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7 06:05:11

湖北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 要:物流园区在我省兴起并快速发展10多年来,机遇与挑战共存,抓住“黄金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构建“一站式”物流园区发展管理体系,促进我省物流园区规范、健康、快速发展,为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业发展的支撑。

关键词:物流园区;战略支点;物流枢纽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06102

物流园区在我省兴起并快速发展10多年来,在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作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抓住“黄金十年”重要战略机遇,促进我省物流园区规范、健康、快速发展,为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业发展的支撑。

1 湖北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1)物流园区规模不断壮大,特色物流园区异军突起。根据调查,我省物流园区建设始于2001年新建的武汉高桥物流园。全省共有76个物流园区,其中运营25个,在建25个,规划中26个,园区数量居全国前列。在建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占整个物流园区的67%,这说明各地政府已经认识到物流园区是物流业发展的支撑,把物流园区建设作为物流业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抓手。从物流园区的分布来看,我省物流园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武汉市、襄阳、宜昌等经济发达地区,这说明物流园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经济产业集群的派生产物。在特色物流园区方面,一些物流园区开始走特色服务发展的道路,通过自身的特色定位和提供增值服务来提高园区的竞争力。例如宜昌长阳贺家坪物流产业园依托火烧坪“高山蔬菜”规划建设的,园区所有功能全方位为火烧坪“高山蔬菜”提供服务。此外,十堰东风商用车物流园、荆州两湖绿谷物流园、襄阳汽车物流园等都是极具特色的专业型物流园区。

(2)开发投资主体多元化,园区发展模式日益成熟。目前,物流园区的投资方式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政府提供优惠政策,企业投资;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企业依据市场投资。从投资规模来看,物流园区投资以1—10亿元为主,占到我省物流园区建设的50%以上。从投资来源来看,园区建设资金以自筹为主,其次是贷款,总体上区投资主体还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从省委、省政府加快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的总体布局及各地物流园区建设规划来看,“黄金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内,这方面的投资会持续增加。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日趋成熟,主要有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开发,政府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开发,企业自主开发三种模式。其中,以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开发模式为主,说明政府规划、企业运营模式在我国物流园区长期建设实践中的主导地位。在建设类型方面,我省物流园区可以分为综合服务型、商贸服务型、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等四类。其中一半以上的物流园区是综合服务型的物流园区,这说明我省的物流园区的建设特色不够,功能定位存在同质化现象。

(3)信息化建设得到重视,服务功能日趋专业化。据调查,我省物流园区信息化工作水平总体滞后,只有少部分园区建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不过信息化日益得到园区经营者的重视。例如宜昌三峡物流园,规划了4万平方米的物流信息交易中心,搭建公共信息、企业应用、园区内部管理、物联网等应用平台。物流园区信息系统建设国内通常的做法是,将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与物流园区建设相结合,通过物流园区支撑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运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反过来提升物流园区的信息化水平,信息技术应用与实体物流运营融合联动,实现共赢。在园区服务功能方面,仓储、运输、配送等传统业务功能仍占主导地位,加工、交易、转运、海关报关以及金融物流等服务发展迅速。目前,部分运营的物流园区正在不断寻求服务创新。例如,物流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物流与电子商务的服务融合,基于多式联运的服务创新等等,以新业态带动物流园区功能升级和服务提升的趋势已经出现。

(4)园区辐射能力增强,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在经济全球化、组织网络化的背景下,物流园区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并通过贸易不断向周边区域辐射。随着我省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推进,使物流园区的集聚效应持续增强。东西湖物流园区、三峡物流园区等一批物流园区形成了辐射全省乃至周边省市的分布格局,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性业态。据调查,我省物流园区的经济社会效益日益增强,武汉空港综合物流园、汉口北综合物流园等一批物流园区年上缴税收超亿元。荆州两湖绿谷物流园,全国有20多个省市近5000多家商户与其常年签约营销,与全国18个省市的100多个农产品基地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直接从业人员10000多人,年交易额过200亿元。在就业方面,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2009年平均一个园区新增800人、2010新增1271人、2011年新增1843人,显示出物流园区吸纳就业的作用越来越大。此外,物流园区在提高物流的组织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转变物流运作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物流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省物流园区发展的问题是物流园区高成本、低效率的运行与加快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物流需要不配套,具体表现为:

(1)缺乏科学规划,同质化发展严重。物流业既是大产业,也是大环境,既是服务性产业,也是基础性产业,发达的物流业能降低社会成本、支撑产业发展。但有关部门和部分政府领导没有把物流园区的建设放到地方经济建设上去全盘考虑,认识不到位是物流园区建设的重要障碍。目前,全省各地纷纷提出建设物流园区的构想,部分乡镇也提出要建物流园区。但缺乏科学规划,园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缺乏衔接。在定位方面,相当一部分物流园区建设的优势可以归纳为:区位优势明显,市场需求巨大,政策与基础条件优越,缺乏对实际物流需求的调研,可行性论证不足,缺乏明确的特色和核心服务,服务同质化比较明显。此外,物流园区的建设规划缺乏“一盘棋”的思想,各地都分头建设物流园区,造成功能重复,同质化竞争严重。以武汉的保税物流建设为例,汉口、汉阳、武昌三地都有相应的保税物流中心或者仓库,在有限的市场需求条件下,难免会形成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

