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教学人格培养情境的创设

时间:2022-10-17 11:21:43

谈音乐教学人格培养情境的创设

【摘要】音乐教学应当努力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动态教学情境,应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观察世事万象,体验生活情趣,发展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音乐教学必须从情感体验入手,追求育人的至高境界和终极目标:完善人格。为此,可以创设音乐教学人格培养模块情境,包含音乐认知模块教学情境,音乐怡情模块教学情境,音乐炼意模块教学情境,音乐笃行模块教学情境。

【关键词】音乐;教学;人格;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2-0022-03

【作者简介】戴轩辕,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明德学校(江苏泗洪,223900),二级教师。

当前,有不少音乐教师认为:情感体验是音乐教学的至高境界。其实情感体验仅是音乐教学的切入口,通过这一切入口我们可以追求育人的至高境界和终极目标:完善人格。长期以来,人们并未将音乐教学的价值提高到人格养成和人生打造的高度,而是往往将它当作一种人文艺术教育,以实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等社会功能。实际上,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学生体验音乐生活,提炼音乐思想,享受音乐美妙,并在音乐的律动中修炼自己的人格品性。而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培养,须按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形成人格培养的梯度,并体现“知、情、意、行”审美深化和提升的过程特点。

一、音乐认知模块教学情境

音乐认知是人通过听觉器官激活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机制,从而对音乐进行建构的过程。音乐艺术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巨大的感染力极易为广大学生接受,但关于发音机制、乐理及其演变历史等音乐知识又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加上音乐表现的技能和技巧需要通过系统训练才能掌握,这给学生音乐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消极地顺应学生的学习倾向,满足于教学歌曲或乐器,所选作品从众流俗,甚至将那些比较低俗、怪异的作品选入课堂教学,导致教学庸俗化。这种舍本逐末的教学不但难以生成音乐育人的正能量,反而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修养和情感倾向等产生消极影响。有的教师虽然能够遵循课程标准规范教学,但在评价上对学生音乐认知发展过程轻描淡写,忽视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全面、系统的衡量,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认定其音乐能力,导致音乐认知评价体系残缺。所以,要实现音乐教学的转型,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引导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音乐技能。同时还应建构和完善理实一体化的音乐教学机制,坚持兴趣化、生活化、社会化、素质化的课程发展方向,一方面精心整合音乐课程知识资源,一方面科学组合音乐课程技能系统,围绕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特点,建构两者相互对应、功能互补的学段制或年级制音乐教学内容,形成音乐认知模块教学体系。我们的教学活动既要将音乐理论学习和音乐实践锻炼融为一体,增强教学效益,促进学生逐步完善音乐认知结构;又要有效延展音乐教学过程性发展路径,增强学生审美体验,促进学生养成音乐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让其持续发展音乐素质。

二、音乐怡情模块教学情境

音乐怡情即通过音乐感染调节心情、陶冶情操。它有两方面功能指向:反映个体的自然心理情态,表达个体的社会心理情态。相比之下,前者源于人的基础情感(喜、怒、哀、乐、悲、愁),许多人喜爱音乐的缘由就在于此;后者则针对人的高级情感,是由音乐体验引发对社会关注的深刻而复杂的情感状态,它是人格养成的心理机缘。黑格尔说:“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音乐教学必须注重情感熏陶,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以音乐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萌发喜爱音乐的情愫。乐由情起,由于音乐教学的“断弦”或失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学生存在音乐天性丧失或退化的现象,基础教育阶段的音乐教学需要开发学生“情源”,将音乐语言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语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喜爱之情。音乐是世界的语言,具有强大的思想穿透力和情意催化力,只要将那些与学生兴趣相投的、魅力无穷的音乐风景呈现出来,学生定会心领神会,触“景”生情。这是音乐审美的动因。其次要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体验各种情感过程。人有七情六欲,我们需要让学生真实体验各种情感或情绪,这样才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地发展,从而为养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音乐课堂应当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着力营造具有典型情感倾向的教学情境,或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营造情感氛围,让学生在多种音非榫持懈惺芎吞寤崛思湔媲椋了解和理解生活真味。再次要让学生在音乐赏析中产生积极、高尚的情感倾向。情感倾向是个体在发展中形成的稳定的情感状态。积极的情感倾向是个体形成的对自身思想发展和精神提升及其活动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情感状态;而高尚的情感倾向则是个体形成的与社会需要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情感状态。音乐教学怡情悦性的最终追求就在于促进学生形成积极、高尚的情感倾向,在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保持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并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社会实践,同时在人生历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标准、坚强的理智力量和科学的审美观。

