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研究

时间:2022-10-17 10:53:52

独立学院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研究

【摘要】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不仅是就业的人,更应是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最好的办学模式就是让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文章通过对普通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下的旧有模式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科研项目创新模式角度分析得出,产教深度融合才是独立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独立院校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人才培养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知识力量的重要性以及大力推进本国的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的重要性。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一个重要精神指示就是“要加强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1]。

产教融合[2],就是将产业和教学融合在一起,依托行业(企业)校企合作平台,实施产教融合,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强调实践教学模式,并实现教学与生产相对接,将理论内容融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有助于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发展,整合校企间资源,有助于推动行业新发展。

二、现有应用型本科学院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意识到校企合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但存在着培养模式落后、体制与机制不完善、科研项目与企业应用存在一定鸿沟等问题。笔者在对川内3所公办普通本科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模式的访问调查过程中发现:

(一)现有的培养模式不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多数普通本科院校都实施“3+1”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从第一年到第三年均在学校里完成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专业课程设置门数过多,且部分课程内容已跟不上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第四年,让学生到企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进行实习实践学习。首先,实习期间操作机会少,因为企业不太愿意为学生的实践性操作提供专门的培训,因此实习通常以参观为主。其次,学生在整个实习期,不可能明确整个行业工作岗位职责的划分,不能将学生个性发展与企业生产利润最大化进行有机结合。第三,企业所用到的部分应用软件是学校里未曾开设的,因为部分软件的数据配置或更改,会影响到现有企业用户正在使用的数据(比如通信网)。

(二)教师进企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

通过调查了解,公办的普通本科院校的大多数教师宁愿学校委派他们到其他本科院校进行学历的提升,都不太愿意进到企业中去实践。因为公办院校职称晋升跟学历有直接关系。有些教师想进企业实践,但教学工作一旦减少甚至停止,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收入水平。

(三)科研项目与企业实践存在一定鸿沟

高校的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要进行科学研究,甚至将科研论文作为评定高校教师的唯一标准。高校教师在高校里常年从事基础教学工作,部分知识已经落后甚至淘汰,未能及时更新,同时,不能深入企业挖掘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的科研变成了“闭门造车”写论文,其研究仅停留在基础科学上面,能否将理论研究应用在企业的实践过程中都是未知之数。

三、独立学院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下的思考与实践

独立学院,即民办教育,与国家公办的高等教育院校略有不同,它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进行本科层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目前校企联合培养中普通本科院校绝大多数是公办高校,有财政拨款,实力雄厚,但民办高校不在财政厅拨款的高校范围内,因此,要想推进民办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企业优势进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从而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技术技能型的人才。

(一)思考

钱爱萍提出校企合作就是“为了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将理论和生产相结合,培养出适合时代和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的模式”[3]。包括现有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均属于校企双方合作中的轻度融合。而王章豹认为“校企合作是将高等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人员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等方面所结成的互利互惠、互补互促的联合与协作关系”[4]。由此可见,校企合作是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方面的资源共享及互动过程,其目的是使校企双方能扬长避短,培养出应用型的本科人才,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5]。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了高等院校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积极推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6]。我校积极相应教育部ICT产教融合项目,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联手进行校企合作。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将二级学院中的方向“拿”出来共同组建中兴通信学院进行深度融合。由校方任命专家教授为院长和副院长,统筹该学院的整体发展;任命企业方派出的骨干技术人员为常务副院长,与校方领导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式、就业体系、科研项目等内容。

(二)实践

1.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现存的高等教育从传授已有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7]:第一,传授有效知识,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应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二,要在创新教育的培养中,树立职业教育观念;第三,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发展创新创业能力,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好环境。因此,将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首先,学校和企业共同修订教学计划,淘汰枯燥过时的理论课程,增设具有新技术、新特点的课程。合理的设置课程学习周期,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年和第二年完成通识教育平台和专业基础课平台学习与实验。让学生对本专业学科有系统性的学习,具备有一定的学科理论基础。并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起,进行职业化教学,即明确未来职业岗位的划分,及在接下来几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逐步认清自己所要从事的岗位。第三年,将专业课教育平台通过在校企合作新建的创新实践中心完成。第三年的教学过程中,增设集中实践环节,其实践的内容均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向而设置。第四年,为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个性化发展,在企业里直接进行顶岗带薪实习,企业不再对学生进行单独培训,并让学生的毕业设计与企业中项目结合,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工作。整个的教学队伍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

上一篇:基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对现代金融市场技术分析... 下一篇: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