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声景观研究

时间:2022-10-17 01:13:16

城市公园声景观研究

摘 要:对城市公园的景观研究往往侧重于对视觉感受的考虑,对视觉以外的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感受的景观研究较少。本文在对城市公园声景观整体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城市公园声景观构成要素进行了归纳。重点以江阴市中山公园为例,通过实地勘察,对公园内现有声景观资源进行了梳理,同时对现有声景观应用情况进行了探析,最后提出了针对声景观品质提升的建议。

关键词:[HTK]景观设计;环境艺术;城市公园;声景观;“韵律分区”;审美文化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一、“声景观”概念界定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加拿大音乐家、环境思想家、文化学者莫瑞·谢弗(R. Murray Schafer)首次提出了“声景观”(soundscape)的概念,提倡人们用耳朵捕捉周围的景观,其初衷是提倡人们“尝试着像倾听一部永无休止的音乐作品一样感受我们周围的声环境”。声景观设计的概念是运用声音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对局部或整体空间的声音环境进行设计和规划,加强与整体景观的协调,渲染景观[JP2]中活跃的氛围。声景观设计中,对声音元素的认知与把握,是与环境相协调的,是单个的声音元素组合而成的整体的听觉环境。一方面,声音会因为传播介质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几重声音的叠加,犹如绘画、摄影艺术中前景、中景、远景的关系,都是听觉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人所处的景观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人们对于景观存在着不同的主观感受,根据人的情感、经历等个体差异,听觉环境会有不同的价值和文化内涵,也就是所谓的“历史音”、“社会音”、“文化音”。因此,对声景观的把握,不应该是简单地对声音的物理特性的定量分析,而应该是根据听者、声音、环境三方面的多重特征进行综合考虑。[JP]

为了更好的理解“声景观”的概念,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体验,认为将声景观分为“声景观小品”和“声景观环境”两个方面展开阐述和研究,有助于更加贴切和完整的解释“声景观”的概念。以传统视觉景观研究中对景观小品和景观环境的定义,类比得出“声景观小品”和“声景观环境”的定义。首先,声景观小品。声景观的研究重点不是某个单体声音的三要素,而是这个声音对它周边空间的影响。声景观小品是声景观中的点睛之笔,一般体量较小,声音纯粹,对空间起点缀作用。如人工声景观小品——个人乐器表演、喷泉小品等;自然声景观小品——鸟鸣、流水等,既有视听的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功能。

其次,声景观环境。声景观环境是指某一个区域的所有声音组成的声音空间,这一区域可以是某个室内空间、某个建筑、广场、公园甚至城市,因此声景观环境也没有严格的范围大小的限定。声景观环境强调的是声音的综合体,与每一种具体的声音相关,却又不从属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声音要素,而是各种声音要素空间关系的总和。任何一个单体的声音、任何一个声景观小品都是声景观环境审美综合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加或减少任何一个非主要的声景观要素,原有的声景观环境仍然可以独立存在。

二、城市公园声景观现状 对于城市公园的定义,尚无统一的界定,通过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笔者将它定义为市民或游客提供具有休闲、娱乐、休息功能的城市公共公园。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内容的一个重点。长期以来,整个景观设计多以视觉为中心展开,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加拿大音乐家、环境思想家、文化学者莫瑞·谢弗提出了“声景观”的概念,人们才开始注重听觉审美的意识,各种声音的记录和保护工作才得以展开。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公共空间,城市公园的声景观研究迫在眉睫。国外的城市公园声景观现状处于理论研究充裕,实践得到初步成就的阶段。例如奥匈帝国的现代艺术展览馆陈列的城市声音雕塑,就是结合科技与自然之声打造的一个惟妙惟肖的声景观小品。在彰显城市现代化气息的同时,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听通感体验。2011年1月对外开放的美国南佛罗里达迈阿密海滩音景公园就是典型打造声景观的城市公园。迈阿密海滩音景公园位于迈阿密华盛顿大道和第17大街交汇处,它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借用规划区域内交响乐厅大楼,将其外墙设计成投影墙,另外设置投影塔和半封闭装置来容纳公园内大量的音效媒体设施,为人们提供了极尽视听享受的城市休闲场所,人们可以坐在草坪上,悠闲地欣赏着影视音乐作品。迈阿密海滩音景公园打造了高品质的声景观,打破了传统城市公园多注重功能分区和视觉布置的局限,大胆地将声景观作为公园的设计焦点,并且取得了相当好的反响。

