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中相关教学方式的最佳结合

时间:2022-10-17 11:31:23

创新教育中相关教学方式的最佳结合

[摘要] 创新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把一些相关教学方式进行最佳结合时,才能真正体现出创新性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教育 教学方式 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性教学,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运用教学方法和途径,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的氛围,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教师的创新教学。创新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又是一种教学方式。当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使一些相关教学方式最佳结合时,才真正体现创新性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最佳结合――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教师感到无从着手或是高不可攀。其实,把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方式做到最佳结合时,就会出现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如对这两者的概念、关系、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或教学手段安排不当,就达不到相应的目的。如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素质高低就是智力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中只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意识到智力因素的提高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系。有的虽意识到学生的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发展,非智力因素起制约作用,但没有意识到非智力因素对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的重要性。在现代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新课型的浪潮中,“以学生为主体”“兴趣乐学式”“合作交流”“游戏助学”等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可谓百花齐放,目的在于调动学生最大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但有的课堂教学是“追潮”意识,还是为“矫枉过正”?新教学方式得用且用,有“心机”者还加点自己的创新方式。一堂课上完后,观者对其课型不易肯定,疑问重重,看不出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是怎么掌握的,也没有能突出让学生动脑思维的关键环节,教学过程中为“形式”而形成,这又过度重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培养非智力因素的目的不明确。综上所述,根本不会有创新性教育。只有明确智力因素的培养、发挥是智力因素培养、提高、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为了智力因素更好地提高和发展。相反,智力因素的提高又能促进非智力因素,二者相符相承。只有做到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手段,达到最佳结合时,学生的能力才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才会出现创新。

二、“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方式的最佳结合――创新

在课堂上,学生的各种思维形式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最活跃,利用率也最高。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把这两种思维恰当结合,就谈不上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了。这两种思维形式的训练,做到最佳结合往往是人们忽视的问题。直观教学具、电教设备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条件,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但在关键时机注意给学生留有抽象思维的机会。训练学生这两种思维能力要有一个科学的结合方式,才会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可利用这样几种教学方式: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抽象创新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新思维;抽象创新思维形象验证;抽象思维创新思维。形象思维是初级思维,是培养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条件和手段,目的是使学生要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才会有创新。

根据低、中、高学段或教学内容,先以哪种思维形式思考问题,做到科学地安排。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及体积单位进率等内容时,都可以让学生以抽象思维入手,不要直接让学生利用直观教学具,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时间想象一下,教师有针对性的了解部分学生的思维情况且保持意见。为了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再利用教学具进行形象思维,逐步得出计算方法,然后再公开直观教学前部分学生的想法。教师对正确或更好的方法给以肯定鼓励,不正确的给以验证。对于其它学生说不定在启发下还会出现更好的创新方法。这就是: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创新思维。

有的内容根据学生的情况可直接让学生抽象思维,并公开学生的想法,再利用直观教学具验证。即抽象创新思维形象验证,这样就对不同学生起到两全齐美的效果,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把形象思维形式与抽象思维形式做到最佳结合时,才会有创新思维。

三、“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最佳结合――创新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虽方式不同,但对于面向全体学生和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且又是两个即对立而又统一的整体,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两种优点和作用不是更完美的事情吗?应试教育时期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课堂任何时候不准学生相互商量,认为是影响学习的不良现象。现今素质教育时期,“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新时尚,根据社会的发展,学生要具有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才适应社会的新需要,这给原来的课堂教学效率一个很大的补足。往往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只为追求“时尚”,忽略“自主探究”,不能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步提高,顾此失彼,这又给课堂教学带来一个新的缺陷。像有的小学课堂教学不分学段高低和内容,揭示出课题以后就让学生同位或小组讨论,不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只有很少学生可能按照自己的见解发表意见,但对一部分独立思考能力稍差的学生(见别人怎么说他也跟着怎么做),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训练机会,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独创机会、成果被少数学生所取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两种学习方式协调进行,切勿偏颇,使全体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充分发展和提高,我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讨论学习不宜过多,只能略试,循序渐进。中、高年级知识基础较好,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互协调的前提下可多实行讨论式学习。

2.根据学习内容是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还是“合作交流”为主,或两种方式结合进行要做到恰到好处。

3.有的内容要采取讨论式学习,但在讨论前要留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创见解之后或学生独立思考也没有解决方法时,再进行讨论,这样既起到充分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又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好作用。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最佳结合,注重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意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尽其发挥学生特长的要求。

课堂教学活动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小学教学面对幼稚的孩子,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千差万别,教学活动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更要具有严格性,各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现实,科学地策划教学方法,尽量减少顾此失彼的损失,只有把一些相关的教学方式做到最佳结合,用辩证统一的观点组织教学,才会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才会形成创新教育,才会高效率地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浅谈农远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