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研究

时间:2022-10-17 11:42:30

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研究

作者简介:丹(1991―),女,汉,山西大同人,硕士研究生,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

摘要:文章通过收集全国各省份城乡教育一体化数据,比较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现程度,通过对城乡教育一体化概念及特征的界定,了解教育财政资源在东、中、西部地区的配置差异,探究城乡教育产生差异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教育财政对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作用。进而给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合理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教育一体化;资源配置;教育财政

1.绪论

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历史前进无一不取决于教育的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从表现形式可分为教育机会一体化、教育资源配置一体化、教育质量一体化等。谈松华(2001)提出应采用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并提出一项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教育现代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余善云(2014)运用URSG-SSMCD模型是把城乡教育一体化作为一个整体,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选取空间形态、物质形态、社会形态、文化形态、发展形态作为评价要素,并建立区别于传统模式系统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评价、促进功能,准确把握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状态,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王鑫琦,林丽萍(2010)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城乡教育差距出发,分别探究城乡教育差距的表现形式,认为城乡教育差距主要表现在生均教育经费,受教育年限,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在校学生人数比例上。城乡教育差距使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2.城乡教育存在差距原因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直接导致城乡二元教育体制,国家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明显的倾向城市而忽视农村。第一,教育财政体系分割加剧二元教育结构。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体制造成教育财政体系分割,造成农村教育投资主体错位和城乡教育差距扩大。农村教育的经费负担转嫁给乡镇和农民个人。国家规定教育费附加的征收,城镇居民由企业单位负担,而农村居民则由个人负担。综合各种政策实施结果,实质上加重农村居民接受义务教育的负担,造成城市与农村之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延续乃至进一步扩大。第二,国家对于重点学校的教育投入,无形中加剧了城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国家将大量的人、财、物等优质资源投放城市的重点学校,而忽视农村。再者农村本身固有的师资力量也涌向城市,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紧缺,办学条件恶化。第三,许多私人教育机构也为了追逐教育资源的群聚效应,都选择在城市投资兴办机构,不会考虑农村地区。以上原因综合作用,导致城乡教育不但在资源配置上存在明显差距,而且在发展模式上也难以与城市竞争。

表12003年―2012年全国人口城乡比率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4》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由图1可知,国家对不同地区城乡教育的财政支出不均衡,由此造成城乡教育财政支出占比在不同区域之间差异扩大。除北京之外,其他各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东部地区城乡差异较小,中部地区城乡差异波动缓和,西部地区城乡差异波动较大。因此,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就要采取有效的财政手段,合理安排教育财政支出,打破二元教育结构,使城乡教育均衡合理发展。

图12014年城乡教育支出占比

3. 政策建议

3.1 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的瓶颈,打破长期以来存在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城乡在政策、制度面前有所改善,改变以往优先考虑城市的政策,国家开始注重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逐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现代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将城市和农村纳入一个统一体系,共同发展,携手共进。未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城镇化成为必然趋势,城乡一体化将最终实现。

3.2 打破城乡二元教育结构

为了适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教育首先集中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由于城市拥有便利的交通、迅速发展的经济水平、密集的商业群、雄厚的财政支持,教育资源雄厚,师资队伍庞大,公共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使得农村教育发展一度滞后于城市。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明显增加,消费结构优化,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追求精神享受,农村教育发展的落后现状不能满足农民对优质教育的不断追求,所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一体化,使城乡教育资源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必须要面对的挑战。

3.3 合理配置财政资源

教育财政作为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内容之一,按照财政支出用途可分为教育事业费支出和教育基建投资支出,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占教育支出的60%以上。所以掌握教育财政支出的具体使用方向,合理调度资金,使区域间、城乡间教育财政分配合理,努力做到优先满足教育事业费开支,然后再将剩余资金用于基础建设投资,保证城乡间教育财政支出的合理性、针对性、效率性。(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谈松华. 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01:99-103.

[2]余善云,苏飞跃. 城乡教育一体化评价的URSG-SSMCD模型和指标体系初步构建[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04:82-86+175.

[3]韩玉梅,李玲. 城乡中小学教师流动体制机制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的模型建构[J]. 教育政策观察,2012,00:102-118.

[4]黄茂英,杨正喜. 城乡一体化下教育公平与政策转型[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0:11-13.

上一篇: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下一篇:基于纪检监察干部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的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