放眼国内城市公园的声景观现状,理论研究已逐步开展起来:康健、杨威等人在2002年发表了关于公共空间声景观意义的论述,葛坚等学者在2003-2004年间先后发表了数篇关于公园景观中声景观的处理方法的论述,二者都是从理论研究、概念分析的层面对公共空间、公园景观中的声景观予以关注。在设计实践方面,国内城市公园的声景观设计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近年已陆续出现声景观设计的成功案例,但是发展仍未成熟。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算是国内当代城市公园声景观发展的成功案例之一。在整体规划时,设计师从声学的角度出发,对声景观环境的营造予以了重视,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局部声景观小品进行了认真雕琢,在隐蔽的地方安置电子音效设备将自然的水声、风声、虫鸣鸟叫等声音收集并夸张扩大,使人们处于真假声音互渗的趣味声环境之中,感受全新的声景观乐趣。但就国内城市公园的声景观设计实践整体现状而言,真正将理论研究落到实处的案例仍是凤毛麟角,大部分城市公园还只是局部甚至孤立地对声音进行润饰或者遮掩,结合具体城市空间形态及使用者需求进行的声景观设计实践有待长足发展。声景观将是城市公园意境营造、品质提升和创新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也是增强公园体验价值的一个新兴切入口。

三、城市公园声景观构成要素 城市公园的声景观主要构成要素分为四大类:人工声、自然声、生活声、历史文化声,四者相互独立又彼此包含。人工声主要指公园内人们通过娱乐器械、运动等发出的声音;自然声则是指公园内如动植物、风水雨发出的声音;生活声则主要指人们说话、哭啼、嬉笑的声音;历史文化声指与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相关的声音,如戏曲声、叫卖声等。

四、城市公园声景观实例:江阴中山公园声景观

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城市公园的声景观要素比较丰富,自然声、人工声、生活声都比较多。考虑到尽可能多的研究城市公园声景观要素,笔者确定了以位于市中心的江阴中山公园为代表,对整个城市公园声景观的发展予以分析和建议(图1)。

(一)基地概况地理概况:江阴市中山公园位于市区人民路商业步行街的中西段北侧,西临虹桥北路,东临“澄江福地”商业街区,北临寿山路,总占地面积108亩(7.2公顷)。

