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学生 放手教学 放飞思维

时间:2022-10-17 04:08:10

信任学生 放手教学 放飞思维

摘 要:为改变语文教学的一些困境,透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转变思维是关键。给学生足够的信任与时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思维转变;放手教学

一、语文教学现状

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常常让教师感到困惑:“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不主动回答问题,语文课太沉闷!”学生把绝大多数的时间用在数理化上,我们在课堂上用尽浑身解数,往往“活”起来的只有我们自己。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投入课堂、融入文章,本该精彩而有趣的语文课堂越来越让同学们“弃之不敢,食之味淡”。

二、一点反思

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各地掀起的“杜郎口旋风”,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种种理念来袭。反比过去的教学,我清晰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学生的不放心、不信任。

固有经验暗示我们:学生不喜欢思考、不喜欢举手回答问题,是他们基础不好、能力太弱,不可能回答出这个问题,或者说不可能回答出像样的答案。现状似乎也在一次次强化这样的固有经验。教师们便更加不放心学生的能力,不信任他们的潜能,更舍不得宝贵的课堂时间。课堂上,教师自问自答,学生的论述浅尝辄止。为了打破课堂压抑的沉寂,教师毫无顾忌地挤压着学生的思考探讨时间,“痛快地”将标准答案抛出来,完成教学安排。学生从中接受到的信息则是“我们可以不用思考,思考可以没有结论,结论比不上教师的标准完整,呈现答案是教师的事”。这样的恶性循环似乎难以到尽头,从某个角度说,是教师折断了学生思维的双翼。

课堂绝不可舍本逐末。在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中,切不可将力量仅仅落实在知识目标上,而淡化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要知道,后者才是语文学习中以不变应万变的制胜法宝,淡化过程与方法最终会使知识僵化在课堂上。

放手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让同学们互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学家肯・韦尔伯同样认为:真正的学习是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去研究、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真正解放学生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敢说、敢做、敢研究。这样,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以真正体现。

三、几点“思维转变”

1.从呈现答案到探究答案的转变

许多教师曾经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抄笔记,甚至为此而浪费了大把时间,这也是导致课堂低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学生做好了笔记不代表理解了文本,而理解了文本不在乎抄不抄笔记。一篇文章的中心是死的,如何归纳出中心才是真正要交给学生的能力。美国后现代课程学家小威廉姆・E・多尔说:“课程是一种过程,但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其所知道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师生共同探索实现认识领域的拓展与延伸,同时实现师生观念与思维的转变和发展。”

我常对学生们讲:高考考这篇文章吗?基本不会!高考考这个问题吗?绝对不会!但是高考会考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能力!所以答案不是最重要的,可以不记答案,但是不能不思考!全班同学的智慧还不足以找出答案吗?我常以此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

认真地钻研课本、积极地思考、透彻地理解内容以及各抒己见地发表看法,远比仓促得到标准答案要更有价值。

呈现答案再少一点,探究答案再多一点!

2.从教师讲到学生讲的转变

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与同学们讨论得出的答案生命力是不一样的。只有让学生始终处在探究的状态和生长的过程中,课堂才有活力,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信任学生并勇于放手教学时间。

不可否认,学生能力有高低,也无需避讳“放手”教学存在种种的阻碍与弊端。教育就是唤醒,不努力唤,何谈醒?

四、“放手式”教学的几点尝试

1.放手课堂时间预习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也都习惯了把预习当做课前学生自己完成的一项任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课前预是很难落到实处。预习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他们会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没有预习就讲解文本,往往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学习、体验。

教师的“先入为主”会影响学生获得自己宝贵的感悟和体验。对文言文教学而言,预习落到实处还可以减少教师梳理字词的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一些词句简单的课文,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字词理解,也可采用课前预习、课堂小测验的办法来完成。为了促进互帮互助,改变部分自觉性较差的同学的学习状态,适当采取奖惩措施也是必要的。

实践证明,课堂上完成预习,绝不会浪费教学时间,反而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也就更高效了。

2.放手教学内容

教师拿到一篇陌生的文章时,怎样来解读品评它?除了靠一定的文学素养、生活阅历之外,绝大多数教师会借助教参、教辅,借助前人、名人的分析鉴赏。教师可以借鉴参考书来完善升华自己对课文的解读,那么学生为什么不可以?

教师占据话语霸权的教学模式已被摒弃,而且一本教参“闯天下”也早已显得单薄。网络资源如此便捷的时代,学生可以获得任何教师可以获得的资源,甚至更全面、更快捷。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机械地向学生进行“单向的信息传递”,我们同时需要把握学生自身的学习,接受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接受种种外界社会文化系统的影响。这样才能形成立体、鲜活的多元解读,有效拓展思维空间。

3.放手课堂检测

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例如字音、字形、成语、默写等,教师可以规定好题型、分值、出题范围,由同学们自己准备一份试卷与答案,全班随机交叉检测。出试卷、做试卷、改试卷,整个过程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知识。

4.放手作业讲评

有了对学生的信任,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理念的透悟后,要勇于抛弃以往讲评作业的方式:可以课堂发放答案,可以小组互助解决疑难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有进度的快慢,允许有自己的重难点。避免了作业讲评的低效性、重复性,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层教学的体现。

每个学生都有好学求知的一面。发放答案,如此容易简单就可以改正错误,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既没有“被学习、被听课”的压迫感,又多了一分独立自主的空间,比起唯教师是从,唯笔记是瞻,学习更轻松更快乐了。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学生自己获得的任何知识,他自己解决的任何问题,因为是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做到的,所以比其他任何方法得到的知识更为扎实牢靠。

教师应该,也必须抱有一种信念,学生比我们看到的、想象的要优秀很多。所以,任何条件下我们都要尽可能地信任学生,也唯有这样,语文学习才会更有乐趣,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才能充分被激发出来。

参考文献:

[1]刘永胜.教育就是唤醒自信心.新世界出版社,2005-5-1.

[2]赫佰特・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朝华出版社,2010-11.

(作者单位 云南省安宁市昆钢第一中学)

上一篇:如何运用学案导学,实施分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下一篇:浅谈有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