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审计质量的探讨

时间:2022-10-17 12:21:05

关于提升审计质量的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审计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我国审计质量水平提高。新形势下为进―步提高审计质量,推动审计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需严格审计程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强化审计质量管理。

[关键词]审计;质量;控制

一、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审计质量存在的问题

1.审计质量效果所反映的宏观程度不够,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振动力不足。审计质量效果,应该理解为审计成果被社会承认多少和对宏观决策贡献的大小。审计质量越高。表明审计所反映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在国民经济管理中的振动力越大,贡献也越大,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越好;反之,则少则小。所产生的社会效果越差。

2.审计质量效果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不到位。衡量审计质量的标准,不仅要看审计质量效果所反映的宏观程度和振动力。还应同时研究审计质量效果所要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只有这样,审计才能有生存发展的空间,审计“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可是,当前审计质量效果普遍存在对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广度和深度不到位的问题,应注意纵、横调整,即要坚持全面审计,更要坚持突出重点,既要加大力度,更要挖掘深度。

3.审计质量风险依然存在。一般而论,审计质量风险是指实施审计或执行审计结果产生行政复议的可能性。主要来自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直接审计质量风险。是指明知执行审计结果会带来风险,而又不采取措施加以修正所产生的审计质量风险;间接审计质量风险,是指执行审计结果反映出来的、事先不可预见和估量的、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错误和做法。由于来自政策的和非政策的、主观的和客观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审计质量风险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潜伏着审计主体被推向被告的可能性,应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4.审计成果精品增加值上升速度缓慢。这里的精品,顾名思义,是指事物的质中之质。审计成果精品,即优秀的审计结果。是指审计成果的精品化,它反映了审计的权威和审计人员参与管理的本领。在审计实践中。或许是审计人员的素质问题和诸多因素的影响。审计成果精品增加值上升速度十分缓慢,这不仅制约着现代审计理论创新,同时也反映了滞后的审计发展速度和水平。更不利于指导现代审计工作实践,应注意攻克难关,力争新的突破。

(二)产生审计质量问题的因素分析

一是认识不足,质量概念狭小,全局观念淡薄,对审计质量满足于一般化理解。缺乏一种高深度、宽领域的审计质量思维,而这种简单的、有限的审计质量意识所产生的审计质量效果,一定程度上很难周全反映宏观经济现象和产生审计监督的影响力、震慑力。二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知识老化,审计执业水平偏低,审计范围局限,审计主次不清,目标不准,这就丧失了审计成果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三是审计质量信息赖以产生的审计环境条件尚没有完全理顺。行政管制不力,行政干预过大,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执法证据不足,用法不当,审计人员违章履职,对审计事项判断不准,对社会经济运行中的是非曲直缺乏鉴别力和敏感性,许多直接的或潜在的审计质量风险随时都存在爆发的可能。四是审计方式方法单一,手段落后,科学技术在审计各领域的利用率低,审计成果距离目标要求差距较大,视觉范围较窄,可供决策使用的审计成果精品不多,审计信息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生产力优势的能力强弱不均,直接影响了审计成果精品的数量和质量。

二、提升审计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质量意识、着眼宏观需要

质量取胜,不仅是商家聚财之道,也是审计生存之根本。审计人员务必高度重视,提高认识,从本质上把握审计质量的重要性、紧迫性,坚决屏弃只讲数量、不求质量。只讲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错误思想。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改革创新的新思想、新观念。同时健全和完善审计执业制度和执业规则,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努力探索提升审计质量的新思想、新方法。

(二)加强行政管制、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

加强行政管制。主要是对某些直接或间接插手审计监督活动、可能导致审计风险、影响审计质量的行政干预行为进行必要的管制和约束。基于此种行为存在,且可能危害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权威部门应抓紧研制一些政策界限,使之形成带有一定强制力的干部权力约束机制,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行政行为,减少对审计行为的行政干预。降低审计风险。进而,从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等方面为全面提升审计质量,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巩固审计质量效果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全面履行职责、突出重点审计

提升审计质量,是审计部门一项长期的业务创新工程。审计工作者履职状况如何、审计是否突出重点。直接关系到审计质量效果的高低。因此。全面履行职责、突出审计重点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同时。注意具体实践中各环节的有机联系,增强质量意识,法律意识,把好审前、审中、审后各环节质量关口,为提高审计质量、规范审计执法行为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改革审计体制、严格审计执法、确保审计质量

审计署研究制定的《国家审计机关国家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6号令)。其核心就是对审计项目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贯彻落实好《办法》的各项规定,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提高审计风险意识。二是建立完善审计工作分级负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明确责任,分担风险。三是增强做好审计基础工作的自觉性。重点抓好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四是严格执行审计复核制度。建立并健全主审、审计组长、专职复核机构三级复核制度,特别是审计组内部复核,不能当做是可有可无的例行公事。五是高度重视审计日记编写。要提高对审计日记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举措,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

总之,审计质量是审计事业的生命,是“免疫系统”构建的内在本质要求。审计质量为审计工作在服务政府宏观调控,加强廉政建设,支持改革发展,维护财经纪律,促进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供了重要保障。着眼宏观需要、加强行政管制、降低国家审计风险、确保国家审计质量;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强化职业培训、提高综合素质;改革审计体制、严格审计执法等途径进行审计创新,努力提升审计质量,规范执法。才能保证国家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执行和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上一篇: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述略 下一篇:对保护举报人和证人合法权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