人文历史:江阴中山公园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初年,名“万春园”,之后改朝换代,公园也频频改名,直到民国十九年才更名为“中山公园”。沧海桑田,经过历史的洗礼,中山公园内也留下了许多印迹,中山纪念塔、忠邦亭、桐梓堂各种文化碑刻以及部分清代遗留的古民居群等古迹。2003年,新扩建的中山公园将公园旧址与江苏学政衙署遗址结合,重新设计布局,打造了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综合性城市休闲公园。主要景点及分区:新扩建的中山公园以古典园林风格为主,分为三个功能区“学政历史文化区”“生态休憩区”“娱乐活动区”,主要打造的景点有“学政区雕塑广场”“中山纪念塔”“荷花厅”“雪浪湖”“二侯祠书场”等。(二)现有声景观资源梳理自然声资源:中山公园内的植物品种繁多、绿化覆盖率高,优厚的自然条件为自然声景观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园内的自然声主要有鸟叫声、虫鸣声、流水声、风雨声等等。园内有多处静态水景和两处动态水景,玉带河、万寿山,与风雨结合都奏出了美妙的自然之音。另外园内在扩建时保留了百年紫薇树和梧桐树等珍贵植物,园内的草坪和其他植物也种植、维护得相当到位,为动物的栖居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人工声、生活声资源:作为市中心的城市休闲公园,良好的环境、便利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公园聚拢了人气。男女老少,络绎不绝。因此公园内的人工声和生活声资源也就异常丰富。位于公园内东部的娱乐活动区可谓是人工声资源的集聚区域了。该区域内的游乐设施多且集中,有大摇摆锤、碰碰车、豪华木马、自控飞机、摇船、蹦蹦床、5D科技体验馆等,既有吸引儿童的项目,也有让青年流连的场所。(图2)多样性的娱乐设施和较高的人气使该区域充满了娱乐器械的机器声、电动音乐声等,当然也不乏人们的欢笑和交流声音。娱乐活动区内的“二侯祠书场”也是一个人工声资源的聚集地。仿明式的建筑依湖而建,湖边长廊满满的都是下棋爱好者的身影,一壶茶一盘棋,往往就能度过半天的时间。棋艺爱好者们聊天、谈笑、论棋的声音此起彼伏,很是热闹。娱乐活动区内的“乡试放榜墙”及前雕塑群也是人流攒动的地方,有的小孩好奇地模仿着雕塑的动作,有的争着和雕塑合影,人来人往,丰富的嘻哈声和讨论声在此集聚(图3)。

历史文化声资源:一方面中山公园内保留了不少经典的历史遗迹,另一方面公园的一部分游客是中老年人,他们是历史文化声的普及和传播者,因此公园内的历史文化声资源相当丰富。在娱乐活动区内的

“二侯祠书场”定期会上演评弹表演,每每开演,能容纳200多人的书场都座无虚席。顿挫迟疾、温婉如水的弹唱声总让听众陶醉不已。而政历史文化区内的中山纪念塔广场则是戏曲迷的乐园。塔四周甚至设立了“公园戏曲票友点”都被戏曲爱好者此起彼伏的唱戏声围绕了,可谓余音绕梁,刚走近就情不自禁地深深沉醉在那莺声燕语之中了。另一处浓郁的历史文化声在“忠邦亭”附近集聚,也是人们自发组织进行的二胡演奏,萧瑟缠绵、飞扬跳脱的声音久久萦绕,似乎勾起了人们对“忠邦亭”由来的深沉回忆。

(三)现有声景观应用情况

就中山公园的总体景观设计而言,形式多样,分工明确,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得也恰当好处。但是就公园内的声景观而言,应该说是声景观资源丰富,但管理规划欠缺。首先,从声学的角度将公园分为动静两大区域展开现有声景观应用情况的讨论(图4)。以横穿公园中间的水系为界,水之北以静态区为主,包括“忠邦亭”“紫藤廊”“万寿山”“玉带河”等主要景点,中山纪念塔四周围的戏曲表演场所除外;水之南以动态为主,包括“儿童游乐场”“旱喷广场”“发榜墙”“学政雕塑广场”“二侯祠书场”等主要景点,“头门遗址”“仪门”“龙门遗址”“考棚遗址”“重修碑”“史刻地碑”这些历史文化遗迹除外。动态区域人流量较大、机械设施也比较集中,主要以人工声、生活声和历史文化声为主,静态区域则有水系景观贯穿其中,并且有相对大体量的山林,因此以自然声为主。总的来说,公园内的声景观分区较为明显,动静各有特色。其次,局部空间的声景观环境营造管理得不到位,甚至有声音混淆的情况出现。一是位于娱乐活动区的儿童游乐场,在颇具人气的同时也给人们带去不少困扰。在规划之初,特地将该游乐场建于原有的山丘之上,目的就是用高度差来进行听觉和视觉上的阻隔。但是,近年来,由于商家利益的驱使,不少游乐设施已扩建到山丘下,分布零乱。即使仍在山丘上的游戏设施也布置密度过高,导致整个游乐场及周边的分贝过高且声音混淆。节假日里几乎所有游戏设施都开放,欢呼声、尖叫声、电动音乐声、娱乐设施机械声音互相掺和,秩序混乱,声音嘈杂。二是位于纪念塔周围的戏曲表演区域,历史文化氛围浓郁的同时,也让人苦不堪言。穿过紫藤廊,字正腔圆的戏曲声就通

