了。

总之,文学课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学科的优势,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良好平台。文学教学对于学习语言、 学习文化知识、 促进整体外语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认为,把文学与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价值和意义将会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证实。

(作者单位: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

上一篇:长治久安视野下的边疆节日文化建设 下一篇: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新闻传媒人才的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