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可以通过办理收费业务擅自更改个人信用记录吗?

时间:2022-10-17 09:15:01

银行可以通过办理收费业务擅自更改个人信用记录吗?

前言: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个人征信系统已经收录7.77亿自然人信息,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查询达到8.12亿次。目前唯一规范个人征信的法律效力文件是央行在2005年出台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对金融机构报送前的个人信用违约状况未加规范,也未出台其他规范性文件加以规制,致使部分金融机构利用监管空白,通过对违约客户办理收费业务方式更改个人违约信用信息,对信用报告的严肃性、公平性产生了负面影响,应引起关注。

案例简述

据《重庆时报》2011年05月23日谭春剑报道,三年前,兰女士在交通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每月的12日,是信用卡的还款日,也就是说,兰女士必须在每月的12日前,将当月信用卡的账单全部还清。如果出现延迟,银行就会把这次延迟还款的记录上报到央行征信系统。不过,这个情况在5月份出现了意外。5月13日,交行信用卡中心给兰女士发来短信,称其绑定的工资账户上资金不足,无法归还4月信用卡4000元的欠账。这样的话,兰女士不仅将承担上百元的滞纳金,还将作为一次不良记录上报央行征信系统。该银行信用卡中心首先说没有办法保持兰女士良好的信用记录,后来该中心服务人员却又告诉兰女士,只要办理一种叫做“信用保障服务”的收费业务,就可以“修改”信用记录。兰女士当即同意办理。在兰女士手机上,我们看到了这条短信内容:每月3元,其中包括每月可将信用卡还款日期向后延期两天,另外外加三条短信提醒。交通银行工作人员是这样解释的,如果不办理这个业务,银行将向兰女士收取透支金额的利息,同时逾期记录也将上报央行征信系统。但只要兰女士的账户上收费3元,便可将其逾期记录拖延两天,如果在这两天里,兰女士如数归还了账单,在央行的征信系统上将不会出现曾经逾期的记录。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在央行征信记录原本应该是真实的,却可以通过3元钱轻松更改。

案例分析

法规缺失是产生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在该案件中我们看到银行通过收费更改了兰女士的违约信用记录。那么银行这种更改方式是否违法呢?《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遵守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数据库标准及其有关要求,准确、完整、及时地向个人信用数据库报送个人信用信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落实《暂行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所有农村信用社于每月第10~12个工作日上报正常报文。按照最保守的每月1号为第一个工作日计算,也就是说交通银行只要在每月12日至16日上报报文都属于及时上报。至于在这一段时间内是否可以更改相关信用报告没有明确规定,属于法律空白,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由商业银行自行确定。交通银行给兰女士的宽限时间完全在上报征信系统报文的时间范围内。所以是否违约完全由银行自行确定。关于该不该收费问题。目前《暂行办法》未做规定。而银监会等三部委2011年3月的《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也对该项服务是否收费未做规定。所以实际上是否收费完全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

综上,在该案例中,因监管存在空白,所以银行的上述行为并不直接违法。

存在的问题

一是影响征信记录的权威性。应该说商业银行的这种行为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客户一旦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将对其办理贷款及信用卡等产生不利影响。所以良好的信用记录可以跟实实在在的贷款额度挂钩。一旦能够随意改动将会严重影响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权威性。

二是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可信性。从征信记录的使用情况看,一家金融机构提供个人征信报文上传到征信系统后,供全国所有的金融机构查询使用,每家机构都应对自己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如果可以随意更改的话,势必影响数据的真实性、可信性。

三是影响征信公平性。征信系统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营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如果可以花钱更改信用记录,势必对未花钱的用户及其他正常违约产生不良信用记录的个人产生不公平。

四是收费依据不充足。银行收费项目一直饱受社会非议,虽然银监会等三部委2011年3月的《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免除部分服务收费的通知》,但该《通知》被指形式化严重,很多早已废止的收费项目出现在停收项目中,相反,公众希望取消的很多项目却没有被取消。更改信用违约记录的行为已不仅涉及本金融机构的业务,同时该违约记录上报征信系统后将涉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个人信用的评级,所以单独一家机构通过收取费用方式更改信用报告的行为不当。

五是收费方式欠妥。银行在收费前已经告知了客户,客户也同意办理了该项业务,所以收费似乎是合情合理的。其实不然,银行与客户建立了信用卡使用合同,同时约定通过定期扣款方式归还信用卡欠款,在已经建立的合同关系中,客户有权接受银行的服务,其中包括在客户余额不足时的通知义务,也就是说,客户余额不足时银行应当提醒客户归还信用卡欠款,这种行为应该是信用卡使用合同中的一种附随义务。但银行却利用强势地位跟客户签订“信用保障服务”协议,要求客户为自己本应该享有的权利买单。属于明显有失公平的行为。

对策建议

不可否认银行通过收费方式更改上报央行征信系统前的违约记录,确实能起到督促违约人及时还款的目的,也能给当事人避免违约记录,使双方收益。但这种花钱买信用的方式给其他主体带来不公平,也容易形成花钱买信用的不正之风。从长远看,对个人、征信机构及整个信用系统的建设都是不利的。所以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因《征信管理条例》暂未出台,所以建议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先下发规范性文件,要求金融机构在报送征信数据报文前不得任意更改个人信用情况。同时禁止金融机构以收费的方式更改个人信用违约信息。在制订《征信管理条例》时对相关问题加以规范。

二是建议金融机构在对客户账户余额不足或将要到期还款情况进行短信提醒或通过信件等方式提醒客户,以保证客户的知情权。因银行收费争议较大,同时基于储蓄合同或借款合同并非服务合同,通知还款行为本身属于附随义务,所以建议暂不收取费用。这也是在银行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争夺优质客户的一种方式。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白山市中心支行)

上一篇: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及解决之道 下一篇:银行行长高息借款垫付逾期贷款行为性质如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