过扩音器传入耳中,一下子把游客带入氛围浓郁的戏曲世界。仔细转悠,才发现纪念塔周围的广场,在绿荫掩映下,有四到五个群众自发组织的戏曲表演点。有的装备专业的扩音设施、表演器材,有的仅有一个麦克风和简单的表演道具,有的聚集在一起看屏幕中的戏曲表演,可谓各自为阵,让人应接不暇。但是由于都是露天的表演场地,相互之间间隔有限,各个点的声音分贝不一、争奇斗艳,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的隔音处理,导致长时间置身其中会觉得视听混淆,甚至会给耳朵造成很大的负担。三是与此毗邻的“列秞亭”。在此热情的市民自发提供了电脑、音响等设备,为市民提供自由唱歌的机会,也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但是分贝之高,以致于在公园南门入口处都能清楚听闻,实在也让人堪忧。

第三,声景观小品营造和维护有待斟酌。仔细游览整个公园,会发现令人驻足的声景观小品可谓凤毛麟角。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位于科举考试博物馆内的一处自然声景观小品(图5)。宁静的庭院里,假山滴水的设计、竹林掩映的配合,让人尽享跌水之清脆悦耳、清风拂过竹林的瑟瑟之声。假山前的小桥流水的潺潺之声与假山中跌落的叮当水声,动静有致。时而还有鸟鸣鱼跃助兴,还原了中国古典园林幽深之美。同样是叠水景观,万寿山脚下的一处水景观早已因维护欠妥不再流动、“奏乐”了(图6)。动态水景之美在于水体的流量、流速、落差和空间尺度都能对水体演奏出的音乐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可以活跃周围环境的声景观。纵观园区,静水景观较为丰富,动水景观寥寥无几,加上维护的欠缺,水景观的声音魅力大大削弱。另有一些历史遗迹景点则缺少声景观的点缀。如“大堂遗址”虽然以钢结构玻璃影壁的形式打造,造型新颖美观,夜晚的灯光映射更是呈现出了良好的视觉效果。一面陈列了大堂遗址简介及清初学政衙署平面格局,另一面印刻了124位学科史料,周围也有考生雕塑做补充,以供人回味。但是缺少了声景观的渲染,缺少了纪念、历史性的氛围。