(2)服务层次低,配套设施衔接不够。一是现有物流园区普遍只具备仓储、简单运输配送组织、装卸等功能,物流节点应具备的增值服务功能远不完善,集散中心、信息中心、控制中心效用功能远未形成;二是物流活动的组织、运输方式的衔接、物流通道的疏导、物流信息的传递与共享等方面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统一的运营平台,仓储、堆场等基础设施资源分散,综合利用率低;三是缺乏为企业提供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的中心平台,“信息孤岛”、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难以满足物流业发展和园区内企业需求。四是中转联运设施建设薄弱,转运场站建设严重不足,铁公水衔接不畅,多式联运水平较低。一些地区的需求与供给处于不平衡状态,货物需要外援运力才能满足运输需求,如秭归县10月—1月份的柑桔运输、长阳县6月—9月的蔬菜运输,70—80%的运输车辆来自省外和市外,部分物流企业外援车辆运输产值占总产值70—80%,有的比率甚至更高。

(3)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配送功能弱。我省物流园区建设的层次不够,没有形成梯队合理的物流园区体系,突出的表现为城市物流园区建设趋于过度,乡镇特别是农产品生产集中区域的园区建设缺乏。例如,潜江的小龙虾和棉油产业都很大,但没有规划相应的物流园区。各地物流园区的发展也不平衡,以武汉为例,“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五大物流园区,阳逻、东西湖、武汉经济开发区等物流园区基本成型外,天河临空、郑店等物流园区发展迟缓。汉口北、东湖综合保税区、花山港等物流园还在规划建设中。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不完善,城市内部物流配送系统还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4)专业人才缺乏,产学研协同创新不够。我省缺乏一批有理论、会经营、懂管理的物流人才,特别是能够进行物流策划、规划,系统方案设计的高级物流人才,更是寥寥无几。作为政府部门也同样缺乏懂物流的管理人才。湖北作为科教大省,物流的研究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面,出现了马士华等“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物流专家”,也有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专门研究湖北物流发展中的问题。此外,在调查中,物流园区的老板也表现出对科研的需求。这说明在我省的产学研的工作做得还不够。

3 发展物流园区的对策建议

(1)构建“一站式”物流园区发展管理体系。物流园区的建设涉及发改委、规划、土地、工商、税务、环保、商务、建委、消防、物价以及交通等10多个部门,可以通过强化全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物流园区的规划、指导、协调、督办和协调工作。成立湖北省物流园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全省现代物流联席会议办公室领导担任,成员为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我省物流园区的日常工作。根据需要召开物流园区发展集体办公会议,集中研究解决物流园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物流园区和物流园区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也可以解决物流园区建设审批过程长、审批时间慢、审批程序复杂等企业遇到的问题。

(2)出台一系列支持物流园区发展的政策。一是要制定出台《湖北省物流园区建设发展规划》,物流园区的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布局问题,通过制定物流园区专项发展规划,来促进我省物流园区的合理布局。二是设立物流园区建设专项基金。省政府每年安排2—3亿元财政预算资金作为引导资金,以财政贴息或项目补助方式,重点支持物流园区建设。三是在土地政策方面。对符合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项目建设所需用地,在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下,优先安排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并比照工业用地价格和程序依法加以保障。四是在财税政策方面。进一步加大园区内税收试点物流企业资格认定工作力度,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经验,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征基数,适当简化物流企业征税手续。五是在金融政策方面。协调金融机构对符合发展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不同所有制投资者参与物流项目建设和发展物流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六是在价格政策方面。比照工业用水、用电、用气价格,制订促进物流园区发展的优惠价格政策。七是物流通关政策。支持加强“大通关”建设,在物流园区内建设一站式服务功能的物流信息平台,集执法管理、货物检验、检疫、保税等相关物流服务为一体的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的统一信息平台。

(3)整合物流设施资,培育提升辐射能力强的物流园区。对于已有的物流设施,有些已不符合新的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的要求,需要改变和调整其功能。本着充分利用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加快物流设施布局调整,明确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层级和职能分工,构建完整的物流网络。为了不多占用土地,节约成本,要重新调整不符合空间布局要求的物流设施,按照新的物流园区空间布局要求进行土地置换。在用地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主体与物流规划的制定和执行主体之间,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要协调好相关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形成节约务实的物流设施资源整合方式。鼓励、支持重点物流企业通过联合、租赁、并购、兼并等形式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加速企业重组改造,科学布网设点,合理互补整合,提高市场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4)开展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建设,培养物流经营管理和技术开发人才。注重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鼓励企业做好对物流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工作。加强与有关物流教育与培训机构、大中专院校的合作,开展物流专业教育和培训。强化职业技能教育,开展物流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工作。进一步改善生产、学习、工作和创业环境,多形式吸引优秀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对有特别贡献的人才给予专门奖励。充分利用我省已有的教育资源优势,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和职业培训。坚持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正规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方面培养。

上一篇:京东商城自建物流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低碳理念下公共开放空间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