心理学将情感表现形式分为原始的情绪(快乐、愤怒、恐惧、悲哀)、与他人有关的情绪(爱、恨、嫉妒)和高级的社会性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从主体发展过程看,三种情感的体验、生成和表现呈现出过程性层级梯度。我们应当据此按照典型情感特征建构音乐怡情教学模块,开发体现典型情感特征的音乐怡情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也可以突破教材,从古今中外音乐宝库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搜寻,还可以补充一些优秀民歌、民乐和戏剧曲目等。怡情教学实施中,应针对学生学段或年级特点突出培养重点:(1)音乐教学喜悦性情感培养。喜悦性情感是人类促进生命发展的最基本的情感状态。通过轻松活泼、韵味浓郁的音乐感受和体验,学生可以生发、保持快乐、喜悦的心情,这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增强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能力。同时和悦的心境是加强人文修养的心理条件,有利于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优越的学习、活动和工作环境。音乐教学应该选取学生喜欢的音乐作品并着力陶冶这种情感,同时还要选取适当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愤怒性、悲哀性情感教学熏陶,让学生学会愤怒、学会悲哀,该怒则怒,该悲则悲,但不能沉湎于愤怒和悲哀中,教师应当通过变换不同情感形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增强情感调节能力,实现由悲怒向喜悦的转化。(2)音乐教学关爱性情感培养。关爱是一种喜欢、亲近对象的情感体验,是密切人际关系最有力的黏合剂。人只有懂得“关切”、肩负“责任”、学会“尊重”、拥有“知识”,才能生发“真正的爱”。关爱是多彩的,它温馨、赤诚、热烈、坦荡,是人间最为纯真的情感状态,也是人的发展最强大的力量源泉。音乐教学应当选取表现关爱之情的作品,让学生在音乐情境中萌生关爱幼芽,催发关爱绿苗,绽放关爱之花,收获关爱之果。(3)音乐教学审美性情感培养。由社会需要引发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是人的高级情感。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是音乐教学情感培养的至高目标。音乐教学要让学生通过对美学价值突出的音乐作品的感知和体验,增强审美能力,提升审美水平,形成正确的审美标准,并使之自觉地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让自己的人性和人格闪耀出美的光彩。这样学生才能在音乐的审美体验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道德标准,深切体验、逐步养成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伟大情感以及荣誉、责任、尊严等意识。因为理智感是与人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追求真理的力度等相联系的,是人对智力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态度体验,所以,还要通过音乐审美教学增强学生的理智感,提高学生探究的理智力,这对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深切体验学习幸福善莫大焉。