总的说来,中山公园声景观在整体布局上动静分明,声景观资源丰富,但是局部的声景观营造还有所欠缺,维护、管理还没有成体系,声景观环境质量还有待提升。(四)声景观品质提升建议 对中山公园的声景观发展建议是由整体到局部的思路。就公园的整体声景观环境而言,要注重公园整体声景观布置节奏,明确各区的声景观功能,有侧重点的展开,不能平铺直叙,要有轻重缓急。局部而言,分为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在现有基础上优化公园声景观的建议,另一方面是针对公园内现存的一些声音互扰的情况提出的建议。就优化公局部景点的园声景观方面,笔者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创新性的韵律分区。借用对诗歌格律颇有研究的徐晋如对韵律的划分方法,结合音乐中对韵律的描述,笔者将在公园现有动静分区的基础上,对其声景观进行韵律分区,即“严格稳定的韵律区”和“自由宽泛的韵律区”。在音乐中,那些声调和节奏相同,并反复出现的几小节乐章被称为严格韵律,而在音乐中存在变化的同时却可以找到有一定相似规律部分的乐章则被称为自由韵律。音乐中的韵律节奏与景观设计的相通性在视觉景观设计中早已被发掘并运用。如在道路两侧或者环形地带重复种植色彩相同、品种一样的植物则是严格韵律的体现,而局部区域间在高低、前后不同位置种植同一品种却不同形状和颜色的植物,在大体感觉异样的同时透露着呼应与相似,则是自由韵律的体现。但是音乐、诗歌中的这种韵律节奏与声景观设计相结合,应该算是笔者的一次大胆尝试了。目的是有效优化声景观资源,同视觉景观一样,做到有张有弛。结合前文对中山公园声景观应用现状的一些分析,笔者建议对现有零散重复的声景观资源进行整合,主要对公园西侧历史文化声和生活声集聚的区域划分“严格稳定的韵律区”和“自由宽泛的韵律区”(图7)。选择这个区域进行声景观优化分区是鉴于这个区域较为散乱的现状以及景点分布情况。笔者建议将公园南门主入口开始的主要景点,包括“天开文运牌坊”“门头遗址”“仪门”“龙门遗址”“大堂遗址”“钟亭遗址”“鼓亭遗址”“考棚遗址”“重修碑”“时刻地碑”的区域设计为稳定严格韵律区,根据该区域现有的遗迹景点的对称布置格局,可以采用两侧定点均匀设置扬声器的方法,播放悠扬的戏曲或者轻音乐,同时有秩序地撤离零散的小众歌唱群体,为公园留设一片声音“净土”。自“学政雕塑群”开始向北,到万寿山以南的区域,包括“学政雕塑”“忠邦亭”“桐梓堂”“荷花厅”“中山纪念塔广场”这几个主要景点,设为宽泛自由韵律区。根据该区域现有的多处集聚的戏曲、乐器演奏现状,建议将某些局部过于嘈杂的音响撤除,有规范地进行管理,使这个区域内的各种民俗文化气息能够在完好保留的同时,营造优美的声景观环境。

