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物理高考试卷题型研究

时间:2022-10-17 07:09:24

江苏物理高考试卷题型研究

本文就2013年江苏物理高考试卷的试题做初步的题型分析,并回顾本学年高三复习的概况,提出复习策略,希望对今后的高三物理复习有所帮助。

与往年相比,整套试卷的特点是重基础、重创新、重实际运用,难度分布变化明显,整体难度下降,题型丰富。

1.2013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的题型研究

1.1重基础,突出重点。

表1列出了试卷中各题的考点分布情况:试卷紧扣《考试说明》,涉及《考试说明》中必考内容的8个Ⅰ级要求考点,16个Ⅱ级要求考点,选修模块中的15个Ⅰ级要求考点。突出了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

1.2重创新,重实际运用,突出联系生活、联系实际。

整份试卷中较新颖的题目大都是实际物理模型中的抽象。例如,选择题第2题是“旋转秋千”中抽象模型,选择题第4题是医院输液报警器中抽象出来的电路模型等。同时,也有一部分题目来自对常规题型基础上的重新改编和创新。例如,选择题第3题将计算点电荷的电场变为环状物的电场(是否超纲值得商榷),实验题第10题将原来的“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改编为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P和电压U的关系,而实验题第11题更是用自动控制电路测定重力加速度。

试卷考查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关注物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例如,2.2讨论中的游乐场的“旋转秋千”、医院输液中的报警器,“卡诺循环”,单反相机取景器,以及航天事业中的太空行走,还有计算题第14题考查了杂技表演抽薄纸板,等等,这些题目突出了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医疗、科研、科技、航空等中的实际应用,题量较大,所占分值较大,是必须引起重视的内容。

1.3难度分布有明显变化,整体难度下降。

整套试卷难度下降,除压轴题最后一小问较难外,没有特别难的题目,但也没有特别简单的题目。用考生的话说,整体难度不大,但每题都不可掉以轻心。单选的压轴题是碰撞估算题,难度适中;多选题的压轴题,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也训练过类似题,难度适中;实验仍然是一力学题,一电学题,其中电学题较常规,较简单,力学题较新颖,但难度并不大;涉及选修模块的题目难度分布较2012年有明显改变。其中选修3-3模块和选修3-5模块考题学生得分较多,3-4模块考题学生得分较少,主要的原因是选修3-3和3-5内容平时都做了常规的、重点的训练,学生较熟悉,而3-4模块的考题第二和第三小问增加了难度。计算题的难度在2012年的基础上继续降低,尤其是第13题电磁感应问题非常基础,学生较易得分;第14题运动情景较清楚,只要学生对相对运动概念清晰,就不易失分;第15题难度有适度增加,尤其是第三小问,运动过程呈现2重周期性,难度较大,但作为压轴题,较往年相比难度有所降低。

1.4题型丰富。

该试卷延续了往年高考题型丰富的特点:选择题中有坐标图像题,如选择题的第3题;有日常生活实际应用题,如选择题中的第2题和第4题;有估算题,如选择题中的第5题。实验题既有常规题又有创新题,还包含实验原理图分析和数据图像处理等,分别为第10题和第11题。选修模块中有科研模型题,如12A的“卡诺循环”;有实际应用光路图题,如12B(3)的单反相机取景示意图;有时事背景题,如12C(3)中的太空行走;也有常规的选择、填空、小计算、图像题等。计算题中有常规计算题,如第13题;有实际生活应用题,如第14题;有科学研究原理题,如第15题。

2.高三物理复习的回顾及今后的复习策略

根据上面的题型研究,结合《考试说明》不难发现,基础主干知识是物理知识实际运用、迁移的基础,也是高考必然的重点,必须狠抓基础,减少失误。复习中需要通过综合物理问题,不断巩固、强化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力求达到熟练运用。从近几年的江苏高考题型中发现,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高考题是在常规典型模拟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和翻新的,表明强化主干知识的同时,还需要不时进行题目的变式训练和改编,增强知识迁移的能力。

实验考查是江苏高考中较稳定的内容:题型固定(一力一电),分值固定(8分和10分)。故在高三复习中,加强基本仪器的使用,加强实验原理的分析,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强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同时,要注意加强实验的分析、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近几年,创新性实验(尤其是力学实验)成为江苏高考的热点,如2012年的力学实验“测定动摩擦因数μ”及2013年的第11题力学实验“利用自由落体测定重力加速度”,使人耳目一新。若在平时学习缺少实验仪器方面的训练,面对此类高考试题时就会不知所措,难有作为。

纵观近几年高考,尤其是2013年的江苏高考,物理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物理时事背景知识及科学模型提炼的题型越来越多,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对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是新课程的引领方向。在高三复习时,要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增强学生提炼科学模型的能力。

总之,奠定主干知识基础,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科学建模能力是教学的三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江山.稳中有变 突出重点 选材新颖 凸显能力——评析2012年高考物理江苏卷[J].物理教师,2012(9):44-46.

[2]王鹤新,胡生青.模拟试题与2012年江苏高考物理试题之间的变式分析[J].物理教学,2013(5):62-65.

上一篇:打造智慧的语文课堂 下一篇:初中生名著阅读尴尬处境的全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