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粮库库存下降的现象

时间:2022-10-17 02:31:38

浅谈粮库库存下降的现象

粮库储备粮食不足,将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要做到粮食安全,必须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让所有人以合理的价格满足对粮食的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并具有一定的抵御粮食风险的能力,就必须有足够的粮食储备。所以粮食储备不能有丝毫马虎。

现阶段报道称,黑龙江省一些粮库因无可供调拨的储备粮而出现库存下降现象,甚至出现了 “零库存”现象,我们应引起足够重视。

一、粮库库存下降情况

东北三省大部分粮库已经转制,粮食存储能力也在下降,中储粮部分直属粮库面临补仓困难的情况。一些国有地方粮库经营困难,不仅职工发不出工资,专业技术人员流失、设备老化失修等情况也很多。

如果我国粮食长期保持低库存,将减弱调控能力,进而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二、粮库库存下降原因

原因之一:对于粮库库存下降,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表示有几种情况,一是目前我国粮食仓容大于实际粮食库存,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粮食连年丰收,国家粮食库存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目前国家粮食库存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因此有一部分闲置仓库。二是粮食库存数量是一个动态的数字,在粮食收购季节,粮食库存增加,之后为保证市场供应,库存粮食不断投放市场,粮食销售数量大于购入数量,粮食库存数量逐渐降低。

原因之二:在吉林省四平市的一家粮库,尽管经过几个月的补库工作,目前仍然是低库存现象。其负责人解释说,在开仓收粮的时候,就遇到收购难的问题:一方面价格上涨快,国家制定的价格吸引不来售粮农民;另一方面,四平市周边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比较多,收购政策灵活,大批粮源都吸引到深加工企业去了。

原因之三:还有缺少银行贷款也成为很多地方粮库补库难题。粮食属于大宗农产品,购销粮食需要大量资金支撑,银行贷款一直以来都是国有地方粮库补库的资金来源渠道。受国家相关政策影响,去年一些国有地方粮库没有得到银行贷款,有的粮库甚至连续多年没有得到贷款。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到粮库的经营,还会影响到粮库的生存和收储能力。还有由于粮食成熟末期迅速风干,质量好,容易脱粒,去年黑龙江省秋粮销售时间普遍提前,当年10月份上市不久就迅速达到销售高峰。到今年年初,一些粮库接到收购储粮的指标和任务时,粮食市场售价已经很高。

原因之四:2008年,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黑龙江省部分国有地方粮库收购大量储粮,但2009年储粮开始被陆续调出。2010年黑龙江省农业大丰收,粮食总产突破1000亿斤。本该在这个时候适时补库,但由于储粮政策无法和市场对接,很多国有地方粮库都没有收购储粮,无法进行有效补库,国有地方粮库可供调拨的储粮持续减少。

原因之五:粮库是空的,对有些人是有好处的。第一,通过向上虚报库存容量数字骗取国家保管费。按照库存量,国家每年为每吨储备粮补贴74元的粮食保管费,虚报库存量意味着国家的巨额补贴被一些利益相关者侵吞。第二,通过倒卖“不允许动”的储备粮或出租粮仓在市场上赢利。近年来,粮价波动剧烈,这为粮库套利提供了便利,一些粮库因此大发横财。

以上几种原因存在非常普遍,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改革开放下产生的现象,所以我们要有足够重视,采取对策。

三、粮库库存下降对策

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国家连续十几次出台相关粮食调控政策。比如,取消深加工企业的出口退税、临时取消增值税抵扣、约谈企业不涨价、限制深加工企业收购等措施,给中储粮收购让道等。

相关专家给出三方面建议:其一,加强进口,放眼国际市场调节国内市场粮食危机。虽然目前国际粮食价格处于高位,初看进口不划算,但如果正确认识国内粮食形势方面,增加进口,增加储备,利用国际市场保证粮食安全,应该利大于弊。

2010年以来,国家粮食供求形势发生逆转,三大主粮品种,基本上都需要进口,因此在中国粮食供求形势发生重大转折的时候,主动利用国际市场,两条腿走路,有利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中储粮补库在粮食紧张的时候也要面对国际市场,如果国内粮食供求紧张的时候,中储粮强行在国内市场收购补库,有可能会抬升国内价格,加剧粮食供求紧张形势。所以在供给紧张的时候,进口粮食用来补库效果很好,市场调节作用也非常明显,国内玉米价格上涨的压力减小,虽然这个时候进口赔钱,但是调控效果比较好。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测和研究,把握时机,不要在没有粮食的时候进口,应主动进口,粮食积压的时候要往国际市场去销售,双向调节,减小粮食价格的同步震荡。

其二,搞准粮食产量、消费底数,避免盲目调控。我国粮食连续7年丰收,按照《中国统计年鉴》的产量和进出口量与各有关机构测算的消费量,近两年来我国粮食库存数量应有较大增加,但实际上却出现了粮食供给趋紧的问题。因此,粮食产量或消费量统计可能出现了误差,否则就应有较大的社会粮食库存。

其三,不能把板子全都打在粮食深加工企业身上。近两年来,随着国内玉米供给趋紧,国家对深加工企业发展和玉米消费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供应担忧将深加工行业推至风口浪尖。目前,玉米深加工产品只有少部分用于工业消费,大部分用于食品和饲料消费,而且许多玉米深加工产品使用本身就替代了相应的粮食消费。

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在积极淘汰落后的玉米深加工产能基础上,保持和适度发展一些比较效益高和社会效益好的玉米深加工产品生产,不仅可以减少国家对石油和一些玉米深加工产品的进口,还可以提高玉米综合效益和农民收益,调动产区和农民生产玉米的积极性,更好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总之,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粮食生产量最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不可能依赖国际市场来保障国内粮食供给。所以我国相关法规规定:未经国务院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中央储备粮。但仍有一些地方出于逐利目的,对于这种硬性规定置若罔闻。有关部门应该组织调查组,对全国的粮库进行彻查,对通过虚报储备量骗取国家保管费及非法动用储备粮牟取私利者,应当绳之以法、严惩不贷,同时,还应该要求空着的粮库尽快达到粮食储备标准,确保在个别地区粮食出现供不应求或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或者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有充足粮食供应。

我们只有重视了粮食库存下降现象,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使我国粮食处于安全状态。

上一篇:刍议化工安全生产与管理的重点 下一篇:浅议农村公路病害及其养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