二是优化公园内水景观。鉴于园区内静水居多、动水无几的现状,建议增加动水景观。动水景观包括瀑布、叠水、溪流、喷泉等。可以在公园内现有的山石落差的地方增加水景,营造流水的声音;针对公园内大部分静水面用作游船娱乐的现象,笔者建议保留万寿山北的玉带河河段的游船,儿童游乐场内的水上项目,将“二侯祠书场”西面的水上游船项目和雪浪湖上的“碰碰船”项目去除。在“二侯祠书场”西面的水塘中央设计喷泉景观,代替之前的游船项目,让紧邻水塘东面长廊的人们在愉悦的水声中尽情思考和享受棋艺的乐趣。而雪浪湖所处的位置是在公园的西边缘,也是公园的入口之一,环境相对安静,而且设计之初就有烟雾设计,打造的是一种烟雾缭绕的情境,因此要将该湖面的“碰碰船”项目移除,适当增加一些点声源,如在湖面零星散布一些小型的喷泉。聆听着哗哗的水声,看着烟雾在巨石间盘旋,这样的“仙境”让人难分真假。另外,由于这两处水上游船项目在节假日颇受孩子们的欢迎,所以有必要向人们解释这样改变的初衷,让人们培养欣赏和维护声景观的意识。同时完善玉带河及儿童游乐场的水上项目的设施,在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同时优化局部景点的声景观。三是丰富公园的动物声资源。由于公园大部分区域人流量较大,破坏了动物的栖息环境,导致公园内动物声景观相对不足。公园北边的万寿山虽然鸟类相对聚集,但是与人不亲,也只能在寂静的清晨和深夜才能聆听到寥寥几声的鸟鸣虫叫。另外,通过观察,笔者发现上午在公园内提着鸟笼遛鸟逗鸟的老年人较为频繁,鉴于此现状,笔者建议在紫藤环廊下开辟集中逗鸟区,再现人鸟共语的情景。在优雅的紫藤掩映下,感受鸟鸣的欢悦与活力。而在万寿山上可以人为搭建鸟类或昆虫的巢穴,吸引动物在此聚集。在公园内桥廊、溪水边可以隐蔽放置电子鸟鸣虫叫声,营造流水鸟鸣的动听声音。四是打造具有人文内涵的声景观。中山公园内有多处历史遗迹,这是无可代替的瑰宝。但如何改变碑刻等遗迹冷清、甚至鲜有人驻足细看的情况,营造良好的、具有人文内涵的声景观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就“大堂遗址”为例。对称式的布局、玻璃影壁的造型、夜晚璀璨的灯光,极尽视觉盛宴,但声环境的空洞必然是美中不足之处。依据对称均匀的声景观设计原则,基于对称的布局,可以考虑在两边播放分贝、音调都相似的背景音乐,营造庄严的气氛或者可以定时播放诗词朗诵或讲解。针对公园内现存的一些声音互扰的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纪念塔周围戏曲表演区的声景观改善。纪念塔四周有三到四处戏曲演奏,声音分贝不一,总体感觉较为杂乱。笔者建议保留部分表演,但在音响分贝上要有所控制。各组表演可以分时段、分天开展,尽量错开,避免同时进行。这样可以保留历史文化声的前提下,让各表演声达到最好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减少表演的群体,开辟一块场地供和平鸽的放养,这样自然之声能很好地和历史文化声融合,增加动物声景观的同时减缓该区域表演声过分拥挤的局面。二是对儿童游乐场的声景观环境进行控制。商业利益的驱使,过多的娱乐器械进驻致使儿童游乐场的人工声、娱乐器械、电动音乐的声音过盛,产生杂乱的声环境。首先要将山丘下的几个零散的电动娱乐设施撤除,保留一些器械声音简单的健身、秋千设施。其次对于山丘上的娱乐设施也要控制数量、合理布局,动静交叉布置。三是对公园内扬声器的管理。通过多次实地考察,笔者发现公园内的扬声器数量并不多,而是游人们自带的录音机、麦克风、音响等设备较多,这就引发一个难以综合管控的问题,灵活性过大。笔者建议公园管理处与常出入公园唱戏、跳舞或演奏的游客协商,可以帮助他们通过公园扬声器播放一些曲目,在方便游客的同时也便于公园综合管理。另外,对于扬声器的造型和摆放位置的隐蔽也可以有所考虑,可以将部分扬声器“乔装”于环境中,让体验人们闻其声而不知起源的乐趣。当然扬声器的品质参数和指向性也要纳入考虑范围。建议公园成立一个独立的声音器材管理组,负责定制公园的声音管理体制和声音设备的维护。

五、结语

近年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对景观品质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城市公园作为人们休闲的主要载体,提升其品质势在必行,而研究声景观是多元化发展景观设计的重要方式。相对于开辟更多的新空间造景观项目,对已有景观的声景观进行深入设计和改良是提高人们对景观环境高要求的有效突破口。对于已有的景观项目对声景观的考虑不充分的情况,究其原因如下:首先在功能分区上就没有明确的声景观分区;其次即使有部分声景观考虑的项目,在后期实施运行上维护的意识,没有责任到人,没有设立专门的声景观维护资金和管理团队;有的声景观元素过于单一,导致园区内气氛冷清,有的则过于混乱,给人视听混淆的困扰。当今城市公园声景观的发展建议如下:

第一,丰富声景观层次,融入更多形式的声景观元素。将传统曲艺形式纳入考虑之中,深入挖掘声景观的文化艺术内涵。

第二,在项目之初进行声景观功能分区,局部打造重要声景观小品,设立独立的声景观营运资金和专业管理维护团队。

第三,积极培育成熟的声景观项目,努力提升成精品案例。

第四,对已存在的声景观欠缺的项目,提升声景观品质。对声音嘈杂的区域进行整顿,对有特色的声景观重点打造。

第五,增加游客的互动性,唤起他们对声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责任编辑:徐智本)

上一篇:梦即生存:杜丽娘的生存场域 下一篇:维亚尔绘画之东方艺术特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