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时间:2022-10-17 09:35:2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摘 要: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在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在数学课堂中,问题情境要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开放性和挑战性,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有利于学生在不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怎样创造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呢?笔者谈点粗浅的见解,与同仁商榷。

在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项创造性活动,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要在综合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设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需要的情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问题情境要具有趣味性

无论从教育学还是心理学的角度讲,兴趣都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语道破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数学课堂中创造有价值的问题情境更加重要。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动物等都非常感兴趣。因此,可用身边的人物及童话故事、卡通动画中的人物来创设情境,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捆小棒》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片段:利用屏幕动画出示《喜洋洋》卡通人物,再问题引导:“喜洋洋真是个好孩子,爱学习,连老师都非常喜欢他,他带来了好多的小红花,我们能帮他数一数吗?”学生都热情高涨地数起来,不但数得认真,而且很感兴趣。教师进一步用屏幕动画显示,让喜洋洋一个接一个拿出小红花,当学生数到第11个时,教师随即引导:“当小棒超过10个,为了防止混淆,你能想个办法吗?”学生会很聪明地想出把小棒捆起来的方法,这样就把学生自然地带进“捆小棒”的教学内容当中了。由此可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小学生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喜洋洋”入手,让学生有认同感、亲切感,从而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再用喜洋洋的小红花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现解决数数问题的方法,教师趁机引导学生观察规律:“把是10的放在一起,再看看不是10的还有几个就是十几。”这样的故事情境创设清新自然,水到渠成。

2.问题情境要具有生活性

这是指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也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那么,教师怎样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呢?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不同的学生熟悉的生活游戏或者故事。例如,在《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熟悉、喜欢的拔河、老鹰捉小鸡、小小运动会等游戏,让他们边玩边数数,数拔河比赛中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有几个小朋友;数小小运动会上,5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的游戏中学会1到10各数的认识。这样,学生就能在头脑中建立感性的数的概念,为建立理性的数的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自己很近,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3.问题情境要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

在教学中提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先在黑板上写上880 800,再问:“谁能添上适当的单位用‘等号’把这三个数连起来?”这个问题学生感到新奇,思维十分活跃。因此,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思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问题情境要广开渠道

数学课程资源是丰富的,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可开发各种教学材料以及数学课程可以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工具和场所。教师可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进而让学生自己找出条件和问题,师生一起讨论交流并解决问题。既让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又使他们体验了数学的学习过程,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教师可利用学生身边的环境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探索活动,学习数学知识,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利用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资源,一步步地创设情境,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视野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