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方法

时间:2022-10-17 05:05:23

浅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方法

摘 要: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但由于其思想性、实践性以及知识性都非常的强,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再用以往的知识灌输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创新思想、创新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这门课程的预定作用。但是就现在而言,很多教师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时候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老师只有根据问题找到有效的措施,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探究

一、要在教学中创设学生生活的情景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即生活。”也就告诉我们,教育和生活是不能分离的。新课标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我们以往的教学往往局限于书本,没有与鲜活、丰富的生活相联系,导致教学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显得苍白无力。为了使说理更充分,明理和导行应该是紧密结合的,而且应和学生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我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件能表达家人对自己的成长关怀,很有意义的物品,并思考这件物品为什么很有意义。几天后,孩子们带来了各种物品,有手表、电子琴、小衣服、奖状证书等等。上课了,孩子们拿出自己的物品,开始向大家进行温馨回忆:一件妈妈做的衣服,让人联想起孟郊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浓浓的亲情回荡在心中;一块妈妈在9岁生日那天送的手表,孩子解读出父母对自己殷切的期望;拿出电子琴,弹奏一曲,从孩子们热烈的掌声中,体会到家人为培养我们健康成长付出的心血;一位没有准备东西的学生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讲诉了自己生病住院期间,家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照顾的事情。这时,我扮演成一名记者,举着话筒现场对学生进行采访:“今天,听了大家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通过这样温馨回顾,激发并增强了体验强度,孩子们对于家人关爱的体验在课堂中犹如被放大镜放大了,强化了,真可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考虑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体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只有紧紧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才能使品德与社会课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老师应该全面的对课程目标进行把握

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新课改的相关标准进行,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要的位置,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制定目标的时候绝对不能制定那些假、大、空的目标,必须提高目标的针对性和层次性。并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都是应该贯穿其中的,无论是课前活动、课后活动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根据目标进行。老师在把握教学目标的时候也必须更加地全面,并对其更好地进行落实。在教学的时候,也应该改变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三、进行课程资源的挖掘,让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本身便是比较开放的,老师应该在充分利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资源的挖掘,认真钻研,真正地了解教材,并在这个基础上确定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的时候将其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好地结合在一起,重视和学生有关的教学资源的挖掘,这样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便会更加的丰富。此外老师还应该重视民族精神、文明行为以及诚实守信等方面内容的教学。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质疑或者提出的一些问题,应该认真地解答,绝对不能出现不耐烦的情况。

四、要利用资源,让课堂教学服务生活

教学活动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要源于生活,要为儿童的当下和终身生活服务,不断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以促进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主动寻找实践场所,创设实践情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路奠基。

例如,《当灾害降临的时候》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在教学前的备课中笔者想到,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年龄小,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的应变能力、自救能力都不强,如何提高他们在灾难来临时的生存能力,也应在课堂教学中予以关注。因此,在课前让学生收集了很多应对灾难的安全避难和自救知识。在教学中,除了完成教学目标,还以小组讨论和汇报的形式,让孩子们分享安全避震、震后自救、互救等知识。同时在课上还拉响了地震警报,创设地震来临的情境,让学生进行避震演练。这样,整堂课的教学不仅注重了学生精神层面的培养,还教会了学生实实在在的生存本领。

做好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符合教育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进行教学观念的改变,转变教学办法和策略,并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唐禄永.浅析小学思品课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10):125.

[2]郑永涛.浅析小学思品课教学方法[J].祖国:建设版,2013,(3):110-111.

[3]高凤弟.浅谈小学生思品课堂教学的新视角[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5):72-73.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策略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品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