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

时间:2022-10-17 03:27:47

太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

项目名称:太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

业主:太原市民政局

开发建设单位:广州粤信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业务管理平台

一、业务需求背景

建设太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民政部信息化1998-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要任务,是改革和完善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率先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太原“率先发展”构想的重要内容。该系统的建设对于进一步推进太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太原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该系统的建立,为太原市城市低保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界面友好的救助业务管理办公自动化交互平台,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决策科学水平。

作为太原市首批电子政务系统重点示范工程,该系统的建设运行,不仅在整体上推进了太原市民政信息化建设,也为全国其他相关省市的低保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国家民政部有关领导对系统的建设十分关心和重视,多次到太原市民政局考察指导工作,并对系统的成功建设运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项目设计

⒈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根据国家及太原市市委市政府关于低保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太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太原市统一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与应用平台,实现全市城市低保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动态管理低保网络信息,实现低保群体保障信息的网络采集、传输、访问处理和低保申请的网上审批;为各级相关的政府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低保数据和全面详实的统计信息以及方便灵活的信息查询手段;为民政部、太原市的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完备的服务。同时,以该系统为核心,逐步搭建太原市社会救助体系信息平台。

2.总体设计思路

该系统采用基于J2EE多层结构的平台化和标准化策略,广泛使用组件和模块化技术,以统一的民政业务支撑平台及数据中心平台为核心,以各项低保业务规范和数据标准为设计依据,以实现低保救助业务计算机管理及信息服务为目标,以统一的数据中心平台为数据存储、共享、交换及决策支持中心,以灵活快速开发部署、智能化配置技术,以统一的IT综合管理平台为运行管理手段,全面建立便于适应不同地区、适应低保政策发展变化、具备协同工作能力、方便监督预警管理、易于维护、先进、安全、可靠、方便扩展、便于部署、操作简单、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为民政部门提供全面的计算机管理、智能化决策和信息化服务解决方案。

三、项目研发进度

1.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太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I)期工程建设向社会公开招标。

2.2004年6月至2004年7月,招标商务谈判。

3.2004年8月至2004年9月,系统需求调研及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

4.2004年9月15日,系统在迎泽区试运行、验收。

5.2004年9月15日至30日,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

6.2004年10月1日,系统正式运行,在全市推广使用。

7.2004年11月至今,系统维护。

四、CIO的作用和贡献

民政信息化是当前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方便群众办事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太原市市委市政府、太原市发改委、太原市信息办、太原市民政局始终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过渡的一场变革来研究,作为推进太原市民政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来部署。作为建设单位和直接使用单位的太原市民政局,局领导对低保系统的建设更是高度重视。主管信息化建设和业务的局长对于系统建设及推广应用的进程十分关注,多次参加系统调研、原型确认会,对于推广应用中的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解决,保障了系统的成功建设和成功应用。

五、项目效益评估

⒈社会效益分析

⑴构建太原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率先发展的重要内容

建设太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这项重要任务,是改革和完善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太原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率先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该系统的建设对于进一步推进太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强化太原市救助管理工作,促进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太原市首批电子政务系统重点示范工程,该系统的建设运行,不仅在整体上推进太原市民政信息化建设,也为全国其他相关省市的低保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⑵增加业务透明度,方便广大人民群众

该系统的应用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使救助业务变得更规范、更透明,将救助管理服务置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通过统一的网上对外服务平台,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询服务,方便地了解各项救助政策、办事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社会稳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⑶转变了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该系统的建设运行,各级民政部门将更快地转变工作模式,可以安全地通过网上审批办公和网上信息交换,克服了“文山会海”、“公文旅行”等现象,大大提高了推行政令的时效性和各级部门的工作效率。

⑷提高决策科学性

该系统的建设运行,建立了救助家庭准确详实的信息数据库,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实际情况,掌握一手信息。同时其宏观决策系统能够对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和分析,对救助各项业务的情况进行测算和预警,进而避免决策的盲目性,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⑸服务太原市社会救助管理和政府决策

该系统既是太原市民政局数字民政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原市社会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建立的救助家庭准确详实的信息数据库,也是市政府乃至国家决策的重要依据,可见该系统已成为太原市社会管理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⑹保障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市场经济为主的发展阶段,如此的科学有效的低保救助体系的建立,可以保障全社会的平衡协调发展,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对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做出贡献。

⒉经济效益分析

⑴改进了工作方式,节约了工作成本

太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的成功建设和全面使用,采用网络化、信息化的工作方式,大大地解放了人力,相当于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审批公文的无纸和少纸化流转、交换,各类信息的网上报送节省了信息介质成本和人工报送成本。

⑵直接投资带来的第三方经济效益

该系统项目用于采购所需的各种设备、软件开发,还将用于内部人员的业务培训,以及第三方咨询机构的专业服务和系统的运营维护等。这些直接投资拉动了消费,为相关的商家以及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⑶带来投资乘数效应

政府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了举足重轻的角色。当政府机构已经实现了相当程度的信息化时,企业、团体或个人为了与政府对接,必然也会寻求信息化,因此引起衍生的信息化消费,而这种消费的数量级比政府直接投资大得多。

⒊总体评估

2004年10月1日举行了该系统的开通仪式。国家民政部李学举部长、低保司米勇生司长及省、市领导等先后莅临指导,对系统的成功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太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系统”是迄今全国民政系统功能最为完善和强大的低保系统,是太原市“数字民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成功经验具有在全国推广的价值。

该系统自开通使用以来,已经建立了市民政局、10个区县民政局、47个街道乡镇低保所、400个社区低保站,共计457个机构、1232个注册用户的机构及用户信息数据库,完成了全市4万城市低保家庭、7万城市低保对象的低保申请、受理、审核、审批、低保资金发放、低保待遇复审、低保标准调整等一系列救助业务工作全面的计算机管理。 目前,每天通过该系统平均处理大约1500笔救助业务。该系统已经成为太原市各级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救助业务的日常办公平台。

⑴实现功能

建立了各级民政工作人员协同工作办公门户;

实现了多级部门多种业务跨区联网审批办公;

建立了业务办理流程监控机制;

实现了救助资金手工发放及银行发放;

实现了各项救助信息的民政归口统计;

建立了有效的动态预警反应机制;

建立了查询、统计、决策支持工具;

实现了低保政策及相关政策管理、调整及预测功能;

建立了低保对象动态管理机制;

实现了救助资金分类管理及资金预测功能;

建立了低保数据管理;

建立了信息管理。

⑵使用效果

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工作繁重的压力;

促进了规范化管理;

增强了管理手段和服务水平;

提高了政策制定及决策的科学性;

实现了高效率的协同办公。

上一篇:加大电子政务整合力度 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 下一篇:监狱长辅助决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