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代书法家王a登晚年事佛\好墨原由

时间:2022-10-17 09:10:29

浅谈明代书法家王a登晚年事佛\好墨原由

摘要:王a登长洲(今苏州)人,明代中晚期著名书法家、山人、布衣诗人。晚年命运多桀,以至于选择事佛、好墨舒缓情怀,因此他一生中优秀的书法作品多出自于晚年,本文通过对史料的考证揭示了王a登晚年事佛、好墨的原由。

关键词:明代;书法家;王a登的晚年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1-0109-02

王a登(1535-1613),字百b,号半偈主人、广长庵主等。明代中晚期著名书法家、山人、布衣诗人。万历十九年(1591)王a登五十七岁,由于“抱霜露之疾”让他觉得“恐犬马之齿不长”,便治冢,作《广长庵主生圹志》,在这篇自述里,王a登很清晰晰地勾画了自己五十余年的人生历程,其中也谈到晚年信仰佛教、嗜好书法的生活状态。但是在《生圹志》中并未深入谈及晚年有此选择的缘由,然而,从明代史料中还可以发现他在经济、健康、情感等方面的一些信息可供借鉴。

王a登晚年的生活并不是很如意,中青年以前,王a登的生活尚可依仗父辈的荫庇,过着较为富足的生活,晚年以后,经济渐为窘迫,经常要人接济才可度日,他就曾写信给在朝任起居注的沈以仁,向其求助“今方R穷巷中,佣书兀兀,以糊其口,十日九饥,面色如菜,不如吹箫卖浆,能令妻子饱死。”状况描述,确实惨淡。

王a登晚年,经济确实不如往昔,贫困时,他曾卖住宅,用来养家糊口。但亦不至如他所言之艰难。因为他也佣书、买卖古董字画。在给张肖甫的信中,可以与上述致沈以仁信作一对比,似能对王a登所说的经济困难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且谒之道有二:上者流名誉,而下者要货赂。……a登亡赖,幸有先人之弊庐以蔽风雨,阪田以供粥,养鸡粳黍以毕|腊,种豆燃箕以代薪,酿秫浮糟以为醴,V褐可以当秀之华,脱粟可以比兼珍之味,蹑屦可以视安车之适,拥书可以等南面之荣,素琴可以发清商之操,丹青可以致卧游之乐。

此信虽言穷,但所表述,则为一种闲逸自适之乐趣。王a登在当时影响甚大,声望很高,是山人中之上者,回答的自然是要体现出为人之气节。前引写给沈以仁的信,则为一种急于望人援引、令人同情之境况。这种对待同一问题,亦言左又言右的表现,正如王a登自己所总结的“上不能为寒蝉之洁,下不屑为壤虫之污”可视为不同心态下的真实写照,也表现出他在人生选择上的矛盾心理。

王a登一生多病,晚年尤为严重,七十三岁时著《苦言》,记述自己生病、吃药的经历。在《苦言・序》中言:

传有之曰甘言,M也苦言,药也。此非谓病夫之言苦也。病而言抑又苦矣。余生善病,今年犬马齿七十有三。不意病痢在死法中,死而复生。要非长桑君术,所能济当,由造化小儿,司其命耳。然死时不苦,而更生良苦,方其临化,无恐怖、无烦恼,刀山剑树,不现于前,灵旌鹤驾,不形于后,魂归溟漠,魄归泉奄,然而已禅人,所谓解脱牵缠两念,何处安着,如鱼饮水病者自知。

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他已把生死看的很淡然,此《序》说明了他渴望用信仰化解病痛、像禅人一样来解脱病痛上牵缠的心态。

王a登晚年还被男女之情所牵绊,在《答朱十六》信中曾说”仆十二而游青楼,三十二遂断绝。中间二十载,虽未当与此曹燕昵,钗瑟纵横,履为错杂,联袂接枕,迷花醉月,而此心匪石更不可转。”此信是王a登应对“白练裙”之讥,为自己辩解而写,他晚年男女之情事,并非像他所说的“此心匪石,更不可转”。王a登在自己所作的《代偈十三首》中就承认“临终但觉此身多,毕竟沉沦是爱河。情在有无难解脱,神虽飘荡未消磨。”这才是他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与马湘兰的黄昏恋没有得到完美的结局,恰恰证明了他虽想用信仰佛教来约束自己的,然而深陷其中无力自拔的状态。