三、音乐炼意模块教学情境

音乐炼意是旨在培养学生音乐意志的教学过程或策略。音乐意志是学生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自觉调节学习行动,克服学习困难的心理发展趋向,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确立人生志向的能动反映。对学生而言,音乐意志不一定指向音乐专业发展,而应指向音乐素质发展。炼意立志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深入体验社会生活,着力养成人格素养。音乐教学虽然具有情感培养和审美教育功能,但教学目的不能满足于此,而应在此基础上关注音乐意志的培养,在音乐情境中充分发挥其炼意立志的功效。学生一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音乐意志,便会自觉地坚持从音乐土壤中汲取人生发展的营养,并从中受到人生启迪,树立学习自信心,努力克服学习困难和挫折,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勃发创新精神和奉献热情,从而养成优良的精神品质。为此,一方面音乐教学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提升了学校课程的目标价值,“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音乐课程教学的目的指向人的素质培养。一些学校音乐教学目的不够清晰,没有指向生活教育和人格培养,而满足于世俗性、务实性的追求,这无疑模糊了音乐课程素质教育的目标,降低了音乐教学的育人价值。也正因为此,许多学生对音乐学习无多大兴趣,更不要提磨炼音乐意志了,因为他们并不想成为“音乐家”。鉴于此,音乐教学必须加强目的引领,让学生明了学习音乐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在音乐情感体验中获得生活感悟和思想认识,从而确立光辉理想,进而将理想变为现时学习目标并为之付诸努力。另一方面音乐教学要促进学生自觉炼意。音乐教学独具的情感力量虽然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音乐学习并非轻松易事。特别是发音机制的开发和技能技巧的训练方面,教师往往需要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帮其树立走向成功的信心。音乐教学要让学生了解一些音乐家的人生事迹、格言、成就,感受他们自觉磨炼意志的人格力量。比如通过积极向上的歌曲或乐曲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自觉磨炼意志。音乐教学还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勇于发现问题,努力探求新知,形成思想、情感自制力和发展力。在培养学生自觉炼意过程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针对个性差异瞄准学生的学习障碍,以音乐欣赏的形式调适学生心态,以音乐熏陶的形式锤炼意志品质。经过持久培养,学生定会在音乐学习中形成耐挫能力,坚定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四、音乐笃行模块教学情境

音乐笃行是音乐实践行为,也是音乐学习的指归。音乐教学的深层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实践行为。培养学生音乐实践行为的目的是拉近学生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专业修炼与人格养成的距离,并促进前者与后者有机结合。为此,音乐教学要通过延伸和拓展,建设开放性、社会化音乐实践大课堂:(1)教W可以采取“留白”和“创意”的方式,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求、整合资源,寻求和体会音乐发展的创新意义。前者如:课堂上教学生演唱歌曲,而歌曲创作的背景、作者思想等,则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搜索或看电视查找,吸纳有价值的信息;而后者如:课堂让学生欣赏乐曲,至于乐曲中奔涌的火热的情感、震撼的力量,则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外学习探寻,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为乐曲“填词”,以加深人格体验。(2)课外活动可以组建各类音乐兴趣小组,或声乐,或器乐,或音乐文化,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兴趣和特长向音乐高深处延伸学习,个性化发展音乐素养。同时可以鼓励小组活动走向校外,走向社会,这既可以吸纳教育资源,又可以开阔学生眼界和心胸,让其了解社会风尚。(3)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为学生音乐实践搭建亮丽平台。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进一步增强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自由发散音乐想象力,充分发挥音乐创造力;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体验成功的乐趣和幸福;可以深切地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体验音乐演绎的魅力。一次音乐活动就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人格的升迁。(4)将音乐融入生活实践。生活教育是音乐教学深化发展的必然取向,是音乐教学实践最有效的方式。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的心灵,培养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学要引导学生以音乐情境观照生活情境,以音乐阐释的美学思想审度蕴含在社会中的美学机理,以音乐激情催发在生活实践中发现美、弘扬美、创造美的人文精神,学以致用,用则有效。为此,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学会音乐创意,营造家庭音乐氛围,并围绕家庭生活主题开展艺术欢庆活动,以加深亲情体验。比如举办“母亲(父亲)生日庆典”,演唱关于父母主题的歌曲表达感恩之情。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成立“假日俱乐部”,进行音乐学习交流和互动,畅谈音乐感想,憧憬美好人生。还可以利用节日、纪念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政府机构、社会部门(单位)、社区、团体等文艺演出或庆祝活动,为社会文明建设贡献艺术才华,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积极进取的人格魅力。

上一篇:物料编码对BOM管理的影响 下一篇:基于网络爬虫的电子易购软件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