王氏自视才高,曾撰庭联“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口气很大,道出了他自傲的心态。江南地区文人荟萃,文人们在才气上的互比高低,有时也会恶言相加。王a登纠结其中令他痛苦不已,像当时非常有名望的屠隆,除了与王a登争文名外,还讥讽过王a登的书法是“螳螂打躬”。戏曲家郑之文与吴兆作《白练裙》剧本,影射金陵名妓马湘兰与王a登的衾绸之私,备极讥调,又聚子弟演唱,王a登回应的颇耐人寻味“平生能得几间日,万事无过一醉乡”。

经济上的窘迫、身体上的多病,加之人情冷暖,王a登晚年选择笃信佛教,“以禅观消之。”万历元年以后,王a登游寺庙的次数明显增多。王a登所著的《法因集》四卷,共一百三十八篇,均为替寺院撰写的化缘文字。而他自己,也对这类文字珍惜有加,收成专集出版。除了《法因集》之外,在他的《竹箭编》中也留有大量游寺院和访授僧人的诗文。这当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这是王a登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病痛的折磨、世态的炎凉以后,为平和心境,而选择了与佛结缘的生活方式。

万历甲申(1584),王a登五十岁时,王世贞为其作《半偈庵主王百b作五十像偈》:

汝不从像生,亦不偕像留。云胡自西来,住此支那境。云胡坏色袍,藤竺皂方履。云胡头陀行,而不除须发。云胡示淫欲,亦不堕深染。稽首两足尊,我今已知非。非不可得,非非亦非是。名障与利障,乃至绮语障。一切悉芟S,亦不求声闻。纯行菩提道,昔如来说法,四十有九年,而无法可说。今汝称半偈,维摩不二门,半偈义不负。

从此偈中可略知王a登名号的来历。以及他笃信佛教又不忘凡尘的状态。

王a登的晚年,虽然经历了生活上的困顿,但是并没有影响到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相反佳作多出在此时。与友人屠本书信中说“W老无他嗜,益嗜书苑。”王a登晚年把研习书法当成一种嗜好,可见其痴迷程度。《行书知希斋诗》(见图1.1)、《和申少师除夕元日二首》、《行书旧作》、《行书诗翰》、《行书见思阁诗》等,这些优秀的书法都是万历二十七年(六十四岁)以后的作品。王a登晚年与申时行友善,每岁除夕、元旦他们都唱酬赋诗,如此往复二十余年不阙。此中乐趣,既有诗文上的交流 也有书法上的互相学习。王a登晚年书法作品除了中堂、条屏形式以外,他还受到晚明书扇之风影响,因此扇面书法在王a登晚年书法作品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龚嘉兴去京师,王a登以扇面相送,赠郑德平扇面诗,为安茂卿、周公美送扇面等等,不胜枚举。

王a登五十岁以后的书画活动特别频繁,善于交游的他在官宦、收藏家以及文人墨客的相互讨论中,评阅前人及时人书画作品的优劣、鉴定它们的真伪,以此为乐。例如,万历十三年(1585)于常州天宁寺,跋所得宋秘阁《黄庭经》,为文徵明《小楷千字文卷》、《存菊图》作跋,给文嘉《二洞记游图册》题跋,题《祝京兆张体自诗卷》、题《五代赵驸马赵文敏书合璧卷》、跋《褚遂良纸本卷》。无锡安绍芳北行,王a登为其跋所藏王羲之《二谢帖》,为《书头陀寺碑卷》作跋、于青箱库题赵孟\《头陀寺碑》,为李邕《李北海尺牍卷》题跋,重装所得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直至万历四十年(1612),快要离开人世之时,还坐雨竹墅题仇英临《夜宴图》、赋《九歌图》于白玉楼,孜孜不倦于书画活动中。

王a登“晚乃好墨”,与他晚年的生活状态和思想上的变化等有很大关系,他的晚年生活略显贫穷,常有失意,又纠缠在病痛、情感之中,所以让自己寄情于艺术与宗教之中,看似无奈,实是乐于其中。

上一篇:蕾切尔.卡逊的生态伦理观 下一篇:浅谈室内绿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